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倒霉的老奴,我们的万历在战前其实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比如万历抽空将火药配比和原材料写了出来并让可靠的工匠制造大量的黑火药。
找来竹筒装上黑火药与铁砂,装上鞭炮引线,制作成功土制手榴弹,并让工匠大量生产,然后也随国师带到抚顺前线,这个是守城利器,不过数量有限,关键时刻才用。
这时候,城下已经聚集了许多建奴了,秦良玉一看,时机不错,这下面密密麻麻全是人,许多云梯也搭在城头了,于是大呵一声:“扔手榴弹。”就看到城头士兵点燃了数十个手榴弹,一齐扔下城头。
这是皇上亲自发明的,你们这帮建奴也算是沐浴皇恩吧,就听见一连串的爆炸声,这些建奴一个个炸得面目全非。城下顿时一片混乱,许多攻城器具也被炸毁。
这威力可不比后世手榴弹小,因为火药配比原因所以爆炸威力比明军以前火药大多了,制作方法和后世差不多,且万历用的是铁砂,爆炸后杀伤面积更大,这年头,没有青霉素,受爆炸铁砂的伤很难好,回去也是等死。
这下子,这些建奴再也抗不住了,毕竟也是肉身,虽然勇猛,但是架不住这种要命的大杀器,许多明军在国师的指点下,将四五个手榴弹绑在一起,专往人多的地方扔,一扔下去转眼就将那个地方清空,成了无人站立的死尸区。
这些建奴一看昨天还在和自己喝酒吃肉的几个兄弟一下就报销了,再好的武艺也是白死,加上又没有军官的约束,“呼啦”一下,剩下的全往后跑,扔下几百具尸体,头也不回地就跑回去了。
气得老奴亲自杀了几个建奴,但是看到退下的人,剩下的也不多了,想想还是算了,这次进攻只有一千人,看看城上至少站了几千明军,进攻人数太少。
于是老奴又召集另外5000生力军,并且允诺如果攻上城关,纵兵三日,随便抢、随便杀,这道命令一下,三军振奋,建奴穷啊,大明富啊,抢钱、抢粮、抢女人,这是大家来的目的,如果随便抢不用管死活,那真是痛快。
老奴一看军心可用,亲自擂鼓助阵,呼啦啦,这下可了不得了,5000人哪,黑压压的一大片,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这些家伙家里穷得叮铛响,建州又是苦寒之地,自己又不种地,日子过得有一顿没一顿的,不抢也没法过。
建奴的牛录其实是一种生产单位,是满族的一种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据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在西长安街路南,金朝遗刹双塔庆寿寺南面,有南小胡同曰回子营,夹道曰头牛录、二牛录。回子营建于乾隆二十五年。《日下旧闻考》卷71载:容妃的五叔和堂兄等配合清军平定新疆回部有功,“乾隆二十五年奉旨授白和卓为回子佐领,以投诚回众编为一佐领,于西长安街路南设回回营一所居之”,“内设办事房,以内府官董其事”。
满洲人(其前身为女真人)出兵或打猎,按族党屯寨进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为一牛录(汉语“箭”的意思),其中有一首领,叫“牛录额真”(汉语译为“佐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红、白、蓝四旗,分别打黄旗、红旗、白旗、蓝旗。四十三年(1615年)扩大为八旗。原四旗名称冠以“正”,另四旗名称以黄、红、白、蓝冠以“镶”,即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四旗
新增的四旗的旗子,镶黄旗的旗子在黄色旗上镶红边,镶白旗的旗子在白色旗上镶红边,镶红旗的旗子在红色旗上镶白边,镶蓝旗的旗子则在蓝色旗上镶红边。
据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在西长安街路南,金朝遗刹双塔庆寿寺南面,有南小胡同曰回子营,夹道曰头牛录、二牛录。
回子营建于乾隆二十五年。《日下旧闻考》卷71载:容妃的五叔和堂兄等配合清军平定新疆回部有功,“乾隆二十五年奉旨授白和卓为回子佐领,以投诚回众编为一佐领,于西长安街路南设回回营一所居之”,“内设办事房,以内府官董其事”。
