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众人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考古发掘现场,冯少校也不多话,直接会同众人乘坐电瓶车下到地宫。
在石门外,众人换乘了昨天出来时乘坐的专用电瓶车,此时甬道口也覆盖了一层帘幕,将石门之内罩的严严实实。
帘幕开启,电瓶车向甬道内进发。
只见这甬道内已经是另一番景象:
路中间每隔20米就竖立着一个10多米高的金属杆,下面插入一个颇有分量的底座,金属杆顶部分别是朝上、朝两侧的三个探照灯,将顶棚、左右岩壁的壁画照的雪亮,这样的电线杆一直延伸到甬道深处,将整个甬道照的透亮无死角。
另外每隔不远的距离,就有一台空气调节器,嘶嘶作响,调整着内部的空气比例,尽量将文物的氧化降到最低。
每隔一段路程,就有一台举升机,一直延伸到接近顶棚的位置,顶部有吊篮,吊篮中是一名身穿密封工作服的战士,背着一个塑料箱,手持一根长杆,冲着顶部、左右两侧岩壁喷涂着某种喷雾,喷好一段,举升机就调整高度接着喷,保证壁画无死角的全部被喷雾覆盖。
冯少校解释,这是在给壁画表面喷涂保护薄膜,防止壁画氧化,虽然这项技术多用在由颜料绘制的壁画上,这种只用线条勾勒的壁画应该用不到,但昨晚冯少校与陆教授、王教授、齐教授电话沟通后,一致决定还是全部喷涂为好,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由于其他未知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项工作昨夜就启动了,只是工作量太过巨大,不知要多久才能完成。
电瓶车终于又来到了那巨大的空间之内,同样,这里也有些战士在向那些雕像喷涂着保护膜,为了保护那洁白无瑕的地面,所有设备、物品接触地面的部分都套上了厚厚的缓冲物。
众人也不例外,都将鞋套穿好才从电瓶车上下来。
在靠近甬道右侧的地方,一群人正在围绕着一台巨大的举升设备忙碌着,旁边堆放着不少箱子、机械等物。
冯少校介绍到:“那边正在安装能够达到空间顶部的超高举升机,那顶部镶嵌的发光物体,非常奇特,昨晚已经安排小型无人机升到上面进行过简单观测,发现它是自发光的,而且每个物体的直径都达到了10米,经过无人机携带的仪器探测,这发光的物体内部是实心的,质地坚硬,厚度大概有2米,它的上面就是正常的岩石了”。
“冯少校昨晚做了不少事啊”,齐教授略带嘲讽的说道。
冯少校听后脸上有些尴尬,说道:“我这也是向军队领导汇报后,上级要求做的,我也只是执行命令”。
看到、听到昨晚走后,冯少校又干了不少事情,几位老教授有些不快。
考古工作的主体和指挥不是军队,冯少校没有经过考古专家组的同意,就按照军队领导的指示擅自行动,这明显是不符合规程的。
为什么要向军队领导汇报?
军队领导又怎么能干涉考古工作?
王教授性情耿直,心里藏不住事,听了冯少校的话,不高兴的说道:
“冯少校啊,这项工作虽然是由军队负责保卫工作,同时为了保密,也基本上是军队的工程部队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但毕竟考古是一项科研工作,指挥工作的主体是专家组,不是军队,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军队不能擅自决定,即使是您的领导,也不能越权。
我不知道您的领导是谁,也许是他们早有想法,也许是临时起意,但请您转告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尊重这项工作,尊重本次考古的专家领导小组!”
王教授的话听着客气,但话里带刺,意思也很明确——军队就是负责保护和提供人力物力的,不是考古队伍的指挥,不要做超越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
冯少校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说道:“王教授,您这样说话,我就无法接受了,这里的工作我们没有征得诸位专家的同意,是我不对,但毕竟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是出了大力的,这几千人、几百台设备、几个月的投入,我们毫无怨言,而且昨天还死了一位战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事虽然有些越权,我也承认不对,但毕竟没有什么太过分的,只是简单探测一下,似乎没必要用‘擅自越权’这样的大帽子来压我们吧”。
两人有些剑拔弩张,赵梵音几人资历浅,没资格发表意见,虽然也对冯少校的擅自行动有些不满,但也不好插话。
空气中的气氛有些尴尬和紧张。
“好了,冯少校、王教授,这个事情不要争论了”,陆教授慢慢的说道,“冯少校,按照本次考古工作的规程,军队只是接受考古专家团队调度,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这是开始就定好的,不容改变。
但这几个月的合作,我们也不否认军队在这次考古任务中的功绩,有时候做些逾越的事情是难免的,毕竟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我也知道,我相信冯少校的领导也不是故意要如何,也许就只是感兴趣。
这样就最好,好在现在暴露的问题并不大,大家只要心里有个准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家是成年人,应该心里有数。
王教授,这个事就不要不依不饶了,后面还有更多的、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咱们还是向前看,集中精力,齐心合力的把这项工作完成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发现,也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的事情,遇到问题,大家多商量,不要擅自做主,冯少校如此,专家组也要如此”。
陆教授一番话,相当于各打五十大板,但总体上带有批评冯少校的意味。
众人点头同意,毕竟大家都没有私心,一切还是为了工作,错误是难免的,今后还要双方配合好,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冯少校毕竟只有一人,也不好太过与专家组为了这点事情闹得太僵,努力压住了心中的不服,不再说话。
冯少校、王教授、齐教授都没再说什么,算是同意了陆教授的意见。
但,在场众人的心中,多少都生出了些嫌隙。。。。。。
默默的再次登上电瓶车,向着远处的宫殿开去,跟在他们后面的还有三辆电瓶车,共坐了20余名士兵和工程人员,再往后还有一台装着大量仪器的电瓶车,包括:无人机、探测仪、各种量具等考古工具。
在这样深层的地下,开凿出如此深邃宽广的空间,其工程量可想而知,为了加快进度,大家决定乘车前往宫殿。
在甬道中冯少校已经介绍过,那宫殿距离甬道口差不多要1万米,也就是10公里远,因为这道路两旁的巨大武将雕像间隔是50米左右,每侧两百尊,共计就是1万米,10公里。
离的越近,众人就越是难以置信,这宫殿是如此的宏伟广阔,甚至超过了已知的一些建在地面上的此类宫殿,比如: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古埃及的卡纳克神庙。。。。。。
这宫殿是纯白色的,就和这路面的颜色一样,材质应该也相同,它是建立在一座高台之上,从地面拾级而上,可以达到宫殿前的平台。
不多时,众人抵达宫殿近前。
站在通往宫殿的石阶前,向上仰望,那一个个巨大的发光物体静静地悬在空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将周围的武将雕像、巨大宫殿照射的纤毫毕现,一切物体的表面都是洁白无瑕、光可鉴人,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无论是雕像、宫殿还是众人,都没有影子!
