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兄,跃亭,我想先开一家药店。”
这天,和周福海、李跃亭聊天时,碰巧何少英也在,陈济仁说出了自己想了很久的想法。
“济仁,咱们天禄堂不是有药店的性质吗?”周福海有点疑惑。
“我也不是很明白,我们好好的开药厂,为啥又想起来开药店了?”李跃亭也有些疑惑。
周福海和李跃亭的疑虑,当然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在当时,杭州药店林立,很多也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新开的药店,肯定不是另一个天禄堂。”陈济仁呵呵一笑。
…………
史料记载,民国以前,杭州有药店34家。
民国元年(1911),杭州有药材行、国药号40家,参茸字号3家。
民国前期,除了老字号中药店铺外,还出现了许多中小型药店。
民国元年至民国十六年(1912-1927),杭州新开设中药店54家、参燕店8家、西药店16家。
1929年,枕州有中药铺130家。民国二十年(1931),杭州有大中小型中药店行151家,参店19家、20个草药商贩、西药房31家。
1934年杭州中药店增至185家。
当时,杭城医药商店,中药店占75%以上,参燕店及西药房不足25%。
中药业经营中药材、饮片配方、丸散膏丹、药酒花露,参燕业主营参燕,兼营部分丸散补品,西药业以经营西药及敷料为主,兼营照相器材及化妆品。
近代杭城药店普遍备有柜台方,将常用处方药名和分量写在木制戒方上(压药方的木尺),有五虎汤、败毒散、生化汤等,供营业员问病卖药。
那时候的药店,成药补品较少,每到冬季,富贵人家到药店配膏滋方,医生用药30味左右,配有驴皮胶或龟板胶、鹿角胶,用清水加黄酒、白糖熬制而成。
在中药饮片配方上,尤其是大药店,对上柜饮片均严格挑选,加工考究,外形美观。
如茯苓、茯神要挑三钱一块;厚朴竖直切片,如眉毛状;麦冬去芯,肉割三刀,翻转为船形等。
1932年,杭州药肆中就有饮片生产,并有专业作坊,这是全国最早的生产中药饮片之地。
杭州和温州临近,情况类同。
以温州为例,彼时,温州市区中药店堂林立,名老大店对中药加工炮制十分考究,前店后场,自制自售,选料精心。
1949年前,温州市大类商品药材主要从上海、宁波等地购进,大多是川、汉、准、广等地药材。
私营中药拆兑(批发)行家和较大的中药店,均设有货房(仓库),专门保管商品。
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能,选用不同质地的容器。
中药饮片的保管更为讲究,易挥发的药用锡瓶,易变色的药用瓷罐,易串味的药用陶缸,易压碎的药用铅皮木箱,以防药品变质。
利用这些工具,保持饮片经久不变,色泽如初。
温州饮片加工炮制考究,有“槟榔切无边,白药飞满天”之说。
饮片切制技术要求甚严,分工明确,各司其事。
“头刀”专切极薄片和贵重药材,如西洋参、鹿茸、三七、天麻、沉香、附片、槟榔、白药、元胡等24种。
“二刀”专切薄片、厚片或马蹄片,如甘草、川穹、猪苓、木通、广木香、青木香、狗脊、恙活、独活、元参、丹参、白术、苍术等38种。
“三刀”专切草类或廉价的药材。
“四刀”专司杂事及下手辅助工序或一般炮制工作。
这些药店一般都是医商兼顾,大店多聘有“坐堂医”,切脉诊病,处方付药;小店的店主既是经营者,又懂医道,为民“撮药”(问病卖药)。
同时,这些药店一般都是前店后场,自制自售。
温州当地,三余堂的神曲、午时茶;同仁堂的八宝丹、七厘散;叶三宝的赛空青(眼药)、蟾酥丸;乾宁斋的各种丸药等,在温州、丽水、台州地区及闽北一带,均享有较高的声誉。
还有,这些药店一般都会代客炼制“膏滋药”。
每年冬至前后,有钱的大户人家为进补体质,益气补血,滋阴壮阳,喜服“膏滋药”,来店定制或请技术药工上门代炼。
此外,这些药店和很注重服务质量,比如配方另包,注明煎服方法。贵重药贴零售配方逐味另包,遵医瞩,注明先煎、后入、代水、烊冲、调冲、冲、吞、水捏、包煎等字样,然后用大的纸包成塔形状。
大的药店服务更是无微不至,比如代客煎药,送药到户。
这些药店多为顾客代煎药汁,分“头汁”、“二汁”装入热水瓶中,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送药到户。
…………
这些药店做的,也是天禄堂正在做的。
陈济仁想新开一家不是传统的天禄堂一样的药店,那又是什么药店呢?