1965年,此地并入东安福胡同。有人说安福胡同所在地就是元朝两个佐领的驻地,所以叫头牛录、二牛录。事实上,回回营的建立在乾隆二十五年,正因为乾隆授白和卓为回回营佐领,才会有头牛录、二牛录两夹道名。
介绍
每旗原则上应该包含二十五个牛录,每个牛录有三百人,共计七千五百人。但是实际上,每旗的牛录数量都是不一样的、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随时可以按照皇帝个人的爱好而不断变更的。如努尔哈赤在位时期的八旗牛录数量大致是这样分布的:正黄旗四十五个牛录,镶蓝旗三十三个牛录,镶红旗二十六个牛录,正红旗二十五个牛录,正白旗二十五个牛录,镶黄旗二十一个牛录,正蓝旗二十个牛录,镶白旗一个牛录。
牛录是八旗制度的基层军政组织,努尔哈赤政权的建立、发展,与之息息相关。因此,牛录起源的具体时间,早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由于现存文献有阙,诸位学者莫衷一是有说法认为,八旗牛录制度的形成,并非是在某一具体的时间点,而是经过了“狩猎之牛录”、“部落之牛录”、“八旗之牛录”三个发展阶段,最终确立
还有一种说法:女真人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个总领,总领称牛录额真(牛录,大箭的意思;额真,首领的意思),后来这个相当于狩猎小组组长的牛录额真成为一级官名,牛录成为最基层的组织。屯垦田地,征丁披甲,纳赋服役,都以牛录为计算单位,努尔哈赤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组、发展、扩大和定型,创立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设一牛录额真,五个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个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汉语译固山为“旗”。原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又增添四旗,在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长官
牛录的长官叫牛录额真。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là)(汉语“队”的意思),首领叫甲喇额真(汉语译为“参领”),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汉语“旗”的意思),首领叫固山额真(汉语译为“都统”)。每个固山设左右两个梅勒额真(副都统)。一个固山即为一旗。八旗的最高统帅叫“汗”,先是努尔哈赤,后是皇太极。固山额真由其子侄担任。努尔哈赤与各旗旗主都有精锐卫队,叫“巴牙喇”。
5000人也就意味着有17个牛录,里面有17个牛录额真、4个甲喇额真、1个固山额真各级首领共计22人,这些基层将领作战勇敢,冲锋在前,且武艺过人,往往是骑术无双,控兵有方,因此这下给明军造成不小的压力。
因为秦良玉在安排城防时,有意将白杆兵在射完箭后就后撤,然后让城里的青壮守城,最多安排少量士兵进行指挥,这样一方面能够将青壮迅速培养成战兵,而且又能保证有生力量不会消耗过快。
但是,这些青壮毕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而建奴大多箭术高超,准头极好,因此这天的守城也让青壮死伤已经超过300人了。
不过建奴死伤已经超过1500人了,而且许多受伤的多为火器所伤,估计回去也是个死,而明军受的基本是物理伤害,存活下来的机会较大。
并且国师也非常注重伤员的救治工作。虽然不再直接救治伤员,但是召集了许多妇女和大夫,并且集中传授现代医护救治理念,比如所有人员时刻保持伤员卫生,绷带和纱布用开水煮沸后使用,及时掩埋尸体做好防治瘟疫工作。
伤员在得到及时医治的同时,大量的赏银也发下来了,许多战死和受伤的人员及时得到抚恤,士兵在补齐欠饷后又得到很多奖励,作战勇敢者立刻升迁,升官发财哪个不高兴,关键是看到打仗有钱拿,有官升,伤了有人治,死了有人埋,家属又得到丰厚抚恤,这样还不卖命那不是蠢吗!
