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父子三人打马疾驰,在点灯时分到家了。沈夫人安排好他们的一切,然后大家都入房休息了,夫人悄悄将沈续带回来的红布包拿与丈夫看,沈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夫人说:“是续儿由龙门山无名大师那里带回来的,说是大师说要交与你我的,我还没打开包呢,不如现在来看一看是什么东西。”沈路将包袱打开见里面是一块黄段子包着一块白绫子用血写的字,上写,我儿是x年x月x日x时出生,希望落入一个善良的人家,望善良的人把他养大,做一个平常的人,远离皇宫。生母泣拜。x年x月x日沈氏夫妇反复看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不是一般弃婴,远离皇宫,难道与皇宫有关?两人商量后,先不说,等去拜见大师问个明白再做安排。
第二天清早便叫管家安排备车,夫妇俩吃过早饭便上路了,沿途景色撩人,长长的谷穗沉重的累弯着腰,被朝阳映出金灿灿的光,山上的树叶有红的、黄的、紫色的、还有深绿色的,秋天了是收获的季节。这一切都让人忆起十八年前的那个早上,天刚亮还没起床就被一阵婴儿的哭声唤起来,紧接着小丫鬟就在窗外说:“少爷少奶奶,老爷和老妇人叫快到前厅去。”他们来不及梳洗急忙跑去,见是一襁褓中婴儿已不哭了,睁着一双眼睛看着,老爷说:“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放在我沈家的门上,我和你们母亲意思是想收下,看你们的意思呢?”沈路说:“只是她已有身孕四个月了。”丈夫看着自己说,当时没想很多便说:“没有事的,父亲母亲我们就收下吧。”立即一家人上下都忙乱起来,首先给孩子弄吃的东西。解开包被见是一男孩,胖胖的小腿还在蹬着,管家请来奶娘,孩子吃到了人间第一口奶水不哭不闹接着又忙把自己给肚子里的宝宝准备的衣裳找来给穿上,家人打扫一房间专给奶娘与孩子住的,爷爷翻开书要取名字,奶奶说:“老爷不要翻了,叫续儿吧。”从此就成了我们俩的儿子,半年后又有了弟弟远儿,两个儿子从小一起玩一起吃一起睡,大了开始进学堂了,说也怪两个儿子从小就爱读书,教书的师傅都多次夸奖他们,作为母亲从没有偏爱过哪一个,弟弟有的哥哥有,哥哥有弟弟没有的哥哥都有。现在想起来真是缘份,否则怎会进沈家呢,丈夫见她一路不说一句话,便问:“夫人怎么不讲话呢?”夫人感慨万千的说:“我忆起十八年前那天早上的一切。”丈夫也有同感说:“我当时还担心你接受不了呢,因为那时你才刚刚二十岁,何况又有身孕,这一路走下来十八年了,你是这两个儿子的母亲还真是丰收啊,夫人辛苦了。”沈路仰天长叹说:“三年前父亲临终时有句话不知夫人可还记得?”夫人说:“父亲说几年后你倆就会知道,不应由他老人家说。”父亲又说:“我们将是有功之臣。”不知何意,事后也没多想。沈路说:“看来父亲走时已知事情的大概了。”就这样夫妇俩东一句,西一句,边回忆,又边观山景,说着话儿两人一路的观山阅景,两人又不时的互通心曲,不知不觉来到龙门山无名大师道观,报上名去,不多时由无名大师的大弟子下山来说:“很抱歉师傅昨前几天就出游去了。”沈路问:“大师何时回来?”弟子回说:“没说何时回来,只说此次要在外面多耽搁些时日。”夫妇俩打道回府的路上沈路说:“这大师知我必来找他,所以急急避开了,看来现在还不是知道真像的时候。”
夫人心情好像很好,谈兴也很浓,对丈夫说:“你看好快不知不觉到了两个孩子大考的日子了,想起两个一天天一年年长大的情形都还清清楚楚的。丈夫说:“是的,夫人可没少费心啊。”夫人又忆往事一点一滴。当天没请到合适的奶娘,孩子又哭又闹,只喂水和马奶给他,后来才请到一位健康美丽的奶娘,直到两岁了才开始吃饭。两个相差半年不到,在一块玩时,总要相互抓扯,不是弄坏脸就是抓破手,看孩子的两个保姆特别用心照看。五岁了,家里开设了学堂,上课的学生有亲戚的加起来约十几人,其中这两个是最小的,但特别爱读书,每次从学堂回来,沈续总是牵着弟弟的手,两个蹦跳着回来,小脸红扑扑的。爷爷把他们叫过去背书,两个不相上下,会一口气背下来,这时爷爷心里非常喜欢,常夸奖两个孩子都有贵人相,读书又都有天赋,是老天赐予我沈家的一对瑰宝,爷爷对两个孩子寄予厚望。
