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家衣冠》第46章 善解人意的朱媺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是花出去了,看着很多,实际上最大的一笔是订购水师舰船和军器制造。为了造成合理的财政困难,朱慈烺是绞尽了脑汁。他必须为下个月的计划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不然等返航后那些大臣肯定会闹事说教。什么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之类的能烦死他。现在好了,不去抢钱你给孤变出钱来复国。当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光复大明,其他的一切靠边。那些开国皇帝连人家祖坟都不放过,孤抢劫又怎么了。

实际上府库里还有沐天波送的三十万两白银,查抄的银钱还剩一百多万两也在总督府呆着。舰船和军器作坊又不是一次性投入,哪用的上那么多,分期付款就是。

朱慈烺头疼的是不知道怎么和朱媺娖说联姻的事情,要不是实在没办法稳住郑芝龙,他肯定不会让朱媺娖做她不愿意的事情。

联姻的效果格外的好,郑芝龙、郑芝豹都已经魔怔了。福建巡抚张肯堂和分巡道梁应龙那边传来消息,一向视国法如无物的郑家居然主动开始缴纳税银还帮忙严查走私。

朱慈烺知道其中内情,郑家缴纳税银的成本肯定会转嫁到荷兰人和倭国人头上,郑芝龙只是借花献佛的表忠心。实际上广东这边的商人都是这么做的。商人会好心承担成本?开什么玩笑,肯定是趁机提高售价再赚一波。就像前世国家刚说要提高烟草税,文件都没下放呢,烟价立即涨起来了,涨得比国家加的税还多。黑锅政府背,利润自己赚,这才是王道。

那些商人之所以答应上调商税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真以为朱慈烺和广东的官员能有那么大面子,一声令下,商人们就乖乖交税?真这样认为的只能说明你……太天真了,不太适合经商。

两广总督的驻地原本梧州后来迁到肇庆,丁魁楚到任后为了方便就搬到了广州。这座府邸原本是广州知府的府衙,占地颇广就是有些破败。明朝都是不修官衙,只有实在破败不行了才修一修。丁魁楚也不例外,只是把大门修修,里面把瓦片换换就了事。估计丁魁楚唯一的政绩也就如此了。

本来李直简想出银子把总督府修一修,里面住着皇太子,王爷和公主实在是太寒酸了。朱慈烺怕影响不好就拒绝了。

府内唯一好的地方就是后花园,朱媺娖带着朱慈炯、朱慈炤以及熊孩子沐忠显住在那。

朱媺娖是在一个月前来到广州的。自从她和兄弟们见面后就开朗了许多,再也不是那副郁郁的样子。整日里不是秀秀荷包什么的就是亲自下厨做饭给朱慈烺送去。

今日天气暖和些,桂王的正妃王氏、马氏,李士淳的妻子饶氏,以及朱由榔的妻子王氏正和朱微娖、顾影在房廊下晒着太阳一边说笑一边秀东西。

朱慈烺远远看去像是嫁衣,应该是顾影的。朱慈烺终于向顾影这位貌似王祖贤的女孩子下了黑手。他没有打扰众人只是派李继周叫来朱媺娖。

在一处偏房内,朱慈烺尴尬的不知道怎么和朱媺娖说。只是一直盯着她的断臂处看,心里忍不住的惋惜。

朱慈烺只觉得崇祯帝简直是蠢的无话可说,一手好牌让他打的稀烂。朝廷缺银子,他就没想到民间并不缺少。甚至说中国的白银太多了。自隆庆帝登基就开始宣布解除海禁并开放港口漳州,一直到崇祯末年,全世界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中国,后世估计有五亿两。

崇祯一开始就不该把魏忠贤杀了。魏忠贤只是个太监,太监是什么,皇家的家奴而已。想杀他的话,一句话而已,连圣旨都不用下。只要动点脑子就能想明白,魏忠贤这条狗不是一般的好用。

朝廷不是缺钱吗?利用文臣把魏忠贤逼入死角,用活命的许诺派他下江南,以各种名义收取商税,把税率给固定死并警告魏忠贤不能乱来。另外派东厂有取代魏忠贤野心的太监或者锦衣卫盯死。被逼入死角的魏忠贤有选择吗?也必定不敢胡乱收税。

朝中的大臣不是想杀魏忠贤吗?好啊,先坐下来谈谈提高商税的问题。不提高?不好意思,魏忠贤就会在朝廷里活蹦乱跳的整你们。等提高了,废物利用也完了,是杀是放还不是随意。

朝廷钱也有了,人才也一大把。孙传庭、熊延弼、孙承宗、秦良玉、洪承畴……一抓一大把。非得听袁崇焕那货。五年平辽,你当万历、天启年间的文臣武将都是废物?他们打了十几二十几年都没平定下来,你五年就能平定,谁给你的勇气说这话,偏偏崇祯帝还信了。

九边不是集体腐败不听号令吗,明升暗降、掺沙子不会?不管京师也好,地方卫所也好,一年三、二个卫的轮流往九边派,以平叛为借口把九边的骄兵悍将一点一点的调到南边。不出十年,那些军阀就会拆的四分五散,到时候他们还能成什么气候,难道还会因为三五个卫所被征调就反叛?