因为万历大力提升武人地位,成立各级军需处,所有士兵的银子全都由军需处发放,将领无法接触到银子,也就无法贪污军饷,不过同时将武将的待遇提高三倍,文官只提升一倍,你不打仗没资格。为了避免贪污,军需处由机器人士兵负责。
另外,战死者无论军民,家属均享受免劳役的待遇,且每月还有5两银子的抚恤金。受重伤致残者除免劳役外,享受3两银子并且当地官府安排工作。万历时期,一两银子可抵人民币1000元左右,而且购买的东西比现在多。
而且只要杀一真奴,立刻享受一级爵位,每十颗首级向上浮动一级,按军功分为金、银、铜、铁、木五级,分别有不同奖励,其中最低的木级就能免除劳役。但是,作战时没有命令不准自行割取首级,首级数由上官进行统一计数,这就避免了作战时争抢首级现象。
不过建奴的脑袋不是那么好拿的,活下来的,军功给本人,死了可以传给自己儿子,不过后代要继承军功就必须经过军事考核,过关成为军人才有资格享受待遇,而且经常有考核,如果考核不过关也会降级。
这些规定一经宣布,立刻让各地军民士气大振,踊跃报名参军,大家想,这当兵打仗多好,死了家属也不用担心没饭吃,伤残也不怕饿死。现在老百姓图的不就只是一碗饭吗,打仗如果死了就让家属享福,没死就全家一起享福。
百姓心理想:大明一个知县一年也就几十两银子,老子伤残了也可以和知县老爷享受差不多的待遇,并且万历还给有军功的人订制了一套铜质奖章,只要佩带这个奖章的人可以见官不跪,这是多大的面子,秀才公才有的资格,老子努力也可以换到。
因此,虽然看到城下这黑压压的5000建奴,有些胆小的人是很害怕,但是一想到军功的好处,立马就觉得这反而是立功的好机会,敌人多才好杀啊。
而且规定不用天天呆在城上,每隔半个时辰换防,让更多没战斗经验的人上来涨经验,这种措施充分说明秦良玉制兵和爱兵有方,许多将领逐渐开始佩服她了,因此军民一心的局面逐渐形成,作战也越来越有效率。
同时,建奴的军队也逐渐逼近城墙,建奴的2000弓箭手开始发挥作用,漫天的箭雨射向城头,幸亏从京城带来大量盾牌,才使这轮箭雨只造成几十人伤亡。
秦良玉一看,这么多人,那就火力全开吧,所有的火器,什么火箭、神火飞鸦、万人敌、火龙出水、佛朗机炮等全部开动,你想,光炮都有500门,500门大炮一起开火,那场面何等壮观。这么多人,哪里还用瞄准,一次齐发下去就是几十道血胡同,一下就死上百人,偏偏后金兵还很勇敢,打退一次又一次,前仆后继。
后金此时又没什么火器,更谈不上有火炮,所以完全是被压着打,铺天盖地的全是火焰,把抚顺城下是炸成一片火海,因为万历在做大炮仗手榴弹的同时,想到明朝也有开花弹,只是火药不历害,换上自己研制的新火药,里面还掺上大量铅子和铁砂,让国师每天都带一批过来,而且说了,当兵的不要怕浪费弹药,现在专门成立了一个火炮局和一个武器制造厂,每天换人24小时不间断生产,你想打多少就有多少炮弹和火药供应,可尽地造,你看,这位败家子,拿着贪官的钱不当回事地花。
这回建奴可真就惨了,什么盾车、盾牌完全可以忽略了,特别是身上穿的甲胄,很多学着明军用棉甲,棉甲是容易着火的,挡箭还不错,一遇上这漫天飞舞的火焰那就完了,看到一个个身上着火的建奴在那里四处乱窜,滚地乱跑,那真是痛不欲生。
反正城下是一片人间地狱,更加可恶的是国师还命令一边打炮还一边将桐油装进瓦罐里,在城的里面设置许多投石机,把数以万计的桐油罐投射出城外。
这下子,所有建奴可遭大罪了,因为无处可跑,后面建奴亲自压阵,不许后退,只准前进,后退者老远就开始射箭,后退也是死,前进也是死,那就只有往前冲吧,反正都要死。万历知道后,觉得国师这招也够阴损的。
