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亭不要着急,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几位同业公会同仁的赞同。”陈济仁显得胸有成竹。
“而且,这样的做法,也有先例。”陈济仁说着,拿出来一张纸。
陈济仁朗声念道:民国十六年(1927),桐乡市乌青镇(现在的乌镇)药业同人,为转变药业价目参差、货物不一之苦,为扭转同业取巧争奇、亏耗殊甚之局面,重新公启规例。
“这份规例中有明确:‘一议计分元亨利贞四字。元字七串实洋药码。以下亨字九五折,利字九折。折实药方俱写明码实洋,无折无扣。’”
“上册的有牌号中药饮片店共18家,计元字1家,利字13家,贞字3家。阮恒德独占元字,为18家之首。”以陈济仁一贯沉稳细致的性格,这些功课,他早做到了前面。
“济仁,你说的这些,我大体知道一些。”
“但我想说的是,第一,桐乡的事,不是杭州的事。在杭州,药材和药物‘药价透明’这件事,以前不是没人提过。但怎么样?每次不都是虎头蛇尾?”李跃亭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
“第二,有同业公会同仁的支持你,这当然是好事。但同业公会毕竟不是这几个人说了算,他们几个人支持你,不代表同业公会支持你。或者说,从这几个人支持你,到同业公会支持你之间,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李跃亭的话虽然直白,但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
几个人沉默了一会,周福海说话了。
“济仁,我同意你开药店的想法。但我的意见是,透明药价这件事,不宜操之过急。”
“跃亭刚才说得很对,我们即便是想通过开设药店的方式,达成透明药价的目的,也不能用和所有同行树敌的方式。”周福海沉浮商海多年,很懂做生意需要掌握的分寸。
“福海兄,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也很赞同刚才跃亭的看法。”陈济仁显得信心十足。
“我是这么想的,第一步,我们先把药店开起来,药价透明的事,先从我们济仁药厂生产的药开始。比如,先把我们自己的药的价格透明起来,让同行们也跟着我们透明。”
“第二步,我们争取同业公会同仁们的意见,用同业公会提出意见的方式,或者组织‘评价会’的方式,和桐乡一样,公启规例,透明价格。”这些问题,陈济仁也都提前想过。
周福海、李跃亭和何少英听完,都点了点头。
“那我们说做就做。”周福海站了起来,拍了拍陈济仁的肩头。
…………
得到了同业公会的支持,“济仁药店”在低调中开业。
为了避免麻烦,陈济仁和李跃亭任何人都没有邀请,只是在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几天广告,告知同行和百姓。
济仁药店开业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就是倡议杭州市所有的药店,和济仁药店一样,将济仁药厂生产的药品,按照统一售价出售。
在周福海、陈济仁和李跃亭看来,这样的策略是温和的,“先从自己开刀”,应该不会引发别的药店的反弹。
事实上,在最初的一个月,情况也确实如此。
广告一出,因为药价相对便宜,很多人都愿意来济仁药厂购买药物。
也因为济仁药厂采用的,是当时并不多见的中西医混合经营的方式,很短的时间,济仁药店在杭州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因为济仁药厂将致和丸等药品的价格再降一成,济仁药店售卖的致和丸等药品的价格,和以往大的药店卖出的价格,没有太大浮动,所以,对陈济仁的这个举动,同行们并没有过多抨击。
但陈济仁忘记了,自己的一举一动,汤玉泉和袁东华,一直在盯着,一直在死死地盯着。
这些年,汤玉泉在杭州风生水起,靠的就是“手眼通天”。
事实上,在陈济仁和向同业公会的同仁,透露自己想要开药店,想要透明药价的想法时,这个消息便传到了汤玉泉的耳朵里。
汤玉泉和袁东华像狡猾的狮子一样,一直没有将这件事挑明,等的就是“济仁药店”开业,以完成致命一击!
“济仁药店的目的,是想让所有药价透明。”不经意间,这个消息在所有药厂和药店之间不胫而走。
短短的一天时间内,所有的药厂和药店,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还得了?!
“要利用一切手段干掉济仁药店,因为它是所有同仁的公敌!”