这天空中的发光物,组合在一起,就像巨大的无影灯,光亮从四面八方照射下来,将所有的影子扫的干干净净。。。。。。
这座宫殿由一座主殿和两侧的配殿构成,主殿和配殿之间紧密相连。
主殿比配殿略高,均建立在高台之上,通过众人面前长长的石阶,可以直通高台之上。
抬头仰望,主殿的殿顶不知有多高,似乎直接贯通到空间顶部,只觉甚是巍峨,将头仰到最大,都看不到殿顶。
相比这宫殿的高度,那10多米高的武将雕像实在不算什么,而众人更是如蚂蚁一般。
从地面向高台之上延伸的石阶,在中间被两个平台分成了三段,总共大概有几百级石阶,抵达宫殿脚下。
这石阶、高台、主殿、配殿均是由与路面相同的纯白色材质建成,同样的纤尘不染、如明镜一般,目之所及,它们都似乎并非由若干材料拼接,而是通体完整,不见一丝接缝。
主殿、配殿的建造形制相同,均是由上百根高大的圆柱撑起殿顶。
主殿为纵向,配殿为横向。
宫殿整体依着后面刀裁斧剁般、直上直下的岩壁建立。
这后面的岩壁,应该就是空间的尽头。
站在石阶前,感受着宫殿的宏伟壮阔。
不同于古希腊、古埃及的神庙,那些建筑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雕梁画栋、奇异的动物、形制各异的宫室、梁柱、顶棚。
而这座宫殿,给人的最大的感觉就是——纯粹。
纯白色的外观;
统一的材质;
没有雕梁画栋;
没有奇怪的巨兽雕像;
没有各种雕刻、图案;
没有任何奇形怪状的形制;
就是规规矩矩的方和圆,墙壁见棱见角,石柱浑圆高耸;
纯白、无瑕、光滑如镜。
让人觉得这宫殿的设计者是不是有强烈的洁癖和强迫症,才会有如此的设计。
宫殿由于太过巨大,很难估计出尺寸,只好由工程人员用专业的激光测距设备来测量。
冯少校指挥着工程人员,先对殿前台阶、高台进行了测量。
不多时,一连串数字报了上来:
石阶横向宽度2800米,正好与正殿高台宽度对齐,总高50米,从高台向众人方向伸出100米;
正殿所处高台,高50米,宽2800米,深3200米,是纵向的;
配殿所处高台,高50米,宽3600米,深1800米,是横向的;
配殿高台与正殿高台前部横向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配殿高台向后缩进了400米。
正殿、配殿高台的后部是在一水平面上的,完全紧贴着空间尽头的光滑岩壁。
。。。。。。。
“很好,陆教授、王教授、齐教授,咱们上去吧?”,冯少校很满意测量工作的迅速完成,放低姿态,征求几位老专家的意见。
在来时的电瓶车上,众人回味着甬道口的冲突,也觉得有些上纲上线,再被这一路上,雕像的精美和宫殿的宏伟所震撼,现在心中已经基本没有什么芥蒂了。
见冯少校如此低声下气,王教授反而觉得不好意思,忙故作玩笑的说道:“冯少校,我们都是一把老骨头了,不比年轻人体力,你们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慢慢爬吧”。
众人一乐,先前的不快烟消云散,冯少校也露出了笑容,急忙说道:“哪里,您这体力我是佩服了,昨天到那么晚,今天依然还是好精神,我可比不了,今早差点都没起来。好吧,我先和工程人员上去,做些基础工作,把宫殿的尺寸测量出来”,说着招呼人快步踏上了台阶。
白青岚、赵梵音、欧阳娜娜当然不能甩开几位老教授,分别搀扶着他们,慢慢拾级而上。
好在这石阶并不陡,走起来不太费力,但毕竟这高台太高,走了大概半个小时,才走完这几百级台阶。
当众人踏上高台,站在宫殿脚下,不禁有些目眩神迷。。。。。。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