回到家中,夫人就这样前前后后杂乱无章的想着就睡着了,听见有人喊,自己也不知是做梦还是真实,当睁开眼睛一看天已黑了是掌灯时分了,是侍女来叫去吃饭,不觉这一觉睡了这么长。心里在说:“这十八年也像这睡觉一样,真像一场梦啊,好像昨天的事,一切都在眼前,而两个孩子却要去入皇家大考了。”翻身下床,坐在梳妆镜前仔细看着自己笑了,还不算老,虽然年近四十了,脸上还没有一丝皱纹,就是眼角也没有鱼尾纹,看见自己这一双丹凤眼,嵌在鹅蛋型的脸上,把人显得端庄而美丽,唉,就这样当年也没入沈路的心,后来是自己苦心感动了他,唉,不管怎样,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一阵自豪与成就感喜于心里。夫人走进饭厅见父子三人端端的坐在桌旁等待她的到来。丈夫说:“夫人可真能睡,把天都睡黑了。”两个儿子哈哈大笑,沈远说:“父亲的幽默也带有自然科学的味道。”沈续说:“父亲是赞美母亲的伟大,天都为之改变。”说的四人都笑起来,不过沈续的话又使沈路联想到他的身世。饭后父亲说:“明天你倆就不用与我们共进早餐了,早一点到考生集合点,其它什么事都不管,静下心来迎接考试。”两兄弟说:“那我们就此别过父母亲。”次日两兄弟起来的格外早,沈续说:“我们先到祠堂去吧。”兄弟俩快步来到祠堂门前,见门开着,忙走进去,见父母亲双双跪在祖先的神位前,他俩忙上前敬香,然后跪在父母身后,咚咚的磕上三个响头,就急匆匆走出去了。沈路夫妇很满意两个孩子既知礼又孝顺,心里边都默默的祝福他们。夫妇相拥着回府,沈路辞别夫人上朝去了。
沈夫人一人在家思前想后,自到这个家已近二十年了,记得当时家父让母亲说给听,说沈家既是书香之家又是世代做官的官宦人家,只不过沈老先生虽是朝中重臣却不仗势欺人,而且家教甚严,上上下下等都得守职责,姑娘听后心里向往到这样一个人家,所以在准备当中常常想象与新郎见面会是什么样,自认为长的美,很要比下一些同龄姑娘的,没想到婚后第一个夜晚,也就是常人说的洞房花烛夜却遭到一盆冷水迎面泼来,新郎却宣告给新娘,他心里早已有另外的姑娘,不可以再接受第二个人了。当时的自己欲哭无泪真是死的心都有了,但又不甘心为两个素不相识的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又怎对得起生养的双亲,生命不属于我自己的,是属于父母亲的,自己无权随意处置,所以不能死,又怎么活下去呢,那一夜就想这一个问题,天要亮时眯一会眼睛,按礼仪应早早梳洗拜见公婆,二老很是和善关爱,又赏赐,弄的自己更不知如何是好,又见他表面维系着夫妻关系,可见他是一个孝子,每日见他抱个枕头到书房睡也怪可怜的,同时还认为他是一个真正重情义的,所以自己不但不气他也不恨那不认识的姑娘,反倒同情这两人。每日正常以媳妇少奶身份应付上下人。夫人回想到这里哎一声,又想到收养沈续的事,当时老爷决定不敢反对,只高兴的接受,刚开始的几个月确实没有感情,后来自己肚子里的胎儿开始动了踢自己了,联想那孩子的母亲也是这样怀孕将孩子生下的,一定是有不得已苦衷才把自己的骨肉往外丢呀,又看看孩子嫩嫩的小脸会笑会哇哇的大叫也怪可爱的,开始在同情母子命运的同时,以母亲的心爱起孩子来,愈来愈爱,当生下自己的儿子时,已没有分别了,只有老大老二哥哥与弟弟的区别了。日子一天天过下去,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反倒与自己更亲近,愿意跟在母亲身边,那个小儿子总是做出一些叫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少陪在母亲身旁。如每月的初一到庙里去烧香,小的一个一次也没去过,老大只要有功夫总是与母亲同行的,问他为什么他说不放心母亲一人出行。小小年纪说出的话叫人心里热乎乎的,在家里在父母心中,他是我们的心头肉啊,这么大了,参加皇殿试了,却突然出现这血书,看来还不是一般人家的,与那个皇宫里的有关,早有耳闻说在找什么白玉佩的孩子。夫人想到这里突然打一冷颤心想不要是我的老大,千万不要是啊,如果是那可真是要了我俩夫妇的命啊,夫人眼里已浸满泪珠,拭去后笑笑说,孩子们去考试了自己胡思乱想些什么呀,祝福他们,无论考的如何,两个儿子已是很优秀的了,因为这样小的岁数已是很少见的了,作为父母都应为此感到自豪啊。