结果能够冲到城下的建奴已经不多了,因为地面到处是油,一点就燃,能够攻城的地方都不多,只要靠近城墙边的地方,明军就直接大锅倒油,再扔下火把。
建奴刚把攻城梯一搭上城墙,立马过来几个明军倒油再点火,城下立刻形成一条火龙,靠近城关的建奴全被烧成火人。那种烤人肉的香味让人闻之欲呕。
这还打得下去,建奴是历害,但是想靠近城关都难,在远处射箭吧,建奴弓箭手是历害,但是人家白杆兵也不是白给的,专找弓箭兵进行压制式射击。而且是重弓,而建奴大多是轻弓,人家射得到,自己射不到,死伤惨重。
而且万历这家伙居然建议国师在修城防的时候指挥建了许多弩机,一次可以连发10箭,而且箭箭带火,你不是有盾车、盾牌吗,一子给你射上1万支火箭,你有时间全扑灭吗,真是够缺德的家伙。
就这样,建奴基本无法靠近城墙,除了远距离射箭造成了上百名明军士兵的伤亡,基本无法对越来越熟练的明军造成致命的伤害。
在不断作战的过程中,这些青壮也开始逐渐成熟,不象刚开始那样一下死了几百人,在老兵的指导下,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了,而且守城的永远比攻城容易得多。
不要说建奴何时见过如此恐怖的景象,就连老奴都没见过这么惨烈的战况,一看这么多自己和子民在大火中烧烤,内心的煎熬总于让老奴崩溃了,在进攻一天后,鸣金收兵。
一清点损失,老奴潸然泪下,一天就死亡了2000多人,能不哭吗,建奴兵少,死一个都肉痛,何况现在损失了将近4000精锐了,建奴一般战损比达到10分之一就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了。
因为整个建奴人口只有几十万,要补充4000精锐不是一时半会的功夫做得到的,这仗没法打了,与众人商量后,决定撤兵。
国师仔细观察后,发现建奴是真的撤军后,向所有将士宣布胜利,顿时,全军上下一片欢腾,士气暴涨,大家觉得这场战役是在万历英明领导下成功的,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真是了不起的皇帝。
万历在接到国师的奏报也是喜出望外,此役,共歼敌近4000人,皆为真奴,我方伤亡800人左右,战损比达到5比1,且建奴伤者超过3000人,其中重伤无法救治者估计超过1000人,残废者估计不下1500人。
也就是说此役建奴实际损失6500战兵,战损比已经超过10分之一,建奴损失惨重,短期内无法发动类似的攻击行动。
即使是战损达到1比1的程度,大明也无所谓,因为就算大明死几十万人,对拥有上亿人口的国家是可以承受的,反观建奴如果达到几十万的损失相当于灭族。
所以,万历这下可以放心了,至少这段时间建奴可以消停了,自己也能腾出手来处理国内问题,从容布局。
不过,以防意外,万历还是命令国师,密切注意建奴动向,不可掉以轻心,以防建奴打什么鬼主意。
又命令秦良玉,加快修建被建奴损毁的各地基础城堡,并且投入巨资,打造城防攻事,扩建大量更加坚固的城堡和围墙,将抚顺周围建成铁桶,不用管花费多少,也要将抚顺圈起来,这是新的圈地运动。
钱可以慢慢挣,但是先保命为上,毕竟,现在的明军还是无法同建奴野战,只好用笨办法了。
万历又把水泥的制作方式交给国师,让她挑选忠心之工匠做出水泥,如此大大加快了城防的建设工作,水泥制成的围墙也使抚顺城各地城防更加坚固,圈地形成大面积稳定安全的地区,也让几十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了良好保障。
(本章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