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种田致富忙》第二十九章:收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未进娘家院子,豆娘远远便瞧见里头站满了人,院子外头也是站了一圈,吵吵嚷嚷地围着那李吴氏。李吴氏扯着嗓子与他们说着话,这脸上的表情也可谓之丰富,一会儿大笑,一会儿皱眉。与她相反的是这李家的一家之主,李常平,他站在角落,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手里还拎着长板凳,似乎搬出来想给客人坐,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放下。

不知是谁先瞧见了豆娘,欣喜地叫了一声,“豆娘回来了!”

众人的目光几乎一下子聚集在了她的身上,豆娘却并不胆怯,反而依旧从容淡定,甚至还微笑着与他们点头致意,很是端庄大气。与曾经畏畏缩缩的豆娘相比,简直是两个人,本来还抱着怀疑态度的一些妇人们,在见到此刻的豆娘后,心里莫名地吃了一颗定心丸,想着,这李家许是真的要出个能人了。

“豆娘,我可是你三表婶,你可得先收我家的。”一个敦实的妇人挤到了豆娘面前,肩上还扛着一个麻布袋子,直把她前头的妇人们给挤了出去。

那被挤走的妇人们可就不乐意了,“什么三表婶,你这都不知道扯了多少代的旁亲了,套什么近乎。再说了,这豆娘出嫁时,也没见你来送几个喜钱。豆娘,你别理她,我可是你二婶娘,亲的,先收我家的。”

妇人们一边互相拆着台,又一边荐着自己,就怕这要是收的晚,没了她家的份额,以后只得两文一斤贱价卖出去。

“各位婶子,阿婆们,你们先莫急,我家相公借秤去了,一会儿回来。咱们先按着到这儿来的早晚顺序,站个位置。等我家相公借了秤回来,就先过个秤,这要的多,各家的蚕茧定是都能收了的。”

豆娘走进了院子里,指导着众人该怎么做。妇人们听了她的话,赶紧论起了先来后到,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吵吵嚷嚷。

李吴氏见到豆娘可算是回来了,像是松了口气的样子,“你还知道回来!瞧瞧现在都什么时辰了?这些个婆娘们个个都不用睡觉,三更半夜就来扒门。”

李吴氏嘴上虽是埋怨着的,可脸上的精神气却是很好,平日里本有些弯腰驼背的,今日可是挺直了腰杆,这说起话来也似乎中气十足。

“娘,你这茶水备下了吗?”

李吴氏摇摇头,“这些个婆娘要喝什么茶水?若是渴了,水缸里头舀上一瓢咕咚喝了,不就好了?”

豆娘笑了笑,走进了屋子,只见里头竟然放了好些东西,什么野鸭蛋,野菇,咸菜,虽然不是什么太值钱的东西,但也都是一份心。

“娘,这是?”

李吴氏笑得那叫一个乐呵,“还不是你的那些婶子们送来的,说是谢你呢。”

豆娘瞧着这些东西,却有些心虚,她已经从这些辛劳的庄稼人身上抽了一成了,怎么还好意思要他们东西呢?

“还是送还给她们吧,也就是顺手帮了个不足道的小忙,况且,这事还没成,拿人东西,也未免不厚道。”

“怎么能是小忙?这可是帮了一个天大的忙,那时候还去求你柳婶家儿子帮帮忙呢,都没成,没想到你这个傻丫头倒是有点小本事,默不作声地还给做成了。”

李吴氏说这话时,眼睛里放着光,满是得意之色。

“娘,不管怎么说,这东西还是还回去,事情没做,倒先收了人家东西,我是做不出这种事来。”

豆娘执意要退回去,让李吴氏心里头有些不满,“好好好!退就退!别人都说你傻,我起初还不信,我现在瞧着,你不是傻是什么?”她略带赌气地说道。又叫了傻站着不知道干什么的李常平一声,“你个呆子,还不去给外面的那些祖宗们烧水煮茶去!”

李常平一听有事做,立即跑到了后厨,麻利地生了火。

“阿玉!你女婿来了!”外头一声声叫着,豆娘和李吴氏走了出去,只见杜承带着一杆大秤来了。

杜承还算靠谱,知道去借大秤。

秤一有,这事也就能做起来了。杜承把桌子搬到了堂间正中位,豆娘把十几张粗纸做成的临时小本摊开,把墨一磨,就算做好了准备工作。那李吴氏瞧着这阵仗,眼睛都直了,“丫头...你这都跟谁学的本事?怎么都会写字研磨了呢?杜老二教的?”