李自成攻北京的时候,多少朝廷重臣要求把自己送到南京监国,他就死要面子,等北京快被攻破了才想到派大臣辅助自己。都兵临城下了,这管毛用?

朱慈烺心中是恨的咬牙切齿还有深深的遗憾,要是穿越成崇祯帝就好了。朱媺娖以为他在为自己伤感而埋怨父皇,就柔声安慰道:“皇兄,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你就别再埋怨父皇了。”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道:“不是我要埋怨,实在是……唉,当初父皇要是听母后的话,何至于如此。就算不派咱们去南京也应该先让你和周显完婚。”

朱媺娖神色黯淡道:“命该如此,何必再怨恨?”

朱慈烺又陷入沉默,他不知道如何开口就试探的问道:“你觉得郑成功为人如何?”此时的郑森已经被李士淳改名为郑成功。原因自然是朱慈烺唆使的。

朱媺娖脸色微红道:“长相英俊,也很有才华。虽然我没见过周显如何,但我感觉郑将军应该比周显好。你是想联姻吧?”

郑成功的长相确实很英俊,脸型周正,浓眉大眼,鼻子高挺。虽然是书生却没有那份柔弱,身材算不上高大但也不低。

朱媺娖的前半句,还令朱慈烺好受些,可后半句说的他是一愣。于是有些疑惑的问道:“谁和你说的?”

朱微娖笑道:“这还用别人告诉我。你借口喜欢吃我做的饭菜,还每次都让我送。特别是郑将军来的时候。”

朱慈烺尴尬的笑道:“没那么明显吧?我做的很小心了。不管郑成功来没来,我都会让你送啊。”

“哼~,那你知不知道给你送的饭菜有很多次都不是我亲手做的?你根本就没吃出来。还有郑将军每次见我都很局促。一次二次也就算了,每次都这样,心里没鬼的人根本不会那样。再说了,就算你很得意我这个妹子的厨艺想显摆显摆,可哪能随意让我去见陌生人的道理。也没见你和其他的大臣吃饭时让我去送饭菜。要是我再猜不出来真成猪了。”

“那你是愿不愿意?”

朱媺娖低下头说道:“皇兄,父皇在发狂时说过,你何故生在我家。我有的选择吗?再说你和二个弟弟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我帮不上你们什么,唯一的也就是联姻了。”

朱慈烺红着眼说道:“你要是不愿意也不用勉强,咱们不嫁就是。大哥再努力些……”

朱媺娖打断朱慈烺的话道:“皇兄又何必为难呢。不说郑将军是个良配,但是这些日子我对皇兄你的了解。你是在为我和炯哥儿、炤哥儿找退路吧?”

朱慈烺愣住了,“你怎么会这么想?”

“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这是你常挂在嘴边的话。郑家身为福建巨商,海船众多,在海外也有很多产业,我猜到也很正常。如此,你不派人看着又怎么会放心?为了咱们朱家血脉延续,小妹愿意做这个监军。再说郑将军也很好,反正小妹也会嫁人的。与其盲婚哑嫁,不如嫁一位我认识的。只不过周家怎么办?”

朱慈烺沉默道:“在你离京前,李先生曾去找过周家……”

朱媺娖恍然道:“怪不得,饶妈妈数次深夜在我床前叹息。原以为是为了我的……,没想到是这个原因……不过这没什么惋惜的。我又没见过那个周家子,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如此以来我也放心了。毕竟一女二嫁对咱们皇家的名声不好。”

朱慈烺看着她认真的说道:“媺娖,你要是不愿意就不要勉强。大哥还没到那种山穷水尽的地步,更不需要用联姻的方式拴住郑家。何况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姻亲根本不算什么。好比咱们的外祖父……所以你不需要委屈自己。”

“皇兄,还是那句话,嫁给谁都是嫁,还不如找个自己顺眼的。郑将军人还不错,郑家也是大富大贵之家,我没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倒是你要注意点身体,李继周还说你都长白头发了。炯哥儿、炤哥儿也很努力,要知道他们以前是很顽皮的,现在不但苦学,甚至到深夜我都见到他们房间的灯还亮着……他们有我照顾不用担心,但你身边就一个李继周侍候着,你还不愿再招太监、宫女,这令我很担心。”

“不用担心,我会注意的。你要是改变主意随时都能来找我,反正我也没给郑家承诺什么,算不得悔婚。”

朱微娖笑道:”皇兄放心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要是我不愿意了,一定会找你说。你快去忙吧,我也该回去了。有你在这,顾姐姐很不自在。”

话已经都说了,朱慈烺也不再劝说,转身向前院走去。还得去安抚暴怒的大臣。该面对的总得面对,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