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十六,谢流语也起得很早。
按照昨晚的计划,晨曦微露时,谢流语就围着山脚村开始跑步。
平顺和方忠也跟在他身边一起跑,谢流语身穿“跑步衣”,脚踩小短靴,在冬日的早晨显得有些单薄。
跑步衣是小秀给他缝制的,其实就是现代居家服的改版。比古代的宽袍大袖方便多了。
谢流语心想,伟大的大顺开国大帝为什么不把现代的着装也一起苏出来呢?
如果大顺有运动服,休闲服,就免得自己还要费力跟小秀讲解裤子和衣服分开制作的好处,不用面对她那匪夷所思的眼神,也不用苦口婆心的讲解做法。
把谢流语这个门外汉为难得不成样子,也害得小秀做了好几套成衣,改了很多次,才最终完成了如今令人满意的略带些休闲风格的跑步服。
上身是件圆领的长t,下身责是同色的布裤,只是腰上内嵌了一根腰带,穿上后系紧,以防滑落。
这衣服试用了很多布料,有绫布、薄纱、麻布,最后谢流语拍板,用的是轻薄透气、价格实惠的建元棉布。
一共就做了七套,三套让谢流语换着穿,方忠和平顺也得了两套。
今天三人穿上衣服,在一家人上下打量的怪异目光下,奔向了广阔的田野和山林。
谢流语穿上熟悉的衣服后,总觉得身心都轻松愉快了。
奔跑在清晨满是露水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从里至外的洗涤了一番。
沿着村中的阡陌交通,三人匀速慢跑,路上遇到了许多早起的村民。
元宵节刚过完,他们就扛着锄头,背着箩筐,牵着牛下地劳作,翻地,烧枯枝,割草一片忙碌景象。
最后,三人从雾山脚下的石径经过,偶尔看见几个上山捡柴的轻壮年轻人从山上下来,背上担着满满的枯枝。
那些轻壮见从身前跑过的三人,都会着急大声喊:“这些柴是捡的,没有砍,全是在地上捡的。”
原来是在解释背上捆着的柴禾来路,把谢流语三人都搞懵了。
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得无奈的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让后轻壮们就如释重负般,担着柴往家走去。
跑了三刻钟,谢流语觉得体力不支,便回了谢家。
此时谢流语和平顺已是大汗淋漓,只有方忠才微微有点喘。
路上遇到了的人除了那几个拾柴的,大多都用怪异目光看着他们,觉得像三个神经病似的。
但是谢流语没在意,他知道自己干这干什么。
到是平顺和方忠,谢流语怕他们承受不住,还特意问了,要不以后就不用跟自己跑了。
平顺坚决的拒绝了谢流语的提议,方忠则是莫不作声的摇头。
两人都表示并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于是,三人的跑步组合就这样确立了下来。
在东厢另辟的浴房里早就盛放了洗澡水,因为谢流语不让人进生伺候,云莲芝便交代了人,特意给他打造了个很小的木桶。
只有半尺高的小木桶,看起来很可爱,谢流语脱下衣服,跳进去洗漱了一番,身上的黏腻感才消失。
又自己将砖红的小袄和棉裤穿上,才出了浴房。
让等在外面的小秀帮自己把头发拧干,在火炉边凉晒头发直至干透,才梳了头,去了书房。
谢流语来到书房时,平顺和方忠也洗漱完毕了,帮忙铺纸研磨,弄好后就去了一边看书。
这是谢流语给他们定的规矩,两人做好自己的事儿,就可以去旁边看书学习了。
他并不需要事事都有人盯着,总有种被窥视的感觉,不舒服。
想好了如何开篇之后,谢流语便提起笔,给远在灵云的张圣达写信。
本来这封信年前就想写了,可是驿站早就关门歇业了。
所以,只得推到年后再写了。
圣达吾兄敬起……
谢流语文绉绉的开了个头。然后才进入正文,给张圣达简要的介绍了来雾山府这一路的所见所闻。
那骇人听闻遇袭的夜晚,生死逃亡的经过,逃脱险境的喜悦与怅然,以及一路的大好风光,都一一的通过文字记录在纸上。
还在结尾肉麻的写了自己多想念圣达吾兄的鬼话,最后才轻描淡写的提到了自己的爱马驰炆。
想要请张圣达无论是通过什么办法,帮忙将马儿运过来,只要能够安全送来就可以。
想了想,谢流语在里边儿还塞了一张50两的银票。自己的银子也不多了,能拿出来的就这些,全塞进去了。
谢流语留着宽面条泪,心里暗暗的想着:可千万得送过来呀!要不然自己可就亏大了。
写好信,等墨干透,折好放进信封里。
又想着自己不能只给张圣达写吧!顾学志、唐博人也得写一封,不能太过厚此薄彼!
