关灯
护眼
字体:
《铜镜传奇》二十五 “智多星”蒙羞 “香孩儿”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庄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城,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宋史》

赵庄,到处洋溢着紧张又喜庆的氛围。

赵弘殷的媳妇临产了。整个赵家,不整个村子里,都忙碌起来。哥们爷们悉来讨酒,姑子婆子咸来问讯。老赵敬,满面红光,忙得不亦乐乎。他一边指挥着下人杀猪宰羊,一边又命人挂起一串串大红灯笼,还不时地暗中同几个管事的老哥们耳语几句。那几个老家伙嘻嘻哈哈,把胸脯拍得啪啪直响,满不在意的样子,他们告诉赵敬,别的不用说,看看肉炖好了没有。

再说王寿,他们走走停停,崔夺更是再三要求休息。其实,他是在等登州的消息。第一个口信,报告王福已回,他略作安慰。第二个口信,说婚礼正常,他稍稍放心。王寿建议加快速度,他摇手示意不可。形势越有利,越应保持沉稳,识时务的话,到时候赵敬会主动前来套近乎。他分析得似乎有道理,可就在此时,第三个口信到了,王公俨被杀。王寿哭着喊着回去报仇,崔夺再一次阻止了他,这时候回去无异于飞蛾扑火,唯一办法就是最快时间里赶到通知景进,策动起义。如果顺利,还可以杀死赵敬老匹夫,为王将军雪恨。王寿擦着泪同意,他下令手下一百多人扔掉辎重,轻装前进,直扑夹城营。

崔夺的确是个出色的谋士。夜幕时分,远远地发现前面隐现一个村庄。一株高大的松树上,挂着一个通红的大灯笼,上面端端正正书写两个大字——赵庄。王寿瞪着眼,崔夺咬着牙,一声令下,一百多人饿狼一般就杀向村庄。王寿手执双抓,一马当先,四下寻找赵敬的处所。可他们进去才发现,庄子里寂静无声,空无一人。再回头,就连树上的大灯笼,也灭了。黑暗袭来,他们仿佛陷入了地狱一般。

崔夺叫声不好,连忙招呼大家原路返回,可到哪里去找来时的路。一伙人无头苍蝇一般,乱闯乱撞,不幸的是几圈兜了下来,又回到了原点。再一清点人数,不足一半。众人一下子慌了神,崔夺努力保持冷静,他告诉王寿及众人,屏住呼吸,离鞍弃马,冲着一个方向走。正这时,一声稚嫩的童声在夜空中响起——崔夺,你害怕了吗?这一细小的声响,却不啻炸雷,众人里胆小的差点跪在地上。大家循声寻找,却不见踪影。又一个苍老声音从暗处传来——王寿,你竟敢来这里撒野?紧接着,四周一阵大笑,笑声是那么欢快,又是那么恐怖。

“饶命,饶命啊!”士兵们再也忍受不了了,纷纷磕头讨饶。

崔夺见势不好,拉着王寿重新上马,朝着一个方向就跑。哪里跑得了?一声锣响,灯火俱出,整个天空都照得通红。各个路口都被持着不同兵器的人堵住了。再看火光下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各个神态轻松,有说有笑,几个孩子还互相做着鬼脸,完全不像打仗的状态,却好似一次聚会。

前文交代,赵庄的居民大都是退伍军人。职业变了,但他们习武的风气却保留下来。闲来没事,吃饱喝得,他们在一起就舞刀弄枪,摔跤扛鼎,切磋武艺,他们把这当作一种乐趣。所以那些沙场老兵,对于这百十来人,根本没有放在眼里。而年轻一辈,终于有了施展武艺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有的甚至乐得直蹦高。当然,老赵敬也并不大意,反而做了更周密的准备。

崔夺见状,心凉得透透。他鼓舞手下,为王将军效忠的时候到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可那些兵也不傻,纷纷缴械投降。王寿见状,像发疯的野狗,抡着双抓,四下冲击,可哪里都是铜墙铁壁,他连对方毫毛也没碰到,脑袋却多了几个大包。这是几个顽皮孩子的弹弓所致。

