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家衣冠》第18章 借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了,孤说到支援你一些粮草帮你裁去老弱死守武昌,你说你驾驭不了属下,孤帮你做了。现在你能不能做到?”

“臣尽力而为。”左良玉说道。

“如果你实在挡不住就撤往江西,帮袁继咸守九江,不准你前往南京。孤会写信告诉袁继咸死守九江。大明已经经不起任何内耗,南京撑不撑得过去就看天意。”

“殿下欲往何处去?”左良玉不得其解。

“孤去南方筹集钱粮,现在去石柱借兵。”朱慈烺想想,告诉他也无妨,反正他早晚会知道。

“臣这也有兵马,殿下何必舍近求远?”

朱慈烺冷冷的看着他不说话。

左良玉知道谈不下去了,太子根本就不信任自己,要是扣着他不放,他毫不怀疑太子会和自己开战。

太子的坐船是福建郑家的,他应该和郑家达成了什么协议。想到太子宁愿信任郑芝龙那个海盗也不信任自己,而南京也如出一辙,马士英虚伪的和自己结交却暗暗修筑班机城防着自己,一生为国征战却两头都不信任自己,落得这种下场,不得不自怨自悲。

左良玉心中叹息一声就准备回武昌。两头开战再加上李自成南下,三面夹击必定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自己回去也要考虑考虑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朱慈烺看着他落寞的背影说道:“左良玉,孤有一句忠言你想不想听?”

左良玉回身拱手道:“请殿下示下,臣洗耳恭听。”

“孤知道你已经没了年轻时的心劲,也知道你有一个独子。你要是为了他好就把他派往广东去。自从你家被灭门,左梦庚就再也没上过战场,我观你身体也不好,要是让他继承你的位置,恐怕……孤就直言,左梦庚不是能坚持民族大义之人,孤不想在你百年后还落得民族败类的称呼,听不听由你。”

“唉,臣知道了。”左良玉行了礼就坐船离开了。

“学生看左大人已经心灰意冷,殿下何不尝试收拢兵权?”郑成功问道。

“左良玉一直以来都纵容属下掠夺四野,他的大军已经废了。一支军队,一旦军纪败坏就很难收心。我没有时间慢慢整肃军纪,下手重了就会反弹,下手轻了没用。他们只能打顺风仗,逆风就会倒,收了也无用。你以后要是领兵一定严肃军纪,没了军魂的军队就不再是军队而是寇。左良玉就是明显的例子,你要是不信的话等明年就知道了。”朱慈烺解释道。

“殿下的意思是左良玉根本守不住武昌?”

“他连李自成都打不过又怎么扛得住建奴?我只不过给他个台阶下而已。”

朱慈烺给左良玉留下了一万石盐、三万石粮草就继续往石柱赶去。

第二年三月,左良玉果然如同历史上一样见李自成南下就避开锋芒东下南京,不过这次他不是因为南太子案,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而是以弘光得位不正为名。

袁继咸已经得到太子的书信,他知道左良玉心纯不良就没离开九江城去船上见他。由于有了防备,九江城也没被左良玉的部属烧掉。左良玉见此知道自己已经完全失去大明上下的信任,当夜吐血身亡。

四月,左良玉各位将领秘不发丧,共同推选了左梦庚为军主,七日大军东下,黄得功渡江防守击败了左军,左梦庚率余部投降建奴,还有一部分回九江投靠了袁继咸。

朱慈烺还有一个原因没告诉郑成功,他想祸水东引,李自成要是攻不克武昌、九江必会直接东向南京,到时候建奴、李自成、弘光三方混战,得利的还是自己。

四川李自成是不会去的,张献忠依靠蜀中的天险绝对能抵挡他一二个月,而建奴紧追不舍,李自成没那时间去攻克。怎么看南京政权都是软柿子,李自成没道理不攻南京据长江防守,划江而治。

自从知道朱慈烺是太子后,郑成功明显拘谨了许多。他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钱谦益人品不行可他满口的君君臣臣郑成功全都学了去,不然在他父亲投降时,他也不会带领余部继续抵抗建奴。

通过和郑成功比较深入的交流后,朱慈烺发现他不是暴风计划(侵略安南)的绝佳合作者,反而郑芝龙才是。

郑成功六岁前一直在日本居住,直到郑芝龙接受明廷招安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读书,他十四岁就考中秀才并考中廪膳生,这可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妥妥的学霸级人物。十七岁娶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的侄女,今年郑芝龙送他到南京国子监就读,聘请名师钱谦益。

很明显郑芝龙将郑成功作为光耀门楣的接班人在培养,他想让郑家摆脱海盗的身份进入士大夫这一阶层。要不是适逢战乱,郑成功有很大的几率考中进士,郑芝龙的计划也很可能成功。

