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顺帝始记》这本书,谢流语终于明白卫国派为什么在顺朝,特别是年轻人中会有如此大的市场了。
拥有骁勇善战,开明睿智,思想前卫,励精图治等特质的君王,领袖伟人该有的风范他都有了,受人追捧崇拜非常合理。
而且崇拜高祖是顺朝最政治正确的一个主张,无人敢提出异议,包括顺朝历代皇帝。
所以,经过高祖在内,五代皇帝在位的时间,卫国派迅猛发展,到如今朝中多半是卫国派,或亲卫国派之人。
据传通行便是卫国派最大的金源后盾,这个大财阀与卫国派密不可分。
连利益牵绊最为密切的官商圈子如周士耀周家之类,都不敢轻易得罪卫国派,可想而知其能量强大。
现在想来,当初谢家决定远走瀚海郡,仗的是通行的势,同时也是仗卫国派的势。
举家迁往瀚海郡,独子更是即将入雾山书院学习,周家就会想,这其中是否与卫国派有关系?
只要周家这么想,那么他们就会忌惮。
忌惮就不敢出手,这便是谢家想要的结果。
可是哪知周家这么强横,居然在半路截杀,想要在谢家到达翰海之前将他们彻底铲除。
可见谢家当机立断的决定是多么正确,如果继续留在灵云,谢家这样的小门第不知会被磋磨成什么样!
而如今谢家已身在瀚海,周家不得不收手。连同南凹的亲朋故旧,肯定也不会再招惹。
直到此时,谢流语才更加明白,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瀚海郡,为什么会是雾山书院。
原来,谢家的所作所为就是加入卫国派的一个象征。谢家有这个自信,敢丢开家族、亲朋故旧,远走瀚海,原因就在于此。
谢流语觉得,自己原来的想法太过幼稚了,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冰山的一角,完全没有看破事情的本质。
在偷听到长辈们的谈话之后,就理所当然的以为,家里边靠的是通行的关系。
前几天还担心,该怎么与通行打好关系:如今看来,还是自己学识浅薄,历练不够,想事情太肤浅。
直到今天谢天彰把这本书《顺帝始记》交给他,读完书看了上面的注解后,他才恍然大悟。
这里虽然是古代,但是社会、人性、人心是不会变的。
国家那么大,关系必然复杂。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何其艰难,其中的弯弯绕,怎么会是他这样一个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新人能够读懂的。
很多东西,不像表面那么简单。水太深,崖太高。错综复杂都不足以说明事件的多面性。
将这本《顺帝始记》好好放好之后,谢流语又拟定了一个计划。
当前任务,要知道更多关于顺朝权势纠葛,利益集团,官场现状等方面的信息。
让自己不要再做一个瞎眼耳聋之人。
…………………………分割线……………………
傍晚时分,谢天彰才从衙门回来,拿回了登记着六口人的户籍登记簿,一模一样共六本,像现代的户口簿身份证的结合体。
“爹爹,你给我的那本《顺帝始记》我已经看完了。还有没有这类书,我想再看一下?”
谢天彰看着长高了许多的儿子,抬手又摸了摸他的头。
“可有看懂?”