无望之下,王寿精神彻底崩溃,他扔掉武器,趴在地上,号啕大哭。

崔夺开始破口大骂,什么“赵敬匹夫”、“赵敬小人”之话。正当他喋喋不休之时,就听一声厉喊,顺着声音望去,但见灯笼朗照之下,人群簇拥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端坐于推车之中。不是别人,正是赵敬。

赵敬训斥道:“崔夺,我且问你,天下动荡,民不聊生,圣上选拔贤良,铲除孽根,恢复生产,抚恤黎民,有何不对?王公俨贪图私利,野心勃勃,欲重启烽烟,冒天下之大不韪,有何道义?作为朋友,我苦口婆心良言相劝,可他鬼迷心窍,落得身败名裂,这里我又有何过错?你为属官,本应规劝,却推波助澜,惹百姓于水火,诱主人于不忠,你又有何面目来辱骂老夫?”

赵敬这一番话,说得崔夺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赵敬又道:“崔夺,你抬头看看,这四周之人有多少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他们出生入死,只为谋求一口饭吃,可是,那枪尖刀刃上的那口饭好吃吗?惨烈的是父子俱亡,幸运的是骨断筋伤。如今,没有了战乱,再看他们,哪个不是幸福快意?”赵敬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崔夺跳下马来,涕泪纵横。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号称“智多星”的崔夺就在利欲面前错上了王公俨的贼船,最终落得可悲下场。

赵敬叹了口气,一挥手,众人散开一个口子,崔夺拉起木头一样的王寿,踉跄而去。

正这时,人群后面一阵骚动。大家一看,赵弘殷举着大棍扬鞭赶回,后面依次是郑毅延徽与新磨。

弘殷来到父亲面前,到头便拜。郑毅他们也依次施礼。

赵敬见到郑毅,忙起身还礼。郑毅忙侧身,扶其坐下。赵敬令人速备饭食,郑毅谢绝,表示已经吃过,公务要紧,不容停留。

赵敬心中明白,他怜惜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感觉弘殷瘦了一圈,可精神头更足,似乎成熟了几分。

郑毅等人上马欲行,突然村北头一间楼阁中闪现一片红光,隐隐一股香气传来。众人皆惊,不知有何变故。正差人打探,一个家丁气喘吁吁前来道喜,原来弘殷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

赵敬喜上眉梢,哈哈大笑,众人皆贺。弘殷乐不可支,自己当了父亲,更让他兴奋的是,他还记得那个黄须老人为他算的命。老人说他的儿子贵不可言,就是富贵至极,什么人能这样呢?不言而喻。难道儿子以后……弘殷暗忖,一阵激动,他大步跑过去。不过跑了几步,又回来,他想,一定要给儿子起个好名。谁来起呢?非郑毅不可。于是,他拉着郑毅的手,请求郑毅给儿子取个名字。老赵敬听到儿子的想法,也是捋着胡子不住叫好。

给别人取名字,郑毅这可是破题而头一遭。看弘殷如此恳切,老赵敬也是频频点头,心中想的确该给这孩子取个好的名字。可是什么名字适合呢?他突然想起那次和新磨也探兴圣宫,明宗给他的那块玉玦来。他从怀中掏出玉玦,抚摸着上面的八个字,往事历历在目。天下太平,静儿也必定平安啦!他心中暗暗祈祷。

“君正民匡,永泽天胤!”他朗声说道:“老将军德高望重,弘殷弟忠肝义胆,这后代子嗣必将成为国之栋梁,定能够造福百姓。公子生来浑身异香,小名儿叫香孩儿,大号就叫匡胤吧!”

众人齐声叫好。

言讫,郑毅告别赵敬,再次上马。弘殷忍不住看了一眼儿子,也匆匆跑回。赵敬虽然舍不得,但深明大义,叮嘱几句,与儿子挥泪告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