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处炼性,静处炼命。
如何动处炼性?举凡工作应酬,以良心作主宰,以中庸为尺度,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人,即是最好的炼性方法。如何静处炼命?无事之时,无论行住坐卧,总将一个神光下照于丹田之处,务使神抱住气,意系住息,神气恋恋,两不相离,如此聚而不散,融会一团,悠扬活泼,往来于丹田之中,日积月累,自然真气冲冲,包固一身内外。
传统道家学说认为,人的先天真性,本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空洞虚无。下生之后,产生种种后天妄心,如云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碍,念想难除,妨害道修。修德的目的,从静修的角度来讲,是要培养个人谦虚、柔和、忘我、不争的坦荡胸怀,净化心灵,去妄归真,再去下功,则入静易而进功深,所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相反,若无修德之熔炼,则心神不清,性地不纯,如此心态,去做修炼功夫,无异沙地造厦。所以修炼强调修德,乃与个人的修功息息相关,有德就有道,无德即失道,道以德为基,德高道更高。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提倡修德,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真诚、和睦的关系,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生活环境的安定。
道家修德,进一步还要求推诚万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提倡以好生之德,保护自然环境。
因此道家修炼所提倡的修德,并不局限于狭隘的个人修炼,这种广义的道德观,体现了真实的道德价值,既有社会价值,又有个人价值,个人修德有益于社会,利济他人就是升华自己。《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学,与入世的为人之道,“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二者并不抵触,而是互补协调的统一。
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道家修炼,贵乎炼炁。《黄帝内经素问》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种种气的变化,可谓详明,但是这里所讲的“气”,均属后天情志所生之气。独有一句,医家不知,而为道家所秘,这就是——“静则炁生”,这个“炁”,乃是道家修炼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个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盖种种内情外感,伤人内炁,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静。静则内炁得养,生机蕴藏,自会再生真炁,而为丹本。真炁发生,自有景象,须亲身体验,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炁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倘无持静之训炼,夹杂后天念想,谓之炼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因此道家修炼,须以静功入手。
可试用下列几种方法进入入静状态:
1数息法,就是在练功中默数自己的呼吸次数,从一数到十或百,周而复始,可以很快入静。
2听息法,就是在练功中听自己的呼吸,使精神集中,协助入静。
3意守丹田法,就是把意念活动寄托在身体丹田部位上,以利排除杂念,顺利入静。
4意守外景法,因某些原因不能意守丹田时,可以守体外景物,加意守大海、松树、鲜花等。把意念寄托在体外某一景物上,也可以达到入静状态。
5意守脏器法,由于某脏有病,在练功中可以直接意守某个脏器,如意守肝脏、肾脏等,不仅有利于入静,而且可以使气至病所元气疏通该脏。
6声音诱导法,在练功中可以轻声诵读字句或咒语,也可以听钟摆之声,都是入静手段。
上述入静方法,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同时进行,同时进行一般不宜超过三个内容.否则会人为地增加了杂念而不利于入静。
下列功法,不拘场所,只要有空即可进行:
1摩手熨目。将两手手心相对用力搓,使掌心如火,睁大眼睛,将手掌掌心向内覆于眼上,用掌的热气熨目。
2鸣天鼓。举双手紧掩两耳,以双手食指从中指上滑下,弹击后脑,声如击鼓。
3舌功。以舌抵上颚,可使津液自生,再用舌满口搅津液,鼓漱三十六次,分三口咽下,咽液时喉中应汨汨有声。
4提肛功。提缩肛门,如忍大便状。
以上功法,勤行不辍,对身体大有好处。
二十一如何对待练功中出现的幻景?
在入静过程中,随着体内气机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乃至仙佛鬼怪等种种幻景。当幻景出现时.应不予以分辨,不生欣厌之念,以免激惹起更多的意念活动。要紧紧守住原意守对象,这样做,幻景自然消失,从而恢复宁静之态。所谓“死心不动,万魔自退”。
内丹修炼所追求的终极境界是甚么呢?
答:复归本性,与道合一。
三内丹修炼的总原则是甚么呢?
答:性命双修。性,即心性;命,指精气。修炼内丹,既要净化心灵,又要培育元气,以开发智能,强健体魄。
四修炼内丹如何入门?
答:未炼功,先积德。欲修内丹者,先要加强道德品行方面的修养,包括弃除不正的行为、习气、嗜好,按一定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并积极奉行利人济世的善事。然后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静坐,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没有老师指点,如何习静坐?
答:静坐没有特别的讲究,顺其自然就行。每天清闲时,或盘腿单盘、双盘、自由式均可坐于床上,两手重迭放于腿上;或垂腿坐于椅上,两手平放在两腿上,上身挺直,颈椎稍往上一顶,头自然微微下垂,先不忙闭眼,而要凝神听自己的呼吸,待到觉得呼吸较细匀时,再微闭双眼,稍微用意顾念下丹田,而注意力仍主要放在听呼吸上听呼吸比数呼吸要好。若遇有杂念纷扰,最好是不去管他,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后,等到坐过半个钟头或一个钟头以后,杂念自然就慢慢的平下去了。中间猛然一觉,杂念全消。若能一觉之后,把持不失,自有说不出的快乐舒适之感。
静坐一会后,觉得腰酸背疼,请问是不是出了偏差?
答:这是正常现象。人身中许多病往往有一个潜伏期,过了潜伏期再发作,常常很厉害。若能在潜伏期就把它诊断出来,则比较容易治疗。静坐时真气在身体内运行,就具有检查潜在疾病的作用。因为真气遇到病灶,便会受阻,使人产生疼痛感,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静坐时间久了,积聚的能量不断增加,真气就能冲过病灶使潜在的疾病消除。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