“嗯,看懂了一些。咱们的开国皇帝很厉害,卫国派很厉害。
所以我们才会来瀚海,爹爹才会要入雾山书院,我也才会要考青雏学堂。”
谢天彰很意外,自家儿子能够从一本书就联想到那么多东西。
想着平日里有事儿没事儿就追着他祖父和自己问东问西的谢流语,很是高兴。
“这种卫国派编纂的书存世的很多,但出版的却不多,雾山书院据说就存了很多,但我手中就这么一本。
青雏学堂里还有高祖亲笔所创数科笔录。如果你能考上青雏学堂,可以亲自去看看。”
“至于你想知道的东西,我有时间会多给你讲讲。若无时间,自可以去你祖父书房,询问他。”
咦?去问祖父吗?他怎么没想到?平日里祖父最喜欢收一些杂书了。
虽然谢流语想找的这类书算不上杂书,但祖父搜集的书籍确实特别多。
谢流语点点头,看来必须得去找祖父了。
“现在先来看一下这个户籍簿吧!里边儿的学问,可是大着呢。”
谢天彰让谢流语走到桌椅前,让他坐到自己对面,将户籍簿递给了谢流语。
谢流语的注意力马上转到了爹爹带回来的户籍簿上。
顺手接过,翻了翻。
谢流语发现,里面的信息写的非常有趣。
在户籍第一页写着一家人的基本情况、祖籍、现居地地址、人口、田亩、赋税等信息。
之后的页面记录的则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专属页,写着出生地,生日(省去了时辰)、年龄、性别、住址、科考功名、赋税等信息。
登记簿还对每一个家庭人员的外貌特征进行了一些描写,如身高、脸型、眉眼形状、发色等,十分有趣。
“可看出哪里最为关键?”谢天彰不时的向谢流语提问。
谢流语记得《户籍典》中有规定,户籍簿需实时进行更新。
特别是人员变动、财产增减等信息,如儿女婚嫁、户口迁出转入,户头所有田亩、地产等高价值的产业变更等信息,都必须登记。
若不及时登记,一经查实,则会被记为黑户或黑产。
若户主限期内无法自证黑户良籍身份,则该黑户自动降为奴籍;如户主限期内不能证明黑产产权归属,黑产就会被上缴充入国库,并追查其来源。
“朝廷对大顺官民的人口、财产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我认为有利于高位者了解和统治整个大顺。”
谢流语如此这般回答到。
当时谢流语看到这规定的时候,就觉得非常严厉,惩处程度不亚于流刑,就是为了得到真实的数据才会这样设定的吧!普通老百姓应该不敢越雷池一步。
官宦士族仗着自己身份地位特权,以身试法,最后翻船的肯定也不少。
“没错,可以说这《户籍典》是大顺朝能够长治久安的一块重要基石。能够在无战时治理内政,安定朝野民间。
其中,就黑产查抄这一条,让大顺开国以来诸多贪官污吏原形毕露,朝廷追根溯源,揪出了许多官吏,最后都以贪污罪论处。让百姓无不额手相庆,赢得了民心。”
是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国家如果从内里开始腐烂,若发现不及时,最后终将覆灭。
《户籍典》让贪官们的不正当收入不能光明正大的花销使用,贪再多也无用,从根子上断绝了他们贪的念头。
“而战时,通过户籍人口统计,朝廷能够轻易地估算出能够上战场的轻壮人数,合理的分配战力。让征丁不再困难,备战更加迅速,能快速集结成军。
开国以来,周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抵挡大顺举国之力的战争。”
“而这仅仅是《户籍典》一部律法的效力。整部《大顺律法》分门别类几十部,更为详实细化。可想而知其安邦定国之力是有多么强大!”
谢流语听的热血沸腾,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大顺朝大顺律在这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
“大顺子民皆应遵守顺律,皇亲国戚易不例外。这是高祖留下的圣旨,金科玉律一般,高悬于皇家太庙之内。”
“凡事皆有因果,律法严苛,却总有疏漏,对黑产的惩处,间接导致大顺官员基本都有投资参股商贸,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能为自己的一些灰色收入,找个合理的来路。
这已经是大顺朝一个公开的潜规则,或者说秘密。”
谢流语也感觉到了,在大顺,官商勾结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描述,而是一个盘根错节庞大的关系网,一股强大的势力。
应该已经让当权者忌惮无比了,正是因为官商势力的庞大,才会有周家这样肆无忌惮的商贾人家仗势欺人的情况发生。
官员和商人的利益圈子相对稳定,双方相互利用,相互握有把柄,无形中达到了一种平衡,让双方能够长期”互惠互利”。
这样的局面不知是好是坏,商人的势大,成就了大顺异常发达的商贸。
谢流语到过的地方算不得多,但皆贸易频繁,水路陆路通畅,人们对商贾羡慕居多,并无歧视。可看出商人的地位颇高。
却也进一步拉大了贫富的差距,如果再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将之压服,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贫苦的百姓甚至普通富户的权益也不一定会有保障。那么总有一天,最广大的百姓终将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国将不国。
“大顺朝开国了这么多年,有非常多的问题。每一任皇帝也都会对凸显的问题进行治理。
就如同官商勾结势大的问题,在顺隆帝时期最为突出。
当时以杜涂瑞首府为首的当权派同时也是卫国派,悍然设立御物司,专门监管官员和商人之间的利益往来。
御物司成立后,落马了一大批贪官污吏,最重被处以死刑,抄家流放者比比皆是。
商人也清理了一大批,咱家就是在那时发家的,用祖上积攒的钱银买了一大批贱卖的土地,才有了你我今天的好日子。”
谢天彰缓缓的给儿子讲述着大顺朝的种种实事,让谢流语神往不已。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