几乎就是在这短短的一天,陈济仁便成为很多药店的眼中钉、肉中刺。
因为不经意间,陈济仁挑战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
以济仁药厂的致和丸为例,因为药厂更多采取的是订单制,一些大的药店,往往能拿到更多的药,拿到药厂的进价。
这些大的药店拿到这些药后,一方面是自己加价卖出去,另一方面,肯定要给更小的药店,或者乡镇的药店,进行“分流”。
如此层层分流,致和丸每过一次手,都会产生一些利润,都会有人从中受益,得到好处。
也因为层层“倒手”,在不同的药店,致和丸的价格也就很不一样。
在药品紧缺的时候,像致和丸一样的不少药品趁机涨价,也在情理之中,从药店到百姓,也都习以为常。
这个游戏规则,陈济仁知道,所有人都知道。
如果说,陈济仁此番试图让致和丸价格透明,是别的药店还能勉强接受的话,那么,济仁药店的目的,是想让所有中成药药价透明。虽然是破坏了游戏规则,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
被触动利益的人,显然会有所行动。
最开始,是有人故意捣乱。
只要济仁药店一开业,便有一群人一窝蜂地涌进去,不买药,就是站在药店里聊天。
站着聊累了,坐下来接着聊。
总之就是一件事,不让你的生意正常做。
那时候的中医药店,为了招徕顾客,已经非常讲究优质服务的提供。
比如对药店的伙计来说,顾客上门必须笑容可掬,沏茶递烟,热情主动,做到问病卖药。
有些药店,对远道而来的顾客还招待膳宿,以此招徕顾客扩大销售增加盈利。
不少药店店主,既是老板又是医师,或聘请在百姓中有威望的老中医坐堂。
在这种情况下,济仁药店的伙计,对这些不为买药、纯为闹事的人,只能无可奈何。
刚刚红火了一个月的济仁药店,受此影响,生意自然也就乏善可陈。
即便是有人愿意来购买药物和药品,看到一大帮人这样闹哄哄的气势,来第一次,也就很难来第二次了。
此外,袁东华和专门找来钰秋雨等小报记者,蹲守在药店外面,时不时地发一些“济仁药店门可罗雀”等新闻,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制造舆论。
如果济仁药店的伙计,胆敢对这些不为买药、纯为闹事的人恶语相向,进行驱赶,这些小报记者,写出来“济仁药店雇佣打手,殴打顾客”,也未可知。
“万事开头难”,陈济仁一遍遍地告诉自己。
但让周福海、陈济仁和李跃亭没有想到的是,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两周后的一天,突然之间,这些不为买药、纯为闹事的人全部消失。
正在济仁药店的伙计暗自庆幸,认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药店突然闯入了十几位蒙面人。
这些蒙面人拿着棍棒,进门后一言不发,也不打人,他们砸烂柜台,推到货架,转身就走。
还没等济仁药店的伙计反应过来,也就是两分钟的时间,这些蒙面人已经闯出大门,飞一般地跑掉了。
几天后,这些人的行动进一步“升级”,他们进得门来,砸烂柜台、推到货架之后,还会碾碎药盒或者药瓶里的药物,打砸完转身就走。
如是三番,济仁药店的伙计只得不断地清理货架,登记损耗,晚上还得留下精干的、会一些功夫的伙计,留守药店,防止这帮人继续破坏。
这还不算,陈济仁不断接到杭州药厂、上海药厂、广州药厂的电话,电话里,这些厂家的人纷纷表示,出于各种原因,他们近期将对济仁药店停止供货……
陈济仁只得不断地给伙计们打气,“再坚持一下,大家再坚持一下。”
不得已,陈济仁只好去寻得郑晟的帮助。
郑晟打听之下得知,这些天一直来捣乱的人,都是陆智奎,也就是青帮在杭州的大哥安排的。
而找陆智奎让黑帮来捣乱的人,正是汤玉泉!
按照陆智奎的说法,自己这些天来一直没有将行动升级,还是因为药店是在郑晟的辖区,他一直给着郑局长面子……
无奈之下,郑晟只得给陆智奎说情,让他高抬贵手,因为这药店是自己朋友的药店……
杭州青帮老大陆智奎,碍于杭州市公安局卢局长的面子,也就了郑晟一个顺水人情。
郑晟还是不放心,害怕别的黑帮再来捣乱,只得专门抽调两位警察,在济仁药店周围巡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郑晟轻叹着对陈济仁说,“不过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这样的好事,肯定会迎来一个好的结果。”
陈济仁只得摇头苦笑。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