皇家这次大考与往年不同,这次有几人担任考官,也就是皇家大考小组,成员有重臣蔡卜主及他的同僚张昌,还有成王和沈路,皇上统领这个小组,最后定夺是皇上。沈路得到通知后立即提出申请退出,说明自己的儿子参加这次考试,为避嫌,自己不能参加这个小组的一切工作,得到皇帝准许退出,最后增补大学士陈正进入大考小组。考生集中起来一起吃住,学习考试的条例及此次选拔人才的要求,最后决定权在皇上手里,谁人也别想贿赂考官等事项,宣布完有关规定,大约有一半人称病要求回家不考了。每个考生写三篇文章,题目是皇上亲自出题目,三篇文章三天内完成,每天一题目,当天的试卷当天收走。
次日,天蒙蒙亮,考生们起床洗漱完毕,吃完统一的早餐,便到考场门前等候,大门紧闭,考生们排成两行静静的等候。不久太阳出来了,露出神秘的笑脸,这时考场的人员来了,告诉考生,考试时只能一人进入,不得带仆人,也不可带吃的喝的东西,笔墨纸也不可以带入,一句话,净身进入。宣布完后,考生当中发生一阵小小的动乱,有的打发家人在外面等候,有奴仆将带的点心呀,茶水呀急急的递与主人吃喝。沈氏两弟兄也排在列队中,不过他倆简单,既没带仆人也没带任何物品,所以他倆静静的看着那些忙碌的人。不一会儿,考场大门吱的一声拉向两边,考生们一个个经过搜身验身对姓名等一系列检查完被专人带领进入指定的号间。这号间是三面用木板隔离,一面向前开着,考生左右后三面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前面一排大字某某届殿试。一把木制椅子,一个小方桌,桌上有试卷及笔墨砚台及研墨的水等必须的东西。时辰一到,宣布试题。试题出乎大家的意料,结果议题是《议与外邦和亲》,此题一出,多数考生认为这题好做,历来都是这样的,用一个公主,何况那公主不一定是真的公主能换来国家的安宁,不发生战事,是一个好与外邦言和的策略。试卷在午时全收取,第二天照常考试。次日考生们都很轻松,觉得考题不难答的,都还好。当日的考题是《如何当好穷县的父母官》,这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但要做到与社会相结合去处理问题,要有点社会知识去发挥去做文章。第三天最后一题是《治国兴邦》,多数考生把历朝历代的经典及百家的全言警句浩浩洋洋的长篇大论,倒也都不跑题,文章也锦绣。但有两篇文章却与众不同,这两篇文章的共同之处是把当前社会现象与存在的实际问题揭示出来,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要治国,先要治乱,才能安定邦,再谈发展。而发展要靠科学靠人才等等。这两篇文章最先是被成王发现的,推荐给皇上,皇上一看拍案叫好,命把前两日的文章都呈上来,发现三篇文章见地与众不同,深刻、准确,十多岁的人竟有这样的韬谋高瞻远瞩,实是人才呀,皇上看过所有推荐的文章,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文章,那只是文章而已。又报说,那个叫沈续的还要参加武艺比赛,皇上说:“朕要亲自到场,去看比赛。”
