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殿下今日不暴君》第二章 兵马大将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么,你们连本将军的剑也要收!”

突然,队伍前传来一声厉问,惹得众臣循声望去——

只见太和殿前,左侧武官队伍首处,兵马大将军窦汉正面色不悦地看着殿门前的几个内侍,脸上不怎么好看,黑压压的一片。

众臣见状不由纳罕:这些内侍怎么有胆量和窦大将军杠上了

要说这窦汉的名头,在大蔺早已是家喻户晓,就连初入学堂的三岁小儿都听说过这位兵马大将军的英雄事迹:

传说窦汉曾随太祖皇帝戎马天下,与孙梨、罗骁两位将军共同辅佐太祖皇帝统一十二国,打下大蔺江山,是大蔺王朝的开国元勋,战功赫赫。陛下即位时,又加封其为兵马大将军,统领百万大军,赐金蛟宝剑,满朝文武,独他一人能佩剑出入太和殿。如此殊荣,放眼大蔺再找不出第二份。

所以,又有哪个不怕死的敢去惹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兵马大将军不快呢?

于是众臣视线一移,聚焦到了那个“不怕死的”身上。

被这些如芒刺一般的目光聚焦,内侍总管李德海表示压力很大,连忙对着面前的窦汉点头哈腰道:“大将军息怒!息怒!实在是长公主殿下有吩咐,说任何人都不能带兵器入殿,这才……”

“哼!”窦大将军鼻孔一嗤,显然不怎么满意李德海的说辞,“长公主殿下还未摄政,摄政王的权利倒是用得顺手!”

李德海干笑一声,面露尴尬,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吏,按命令办事罢了,偏偏遇上了兵马大将军这个硬茬。

“还想收本将军的剑,她好大的本事!难道她的面子竟能大过太祖陛下去”

满朝皆知,窦大将军佩剑上朝,是太祖陛下特许的,太祖陛下的懿旨,岂是轻易能更改的又有谁敢去挑战太祖陛下的神威

窦汉这顶帽子,扣得很大。

李德海听后,额上已是冷汗潸潸,窦大将军与长公主素来不和,当年长公主下令让人杀了窦大将军的侄子,更是让两人的关系一度恶化,这是满朝文武都清楚的事。长公主的命令,恐怕窦大将军不会轻易妥协。

“鼠辈!”窦汉看着李德海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心中满是不屑,将腰上的宝剑取下放于手心,有恃无恐的说:“你要便拿去,就看你敢不敢!”

“这……”李德海左右为难,低垂着的头微微向上,小心翼翼地瞄一眼窦汉,伸出手指往那剑上一摸。

刚一碰上,窦汉便竖目瞪着他,手中宝剑仿若有感应一般铮然弹出,一寸寒光出鞘,刺得众臣皆猛的倒吸一口气:

这是要在太和殿前见血了

正是千钧一发之际,一只手按在了剑柄上,将那已然出鞘的宝剑按回吞口。

众臣凝目看去,只见来人一身金色华服,巧笑嫣然:“将军息怒。”

李德海见来人,扑通一声跪倒:“长……长公主殿下!”

李德海这一声倒是提醒了下面怔愣着的大臣们,纷纷跟着跪下:“长公主殿下——”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长公主,众臣明里暗里的侧目窥探着。

长公主自从六岁获封公主之名,便一直由陛下亲自教导,平日里深居简出,除了册封时在太和殿见过,便再无机会相见。

本来以为长公主从此便匿迹于深宫,凭一个公主的名分过完余生。风水轮流转,谁知,七年之后,陛下暴毙,太子年幼,皇权无人接掌,竟旁落在了她的手上。

只见长公主一身金色开襟长袍,上用金丝绣有九头百羽金乌,内衬同色里衣,一头青丝绾起,垂于身后。因为从小习武,身形比一般少女修长许多,风姿斐然,贵不可言。

而此时,长公主正一手负于身后,一手按在窦大将军的剑上,似笑非笑。

“长公主”窦汉看着她,眼神不善。

蔺九卿笑了笑,收回右手,朝着窦汉微微作揖:“七年不见,窦大将军还是一如既往地急躁啊。”

“哼!”窦汉并不打算给她什么好脸色。

这时,文官之首的丞相邓尧移步过来,笑道:“气大伤身,窦大将军还是改改脾气的好。想来殿下也不是有意如此——是吧?”

“丞相大人所言极是,孤本来只是下令没收朝臣的兵器,没想过要忤逆太祖陛下的圣意。”蔺九卿一脚踢开脚下跪伏的李德海,怒道:“谁知道这奴才愚钝至此,曲解了孤的意思,惹得将军不快!”

李德海被那一脚踢得四仰八叉,匆匆爬起身,“奴才愚钝!请殿下恕罪!”

蔺九卿拂袖:“滚!”

李德海连连磕头,然后连滚带爬的离开了。

邓尧当了一回和事佬,自然是要当到底,“既然误会解开了,咱就别在这大殿前耽搁了,别误了上朝时间才是。”

“丞相大人说的是。”蔺九卿接下话,然后转身看着底下仍跪着的大臣们,道:“上朝吧。”

“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