“你就别卖关子了,济仁。”李跃亭有点急不可耐。
一旁的何少英也是呵呵笑着看着他。
“福海兄,跃亭,我想开的是一家‘百药’齐全药店。”陈济仁笑着说。
“像‘李药仙’那样的‘百药’齐全药店?”周福海和李跃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据记载,清朝光绪七年(1882),泰顺县(浙江南部)罗阳镇李鸿来(1866-1935)开办“种寿堂”药店。
10年寒暑,药业大振,声名卓著。不仅浙南一带,闽北地区亦多有远道求药者。号称“李药仙”。
店堂药材齐全,经营名贵药材麝香、熊胆、犀角、羚羊、鹿茸、东西洋参等,还有西药奎宁丸、消治龙、朴疟母生、奎宁粉、三荫酒、阿司匹林、进口606针剂等上千种,被人称为“百药”齐全药店。
不少地方的人常不顾路途遥远带着千百户购药处方,肩挑布袋担到此店配药,许多名医带徒亲临“种寿堂”传授……
“我们开‘百药’齐全药店,要和传统的药店有所差别。在中药柜台,我们只卖中成药。”陈济仁显得信心十足。
“我们开药店的目的,首先当然是为了卖药。比如卖我们自己药厂生产的药,同时,我们也要卖我们药厂没有的,百姓需要的别的药厂的药。”
“而且我们不仅卖杭州药厂生产的药,只要百姓需要,上海的药厂、广州的药厂生产的药,我们一样要卖。”
“济仁,我没有给你泼冷水的意思,我们确实能够卖我们产的药,也能卖别的药厂产的中成药,但我们不懂西药啊。要知道,‘李药仙’的‘百药’齐全药店,有大量的西药。”李跃亭皱着眉头说。
“西药的事,大可放心,我已经和少英说好了。”陈济仁看向何少英,满眼温情。
“少英会帮忙找人和找药,在我们的药店里面,设置两个柜台,专卖西药,作为我们中药的补充。”陈济仁呵呵一笑。
“让西药作为中药的补充,少英你可愿意?”李跃亭哈哈笑着,看向何少英。
“在这件事上,济仁都想通了,跃亭你难道还没想通?”何少英假装愠怒。
“这段时间,我在杭州几家西医药店看过,消法嘧啶、消治龙片、奎宁丸、奎宁针、606针、山道年片、鹧鸪菜、苏打片、大黄苏打片、百浪多息、玉树神油、疮药膏等,不少家庭还是需要的。”
“还有就是,像痱子粉、硼酸、碘酒、甘草合剂、苏打粉、奴佛卡因、硫酸镁、甘油、过氧化氢、人造自来血、月月红等常备西药,我们也可以卖。”何少英侃侃而谈,对这些都很熟悉。
“当然了,福海兄,跃亭,我只负责给你们药店找人和找药,不会涉足你们任何别的事,也不会收取任何报酬。这些,我一早就和济仁说过。”何少英也是满眼温情地看向陈济仁。
周福海和李跃亭深知何少英的脾气与性格,也就不再客气。“少英,这件事也就辛苦你了。”周福海笑着说。
“济仁,开药店的事,我赞同。但是,我们开药店的目的是什么?和别的药店相比,我们开药店的优势在哪儿?”周福海也笑着问陈济仁。
“福海兄,跃亭,我们开药店,肯定不是单纯地开药店,我的目的,是为了让药价透明。”陈济仁沉稳地说。
“药价透明?!别的所有药店都会要了我们的命!”李跃亭听到这,呼一声站了起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