杜承笑了笑,“我哪有这本事,豆娘说她看见有个教书先生这么弄,她就有样学样,许是她悟性高,悟出来了。”杜承的话虽是这么说,但心里的惊讶不比那李吴氏少。

李吴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难怪你没出阁时,老不着家,原是在偷学。现在看着,这读书认字也是件好事...”说罢,看了眼蹲在角落默默不做声的兴贵。若是这兴贵能像豆娘那样,能写会算便好了。

在外头的催促吵嚷下,李吴氏迎了第一个人入门登记,那便是东顺娘。

她挑着两麻袋的蚕茧走了进来,开口第一句便是,“杜老二,快给我称,可是累死我了。”

杜承也实诚,拿过了麻袋就要称。豆娘却拦住了他,“娘,你把麻袋里的蚕茧倒出来瞧瞧,若是成色上等的,另行挑出来,若是成色下等的,也挑出来。”

东顺娘一听这话,却有些不太高兴,“哎,豆娘,往年来收的贩子可没这规矩,都是开袋看一眼便算了,你这怎么还倒出来一个个挑?”

豆娘做事是有自己想法计算的,她是打算上等成色的蚕茧,仍是按照十文报价,下等的便算是四文了,这一算下来,于来运其实并不会亏,好好养蚕的人家也不会亏。那些不好好养蚕的人家,确实会有些损失,但即便如此,四文也算是不低的价钱了。这做法,也算是优胜劣汰的一种形式。

“所以那些贩子们今年给你们开的价不过就是两文或三文。既然大掌柜许了我们高价,我也理所应当把事做好。那些次品我不会收,下等的也定然不会按照七文一斤来收,但若是上等的,可以再高个两文。”

东顺娘一听这上等的,还能再高些价钱,先初还有些不满,这时候是赶紧蹲着和李吴氏一道挑拣了。

李吴氏和东顺娘都是养了许多年的蚕,蚕茧成色如何,又怎么能不知道?这半个多时辰下来,总共一百多斤的蚕茧,总算分拣好了,十三斤的上品,七十六斤的中品,十一斤的下品,还有十二斤的次品。这若是按照三文一斤的价,也就三百多文,可现在即便去了十二斤的次品,还能挣近七百文,怎么也算是合适的买卖,亲眼见着豆娘写下了字,又一个字一个字念给她听了,东顺娘才拎了剩下的次品要回家去。

豆娘却唤住了她,“婶子,你若是家中无事的话,留下来帮着我娘一起挑挑蚕茧。待后日了了这件事,你带着叔还有东顺到我家里头来喝酒。”

东顺娘笑着道,“你这都帮了我们的忙了,怎的还要你家破费?不就是挑蚕茧,简单着呢。”说罢,搬了张板凳,坐在了李吴氏身旁。

“瞧瞧,你们还说我家这大丫头傻,哪里傻了?都会使唤人了。”李吴氏瞥了一眼豆娘,那丫头端坐在椅子上的样子,真是像富户人家读了诗书的端庄小姐了。

“我这是乐意让你家大丫头使唤。你家豆娘可是越来越不像李家的人了,平日里话不多,这做起事来,却是真厉害。算是便宜了老杜家,要是知道你家豆娘是这样的能人,我是说什么也要将她说给我那外甥的。我那外甥可在镇上的一家酒楼里做厨子呢,若是跟了他,这吃喝可是不愁了。这说到老杜家,怎么没见你那个亲家婆过来?她家蚕茧不也没卖?怎么,她没脸过来?想想也是,硬生生地把这老二一家给赶到了破屋,这全村就她做得出来。”东顺娘与李吴氏两人并排坐着,又是唠起了家长里短。

“你现在说这些有何用?就是个马后炮,把我家豆娘许了杜家还真是委屈了,谁能想到那张氏是这么个东西。幸好,有我跟她爹在呢,杜家不稀罕那二儿子,我跟我家常平疼着呗,别人家当半个儿,我家就是当个儿。”李吴氏瞧了眼凑在一起说话的豆娘和杜承,夫妻两人一个写,一个说,不时地还抬头相视一笑,见他们如此,李吴氏心里的那根刺也就消了,这夫妻俩好就行。就是她的小女儿香花,与她的夫君是不是也是如此的光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