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苏联红军中国团长》二十三、组建中国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筹备和周密策划,在1918年春,任辅臣响应列宁“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将矿区所有华工组成了一个中国团,他自任团长,加入红军,开始了顽强阻击了白匪的肆意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从春到秋,中国团转战了好几个战场,虽然部队人员的更替很大,但一直活跃在都拉河,卡马河一线。对中国团旺盛的士气和卓越的战绩,当时的《**者》报评论说:“中**队是我们战线上最顽强的部队……中国团之所以有这样顽强的战斗力,在于他们对**事业的无限忠贞,在于官兵间有着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乌拉尔工人报》这样报道:“在我们战线工作的中国团,以其坚强和极端坚韧不拔的品质而著称,中国团是我们战线上最好的红军连队之一。”前苏联的报刊把任辅臣和中国团作了充分肯定,然而他们也是只看表面现象却不知这里面的秘密和艰辛。任辅臣和中国团之所以有这样顽强的战斗力,在于他们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在于官兵间有着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任辅臣带领部队不管是在前线或是在后方的短暂的休整时,他都要抓紧一切空隙向战士们讲述革命道理,晚上还需要组织干部学习**理论,这些都是他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可是他从来不讲空话也不背诵教条,他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着中国团的战友。

其实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就要具备认识能力的准确性,当列宁主义在俄罗斯开始出现时,任辅臣就认识到了胜利来之不远了。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掀起滔滔巨浪,一切果然如任辅臣所料,十月风暴席卷了整个俄罗斯,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向俄国当局发动了进攻,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变革。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先驱者的任辅臣,他深刻认识到这场胜利的世界意义,这是他夜以继日盼望已久的大革命终于到来之际他激动不已。这是他在黑暗中总算是看出了曙光看出了希望,他早期的远大理想从此更加坚定,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机会终于来了,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决心在革命圣地培育革命的火种。这火种既是俄国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有的华工问任辅臣起义是什么,为什么要举行起义,任辅臣回答他们说:“起义是为了有好日子过,现在我们没有自由,到处是贫困和瘦弱,所以我们也要举行起义,也要进行社会变革。”在这一段日子里,他仍旧是把俄文报刊译成中文,向华工们宣读,公开讲演:苏维埃俄国的今天就是我们中国的明天,我们全体华工目前要立足俄国,将来有机会回到中国,我们就以列宁为榜样,让那些苦难同胞都有机会得到解放。也许是任辅臣的讲解得到了华工们的赞颂,或者说是他们多年辛苦在外知道自己的处境是极其艰难的,所以当任辅臣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们一说时马上得到响应,许多华工听了任辅臣很有号召力的讲演深受鼓舞,一片欢喜,他们纷纷要求组织起来成立战斗队。尤其是桑来朝,他比谁都叫得欢,其实他早已暗中串联好了,只等任辅臣一句话了。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节,趁此机会,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任辅臣迅速组织了全矿区近两千华工参加红军,并正式编入第三军第29步兵师,命名为中国团,番号为225团。在命名大会上,全体官兵聚集在广场上听任辅臣训话,这时的任辅臣激动万分,他慷慨激昂,表达着他对列宁主义的忠诚,表达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忠诚,更表达着他对矿区华工的信任,他将手中的团旗亲自交给桑来朝,由他带头宣誓。与此同时,其他华工在张清萧和潘百川带动下共同举起拳头,向团旗宣誓,那些铁骨铮铮的誓词让每一个中国团的战士听了心里振奋,他们纷纷举拳宣誓:活着为中国团而生,死了为中国团而战。

这个夜晚,中国团的战士没有入睡,他们都在磨拳擦掌思索如何打好这第一仗。这个夜晚,任辅臣没有入睡,他也在思索如何把这支队伍带动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红色军队。这个夜晚,中国团不断接受贺电,来自各地的中国人共同庆贺这一节日。他们知道这个夜晚非同小可,从此,在苏维埃的红军历史上就有了一个中国团,参加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接受锻炼和考验,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团。这个夜晚不同寻常,克里姆林宫的俄**队正在虎视耽耽,准备向苏维埃政权大反攻了。

其实当时,在苏俄的中国国际主义者达20万人,他们也组成了各式各样的部队参与了俄罗斯的战火。其中有几支战斗力较强的武装部队,这些部队所到之处都有胜仗,然而任辅臣率领的中国团最有影响,是苏俄红军中最大的中国国际主义者部队之一,受到苏维埃政府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他们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为苏维埃政权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为后来的苏联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是后来苏联人为什么要纪念中国团和任辅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时,任辅臣的作用是巨大的,他率领的中国团二千多人有一半以上是骑兵,还有许多当地人加入了他们的中国团。这种中外结合的部队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着先进性,然而有战斗就会有牺牲,中国团的兵源有限,除了来自阿拉巴耶夫斯科的矿区华工外,还有纳杰日今斯科和彼尔姆省等地的中国工人,后来还有东部战场布柳赫尔部队的中国战士并入中国团,任辅臣成为团长,布尔什维克党组织派遣一个红军干部任政委。中国团由三个营组成,长期追随任辅臣的河北保定人张清萧为一营营长,他沉默寡言,但俄语说得很流利。山东人桑来朝为二营营长,他身材魁梧,精通武术。东北人潘百川为三营营长,是出色的机枪手。同时组成连排制,一个营下设三个连,一个连下设三个排。就这样,中国团有了三个营,九个连,二十七个排,八十一个班,还有一个骑兵营和一个机枪连,外加团部卫队和军需处,有了这坚硬的领导干部便有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团和中国团的赫赫战功。

由于任辅臣率领的这些战士都是从来没有拿过武器的,从来没有打过仗,而且又具有无限精神力量的华工们参加的红军,为此赢得许多人的赞美。可是任辅臣并不由此满足,他抽空把部队集中起来进行培训,教华工们练习打枪。而且在苏联红军派来的政委和中国团战友之间还有一些俄罗斯工人参加这支队伍,不断接受从旧军队中退下来的旧军官,他们在政委的率领下,对中国团战士进行短期而紧张培训。这期间,任辅臣付出辛苦最大,训练更加刻苦。他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若想当一个好的优秀指挥员,就要有一般人所没有的本事,否则他是带不好这支部队的。有了这样的目标,任辅臣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干什么都要求自己精益求精。1918年5月24日,在有关中国团的报导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在当时的《乌拉尔工人报》记述了华工们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表达的先进思想:“我们中国常常发生革命,但我们的穷苦人依然被当作是傻瓜,获胜的总是当官的。在俄国的斗争中,穷苦人握着政权,这是真正的革命。俄国工人和农民处境困难,应该帮助他们战胜敌人,在必要的时侯,俄国的穷苦人也会帮助我们,那时地球上就会出现天堂,人们将在爱的旗帜下真诚地生存着。”由此可见,华工们对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自身的这些朴素的深刻的理解,同任辅臣长期引导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所以如此热情地欢迎并积极投身于这场革命,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任辅臣率领这些爱憎分明特别能战斗的华工队伍经过短期培训后立即开往前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