于是又提笔写了几封信,内容大致相同,只是换了些词汇,表达方式。
将信一起交给了平顺,让他请付管家,找人把信寄去灵云。
之后谢流语拿起了父亲特意为他准备的一本《顺帝始记》的手抄书,开始读了起来,非常的专心。
谢天彰交代过,青雏学堂的夫子基本是卫国派,抽时间读些这方面的书是很有必要的。
谢流语今年已经六岁了,他想在十岁前将童生试考完并考过。
总的来说,时间还是蛮紧张的。
他的知识学得很扎实,就是文章写得不好,不够变通,没有灵性。
文风老气横秋,死板生硬,凡事要有论据,调理逻辑必须清晰,否则他自己就会写不下去。
这样的文章爱之甚爱,恶之极恶,总是要看阅卷官的喜好,变数太大。
这也怪不了谢流语,他已经养成了用说明文,议论文来证明表达观点的思路和风格。
没有具体数据及事例作为支撑,文章总是过于空泛,无根无据,难以说服别人甚至是自己。
精致的文章写得优美,意境高远、理想远大、愿景美好,但是在谢流语看来,都是没有根基的空谈。
他也可以欣赏这样的文章,可以体会文中美好的意境,像那美妙的风景,高阔的云朵,画面感扑面而来。
可还是写不出来,也许生来就少了那根筋吧!
十五一过,衙门就开衙了,官老爷们一上衙,谢天彰一早便前往了户籍衙门,办理转籍的事宜。
说到转籍,与脱籍并不是一回事儿,大顺《户籍典》记载,转籍为户籍迁移之政策。
谢流语早就通读过《户籍典》,当时就一个感觉:先进、实用且严酷。
大顺朝户籍管理制度之严格、之民便民,与前世谢流语所知的古代户籍制度都不同。
没有祖籍限定户籍一说,生在哪里就是哪里人,只需在出生地登记户籍,而且只要有正当理由,就可以迁户。
一个人,如果想要离开原籍到别地定居,那么只需要到原籍官府,出具迁出证明,领取户籍登记书。
再去到迁入地,将户籍证明和户籍登记书递交迁入地户籍衙门,就能够凭证明迁入当地,落户定居了。
之后,所有的徭役、赋税甚至科考登记等正当行为,都可以在迁入地进行,不用再回祖籍。
这完全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而这个政策,也是顺朝开国时便已确立的。
结合《户籍典》、《顺帝始记》等文献,以及平时的所见所闻,谢流语已经非常肯定,袁家的这个开国皇帝肯定就是个现代穿越者。
很多超越时代的创新发明,都是从他开始是使用的,在不明情况的众人眼中,顺高祖就是个开国明君,不得不令人叹服。
所以在大顺,有一票开国皇帝的脑残粉,天天赞扬鼓吹高祖:袁庆荣的光辉事迹。
已经发展了一个批专门研究高祖生平、政治目标、人生理想,并以高祖人生格言为准则,致力接替高祖完成其伟大心愿的宏士。
这些宏士组成了一个分散联盟,以传承高祖思想,造福万民为己任,自称卫国派。
谢天彰给谢流语读的《顺帝始记》就是一本卫国派编著的赞扬顺高祖生平事迹的书。
里面记载了高祖荣阳起家,一路征讨,万民来顺,军队迅速扩大,五十万之巨。
后一路进京,直取赵家江山。高祖威仪,并令宋军归降,顺利取代赵氏,登基上位。
后励精图治,发起诸多重大改革,其眼界之高,定策之睿智,令百官跪服。
后子丰民继位,秉承父业,发扬光大,使至大顺国富民强,政通融合,百姓安居乐业。
军强马壮,周边诸国不敢来犯。
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谢流语通读了这本《顺帝始记》,怎么看都觉得违和。
《顺帝始记》其中一篇,记载了顺高祖第一次打败前朝著名将领罗世军所统帅的军队时的场景,里面如此描写到:“形似木杆,举而射击,冲天巨响,口吐星火,百丈开外杀人于无形。”
虽然写得很模糊,似是而非的,但这应该就是抢吧!居然有火器。
想来也是,能够威慑远多于自己的敌人肯定要有强大火力作为后盾呀!
否则,高祖怎么可能五千人干翻五万宋军。
“枪”其实才是高祖取得战争胜果的秘密武器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