郑芝龙很可能不会让朱慈烺带郑成功去抢劫而破坏他的名声,哪怕朱慈烺是皇帝也不行。

“必须要和郑芝龙谈谈,要么让他另外派人跟着,要么就让郑成功和自己一起去干坏事,当然后者会更好。”朱慈烺心中想到。

在朱慈烺合算着怎么算计郑芝龙,才能让他同意郑成功跟自己去执行暴风计划时,郑成功也拿着地图在猜测朱慈烺的战略。他不相信太子殿下借兵就是为了自保。

六月下旬,船队到了忠州,汇合朱慈炯、朱慈炤后就过江在石柱东溪镇暂时驻,派人通知当地的官府请秦良玉前来一叙。当地官府不敢怠慢,派人快马加鞭前往石柱城通知秦良玉。

此时的秦良玉刚刚兵败夔州正在石柱分兵防守,她接到太子的信件十分吃惊立即将驻守的事情交给侄子秦翼明,自己带领秦拱明前往东溪镇面见太子。

秦良玉一刻都没拖延,她连夜赶了百十里的山路到东溪镇时天还未明。

朱慈烺带着二王、郑成功、顾影、张思明他们全都住在镇上大户的家里,等秦良玉一到,在外守候的士卒直接通报给李继周,李继周也没敢怠慢,请秦良玉到客厅入座急忙就通知朱慈烺。

朱慈烺大惊,秦良玉现年可是70岁了,以这种高龄走百十里山路十分不容易。他来不及穿衣就披着单衣奔去客厅去见她。

两人相见,秦良玉仔细的看着朱慈烺的模样,她一下想到了当初因为不受百官待见不准进入北京城,先帝得知后特意在北京平台接见自己还赐诗四首,转眼间先帝崩殂,太子千里来求援,而自己却辜负朝廷厚望兵败重庆,一时间百感交集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

朱慈烺受了这些日子的委屈在见到秦良玉后一下子爆发出来,他跪倒在秦良玉面前哭着说道:“老夫人,我信不过别人,只能来石柱找你求救。”

秦良玉抱着朱慈烺失声痛哭,在场者无不落泪。

待秦良玉扶着朱慈烺起来问道:“殿下如何逃脱到的石柱?”

朱慈烺边哭边叙述自已如何从北京逃离并怎么到的石柱,“老夫人,我是来求援的,请务必帮助我。”

秦良玉擦着眼泪道:“帮你是我应当做的,可是我从何帮起?”

朱慈烺擦干眼泪,见所有人都到了客厅就把人一一介绍给秦良玉。然后说道:“我现在只缺少可靠的兵,希望老夫人能支援我一将和五千白杆兵。”

秦良玉有些为难,如今南京已经有皇帝了,太子这边又借兵……她实在不想卷入皇权争夺中,朝廷要是再内讧的话就真没救了。

朱慈烺知道她的顾虑就轻声说道:“老夫人,我不是想和南京争,五千兵马也争不过。我只是想南下广东,没有兵马可不行。”

秦良玉道:“不是我不愿意给殿下,白杆兵精锐早就丧失在重庆了。我只能给你普通的溪峒兵。”

朱慈烺点头说道:“我都知道了,我此次前来就是求能够擅长山地作战的士兵。”

秦良玉奇怪道:“殿下为何要山地作战的士卒?”

朱慈烺叫李继周拿来地图铺在桌子上,指着安南说道:“我想复国,可也知道没有粮草不行,安南地处南方,再南边就是占城,那的稻米一年三熟,只要能够占领再派移民,我想它能够稳定的成为粮源。”

秦良玉看着地图沉思良久说道:“五千不够,至少二万到五万才行,我倒是能召集起来可这粮饷……”

“一万足矣,我的老师李士淳就在广东,我会向他再借一万,再加上郑家船队足够横扫占城。老夫人也不必为粮饷发愁,我这次带来八万石粮草,刀剑各一万把,盐一万石,火炮大小三十门,药材若干,布匹一万足够你招兵。这些都是支援你的。另外还有白银二十万两,黄金二万两。”朱慈烺只准备带走一万两黄金。

秦良玉良久不做声,她没想到太子竟然带来那么多东西,“殿下如何带的那么多军资?”

朱慈烺指着顾影和郑成功说道:“这两位帮的忙。顾姑娘在听说是您要的粮草后,不顾自己生意就帮忙筹集。这位是郑森,福建郑芝龙的儿子,他也是听说是你要的东西才带着船帮忙运输。我南下占城还要靠他。”

两人一次上来拜见秦良玉,秦良玉赞道:“两位都是大明的忠贞之士,请受老妇人一拜。”说着就要拜倒。

两人哪敢受秦良玉的大礼,齐声不敢。

顾影上前扶起秦良玉道:“秦将军乃巾帼女豪,晚辈佩服之极。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三位别客套了,大家都是自己人。”朱慈烺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