武艺比赛,分三步,第一比试骑马技能,第二步比试箭术,第三,两人两人对峙,胜者与胜者对峙,武状元由最后胜者定出。文科考后的第二日,武科考生集中,沈续在弟弟陪同下来到考点,弟弟告别哥哥时说:“成功。”集中后讲解考试规则,大家分散活动,有的练武,有的骑马射箭,沈续什么也没练,走了一圈看一看情况,回到房间盘腿坐在床上,闭目想一想,这么多年,无名大师教的功夫。刚开始头七天没教什么,就是站立,双腿分开手臂张开,人形成一个大字型,一炷香的功夫,天天的早课,后来是蹲马步,也是一炷香的功夫,再后来是挑水,由山下将水挑到山上,又由挑水改成双手提水山上,由走改成小跑,几个月后师父开始教武艺了,后又由平步射箭改成马上射箭后又是对杀的肉搏,总之,师父告诫自己,学哪一样武艺都要用心,心要真诚,心要静,心无杂念,射箭就是射箭,拼杀就是拼杀,不仅学艺,做什么事都一样,要做就做好。还有武艺是防身所用,不是用来伤人的。沈续想想师父教导,心里热乎乎的,早早便睡下去了。等他一觉醒来天已亮了,赶紧到考场去。第一天是骑马比试,一共有二十多人,同样的马由原地出发到二十里的地方往返,先回来的为胜,取前五名。锣鼓一声鼓响,二十多匹马扬蹄飞驰,沈续的马在中间的位置,到目的地往回跑时,这马好像找到感觉了,沈续将马缰绳一拉一松,马鞭往马后屁股一抽,这马飞也似的奔跑起来,到终点时,比后边的马领先一丈有余。接下来是马上射箭,在一排杨树梢上挂出一张张红绿蓝各色的丝绸布条随风摆动,考生射中最多者为胜,也取前五名,一个一个进行,有的一个也没射中,有的射中一个,沈续射中九个,有一箭没射,是因为那一个已被人射过了。皇上在看台连说好箭法,金鼓咚咚响,看比赛的人掌声不断。最后一项是两人面对面拼搏,一共分十二个小组,第一轮下来只有六个小组,沈续在这六个小组中,六个小组比完,只有三个小组,沈续又在三个小组当中,最后是三人争一二三名,沈续在三人当中年龄最小,身材也不算魁梧,当最后决定一二名时,与他对拼的是一个高大的壮年男子,比赛的锣刚一敲响,对方的长枪直刺过来,沈续没有还手的机会,心很淡定,没有慌,只是在寻找机会下手,这时对方的长枪向他左边劈刀下来,沈续右手的短刀当一声斜迎过来,只见火星四散,那大汉握刀的右手腕震颤的握不住刀,当啷一声,长枪落地,刚想弯腰拾起,却被沈续一个箭步将长枪踢出三尺之外,回手短刀直逼大汉的胸口,这几个动作都是连续进行的,是一瞬间完成,外行的人是看不出来,因为太快了,大汉败输。
皇上忙命人将三连胜的小将叫到看台上,当时殿试组的人全在。沈续稍稍整理一下衣冠从容走上台来,众人一见原来是个英俊的少年,问他叫什么名字,回答沈续,成王和皇帝同时“啊”一声,皇上说:“原来是个文武全才呀。”成王深深地看了一会,嘴角露出不明显地微笑,好似心中有了什么美好地打算。皇上看着站在面前的少年,不知为什么越看越觉得面熟,似曾见过一样,皇上把眼睛闭上又睁开摇一摇头,招手让他到跟前来,拉起他的手问:“以前你见过朕没有?”沈续被皇上问的不知如何回答,看着皇上说:“皇上你是第一次见我。”皇上说:“不对,我就觉得不是初次见。小伙子,你的文章朕喜欢,今天武场你的武艺高超出众,令朕大开眼界,是个难得的人才,朕将封你为我朝第一位文武状元。”成王说:“还不快谢恩呀。”沈续像从梦中醒来样,忙跪下磕头谢恩。走下看台,想急忙回家告知父母,这时却被宫里一人拦住说:“那边有人要与你说话,跟我来。”只见那人一身黑色披挂,斗篷的帽子把脸遮住,只露出两只亮亮的眼睛对他说:“你将是个很有作为的人,有一点你要切记,就是皇上会招你进宫做驸马,你千万不可以答应,你一定要说已有妻室,你的妻室是你寻找的那个写“渔翁”的人。”说完转身走了。沈续被突如其来的事弄得愣在那里,幸好管家带着人找来了。沈续刚要跟着管家走,又被宫里的拦住说:“皇上有命,比武优胜的前五名都到皇宫受封。”沈续对管家说:“告知父母,我稍后就回去。”
此次殿试文科取前五名,武试前五名,沈远是文科的头名状元,沈续是文武状元,皇宫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那些嫔妃、公主都来看这盛大场面,其中皇上身边的几个嫔妃早就让他给女儿找女婿,皇上心里也同她们一样,也要给女儿找好女婿。心中想着文武状元是个很好的人选,皇上心里热乎乎的,待这文武十位,其实只有九位被选为人才,都骑着高头大马在大街上走一圈时,都在传颂着沈家出了两名状元的佳话,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一门同时出一双状元,真是祖徳高照呀。沈氏夫妇早从管家口中得知沈续的事,当连着两个状元及第的喜报送上门时,两夫妇热泪盈眶,双双跪在祠堂里祖宗神位前说:“得祖宗的庇佑,两个孩子都中了头名,沈远是文科状元,沈续是文武状元。”沈家上下都喜气满脸,所有人员都得到老爷的重赏,喜宴三天招待亲朋。酒宴散后,忙碌了几天的沈氏夫妇也静下来了,那件心事又浮上来,还是等机缘吧。
