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河东流去》第八十一章 相聚工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一年多的夜以继日的紧张筹建,校区建设和教师的招聘引进与岗前培训工作已基本完成,东江工程局第一所初具规模的工地中学已具备招生和开学条件。学校一开始就按照永久性的高标准建设,各项硬件设施齐全,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单身教师宿舍楼一应俱全。尤其是学校巨大的运动场,可以容得下万人集会。

学校虽然仍然建在一座山的山顶,但地理位置却非常好,山上植被茂盛,校区周边绿树成荫。这座山因处于东江峡口的东面,因此叫作东山,也称“英雄山”,据说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江城的战役中,为了攻下这座山头,消灭盘踞在上山的残敌,牺牲了不少战士,至今这座山的山上山下还残留着不少敌人的碉堡,这些碉堡均是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看上去异常坚固,可见当时人民解放军为攻下这座山有多么的艰辛,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有许多战士长眠在这座“英雄山”上。解放后江城市人民政府在山上修建了烈士陵园,竖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就在距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整座山正处于工区与江城市市区之间的中间地带,站在山顶远远望去,整个江城市的市容市貌和东江工区的火热场景一览无余。国家花费巨额资金在东江峡口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给江城市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名声不断响亮,可以说是东江工程的建设把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很快变为享誉全国的水电名城。试想这些长眠在这里的英烈如果在天有灵,看到今天城市建设的变化一定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工程建设在吸引大批建设精英聚集的同时,工地中学从全国各地引进的许多优秀的教师就是这样慕名而来的。此时的江城市与东江工地的城区建设已连成一片,工区棚户区与临时居住区的改造正按计划进行,成片的职工住宅楼拔地而起、初具规模的大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全没有了工程刚开工时的荒凉景象。

九月一日是工地中学建设正式竣工和秋季开学的日子。这一天,整个校区红旗招展,热闹非凡。教学楼顶上、操场上到处插满了旗帜,挂上了标语。运动场正前方的主席台上挂着醒目的会标:东江工程局第一中学建设竣工暨一九八零年秋季开学典礼。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端坐主席台上,学校还邀请了江城市教委领导、工程局教委领导及校区施工建设单位代表在主席台上就坐。操场上,新入学的学生和教职工队伍各自站着整齐的方阵。他们统一身着白色上衣和蓝色裤子,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挂满了笑容。

在这批新入校的学生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工地各小学毕业后,直接入学工地中学的初一学生。参加开学典礼的还有从江城市各中学转回工地中学继续上学的初二以上的工地职工子女。按照学校现有的容纳规模和师资力量,初一共招有十五个班,四百多名学生。已在江城市各中学就读的初二以上的工地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也回来了一批学生,共有三百多人。这样一来,新建的工地中学从初中到高中各年级学生全都招齐了,只是各年级的人数各有差异,有的是两个班,有的是三到五个班不等。

早在工地中学发布招生信息并将于九月一日开学的消息传开后,许多职工为了支持工区中学教育的发展,纷纷主动将自己的孩子从江城市各中学转了回来。常江河就是第一批转回工地中学就读的学生之一。当时在江城一中刚刚读完初二的常江河在母亲于云霞的积极动员下,告别已熟悉的校园环境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回到了工地中学继续完成学业。接着,赵建国、赵建家、狗蛋等过去的同学或玩伴都纷纷转回了工地中学进入了不同年级的学习。十二岁的赵冬梅在工地小学读完五年级后也成为了工地中学初一的一名新生。工地中学开学的这一天,他们这几个不同年级的邻居和玩伴,相约而至,一路上嬉笑打闹,好不开心。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如今,赵冬梅已从过去那个懵懵懂懂的可爱小姑娘,变成了活泼奔放的青春美少女,但她仍然改变不了过去她对常江河的称呼,一直叫常江河为“常哥哥”。她从小就喜欢和常江河一起玩,她对这个青梅竹马的常哥哥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总爱和他一起讲话,听他讲故事和说一些趣闻轶事,觉得很是开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常江河的不断了解,特别是耳闻目睹了常江河在遇到危机时,小小年纪就能做到临危不惧,对一些事情的果断、勇敢的处理更是让赵冬梅近乎崇拜。这让她的两个亲哥哥赵建国和赵建家既羡慕又“嫉妒”,常常开玩笑地说:“整天常哥哥长常哥哥短的,好像离不开你的常哥哥!干脆把你送给常家,给常江河做妹妹得了,我们哥俩算没有你这个妹妹!”

“好啊!只要你们舍得!我到他家做妹妹也可以啊!”赵冬梅也这样回敬他们。

“那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要你呢?”哥俩有时这样激将一下赵冬梅。

“你们俩真坏,还是不是我的亲哥哥啊!”赵冬梅有时会生气地说他们。

十五岁的常江河虽然只是读初三,却也继承了他父亲常大龙的优质基因,早已变成了一个高个英俊的小帅哥了,在他们几个哥们中间要整整超出一个头来。

他们一路欢快地行走在通往工地中学的路上。

“常哥哥,我真幸运!”赵冬梅边走边对常江河说道。

“你幸运什么?”常江河问道。

“能和你在一个中学读书啊!”赵冬梅说道。

“那有什么幸运的?”常江河笑笑说道。

“你上初三,我上初一,你可以辅导我功课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可以随时去问你啊。”赵冬梅望着常江河说道。

“你有老师教啊,不懂的可以问老师,干嘛问我呢!”常江河故意逗着说道。

“老师是老师,你是你嘛,我就是想问你嘛!就是想考考你初一的功课学得扎不扎实呢!”赵冬梅也打趣地说道。

“再说了!不光是辅导功课呢,如果在学校有人欺负我的时候,你也可以保护我啊!”赵冬梅接着说道。

“你们俩干嘛呢?再不跟上来,我们先走了,就不管你们了!”走在前面的赵建国他们几个人见赵冬梅和常江河只顾埋头讲话,已经远远落在他们后面了。赵建国于是大声对他俩说道。

......

他们来到学校,很快进入各自的方阵,大会就要开始了。

会议由中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徐曼主持。徐曼今天与其他教职工一样,身着白色衬衣和蓝色裤子,看上去显得特别的庄重与典雅。她站起身来,走出坐位,然后分别向台上和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接着来到了位于主席台右边的发言台前,她在主持词中说道: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东江工程局第一中学建设竣工暨秋季开学典礼,首先谨向一直以来支持学校筹备和建设的东江工程局及在坐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有幸加入到东江一中的教职员工和各位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东江一中的顺利建设和开学,标志着东江工程局‘建坝育人’方针的落实又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但是我们现有的学校教育仍然满足不了工地子女上学的需要,还有很多的学生借读在江城市的地方中学里。根据工程局的统一规划,我们接着还要建更多的中学,还要建技工学校、建职工中专、建职工大学,建立起具有我们东江工程局特有的完备的教育体系,为我国的水电事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校长致辞!”

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之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也纷纷上台做了表态发言。东江工程局教委领导最后做了总结讲话,并对东江一中教职工的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你们现在做的是开创性的工作,是为东江工程局的中学教育开疆破土,东江一中的顺利建成和按时开学开启了东江工程局中学教育的新时代,必将载入东江工程局教育发展的史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