皇宫里大摆酒宴,招待新选的人才,皇上亲自过问每一个新人,当问沈远可愿意留在宫中做事时,沈远回答:“学生很年轻,愿意到下面去历练,以便更好为朝廷做事。”皇上说:“有志向。”又问:“可有妻室?”沈远回答:“已有妻室。”皇上看一看后说:“真的么,你这样小年龄。”沈远无话,又问沈续:“可愿意留在宫里做事。”沈续回说:“学生同沈远志向是一样,愿意到边境地方为朝廷做些事。我已成家,我的妻子写一手漂亮得瘦金体毛笔字。”皇上满心想找女婿,现在是长的好,才学又好的,都有妻室,心有疑虑,又问:“你们把父名报上来。”两人同时回答:“父名早已呈报,请皇上阅呈报表便知。”皇上知道他倆为回避直呼父名才这样回答的,一看父名是沈路大为震惊,左右搜寻左右不见沈路在场,便命召见沈路。沈路得到传报,一路想如何回答皇上的问话呢,心里七上八下很不安静。一进宴席大厅,所有人员全都起立欢迎双状元的父亲,沈路双手抱拳回敬各位说:“是皇上恩典,两个孩子实际上没那么大能耐,只是有点小聪明碰巧了,今后还仰仗各位多赐教。”拜见皇上,皇上说:“沈大人,你不显山不露水的,竟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一下子两个状元,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事,你说说是怎么教导他们的,还都给讨了老婆。”听到这里,心扑通一声说:“我的天呀。”无声的看一下两弟兄,他倆正看着自己,心里已有数,便说:“皇上夸我了,我一天在朝廷里做事,家里都由夫人管理,说也惭愧。”皇上说赐坐。沈路坐下擦一把汗,心稍稍放下了。
一次在朝上,皇上让大臣议,有关新人的安排,各说不一,有的说两名状元应留在朝廷任职,其他的人可安排在州府任职,也有的说两名状元有才华,只是太年轻,应放到外府历练。皇上、成王、丞相蔡卜主三人又议,最后决定状元沈远留在翰林院,文武状元沈续留在兵部,两人都暂不任职,随时由皇上直接调遣。
沈路从朝中回来,夫人对他说:“老爷我想了一下,那血书我们还是送还给无名大师吧,因为事情的起始我们都不知晓,所以永远的不知晓才好啊。”丈夫懂得夫人的意思而自己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永远的不知晓才好,对夫人说:“我们找个日子再去拜访那位无名大师,夫人看可好。”
沈路夫妇再次去往龙门山道观,这次见到了无名大师,老道精神抖擞,身板硬朗,走路利索与二十岁的年轻人那样,谈笑自如,常常是笑声不断,给人一种心宽得像广阔蓝天又像广袤数千里的大地,而且坦坦荡荡仁心天地可鉴,在这样的人面前你会没有一点私心藏的,沈氏夫妇未等开口,老道人便笑说:“怎么想让老道将这一秘密永远封在这道观是不是呀。”夫妇俩红着脸笑羞的不说话,无名大师说:“看样子老衲已猜对了。”夫人含着热泪说:“如果当初就知道他是谁,只是暂住我家,那又是一回事,现在不一样了,那个小生命早已嵌在我们的心里了,没想过他不是我生的啊,近二十年了呀。”夫人的眼泪夺眶而涌出,沈路祈求的对大师说:“实在是割舍不下呀。”无名大师大笑说:“一对善良的人,在大善的基础上生出的大爱,在爱的光环隐现出的天伦情感,这是正常的,自然的,老衲对你们是既敬仰又理解,从心里讲是支持的。”沈路说:“多谢大师的理解。”忙叫夫人将东西还给大师,后者接过来说:“暂时收着,但事情不是我们希望的那样啊。”看着沈路的眼睛问:“沈大人更清楚当前的形势,朝廷为什么至今连太子都没立吗?”沈路黯然不语,大师说:“我们暂时不说吧,待考试完了再说吧。”沈路更是一脸的阴云,大师明白他的意思,沈路心里明白两个孩子的实力。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