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一样的孙权》第一章 刘繇定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安元年一月扬州曲阿城州牧府

持续了两天的阴霾在阳光的照射下渐渐散去,重回人间的太阳温暖的照在人们的身上,驱散了他们身上的寒冷,温暖了他们麻木了的心灵。

扬州牧加镇武将军刘繇现在的心情和天气不同,他木然的看着跪在面前痛哭流涕的樊能和于糜二人,心里正在琢磨着横江的丢失对自己以及对丹阳的影响。至于孙策,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认为孙策不过就是袁术手下的一个斗将而已。要是孙策的父亲孙坚尚在的话,自己还有可能把他当成对手。孙策,他还不够资格。

等面前的二人哭诉完毕后,并受到没有任何的责罚,就连训斥都没有一句。刘繇只是挥了挥手让他们下去,而刘繇自己则陷入了沉思之中:时光飞快,一晃之间自己做扬州牧已经两年了。自己年青之时举孝廉,为郎中,担任下邑县长,去官之后更是连续被征辟为司空府掾和御史,自己也没有答应。后来为了躲避中原战火而来到了扬州,无缘无故的就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虽然说当时把持朝政的是李傕、郭汜等人,但小天子依旧坐镇朝廷,自己的任命也是名正言顺。可恨的是后将军袁公路(袁术)坐镇扬州刺史治所寿春城,妄图凭借显赫的家世和广阔的人脉霸占整个扬州。自己知道如果去了寿春那就等于进了袁术的牢笼,必然会成为他手中的玩偶。无奈之下,自己选择了丹阳郡太守治所曲阿作为刺史治所。还好,当时的丹阳太守吴景同意了自己来曲阿。但吴景毕竟是袁术妄立的,并非是朝廷任命的官员,自己如何肯让他留在身边为祸一方。用了几个小手段就把他连同丹阳都尉孙贲一起都赶出了曲阿,向天下展现了朝廷官员的办事能力。

后来自己更看出了袁术的不臣之心,毅然和他决裂。袁术这个狂妄之徒竟然又妄立其手下惠衢为扬州刺史,又任命了一个周尚遥领丹阳太守,妄图用他来和自己对抗。自己没有屈服,反而大力的扩兵以及提拔张英、樊能、于糜和陈横等人,让他们布防于大江两侧,抵御吴景等袁术爪牙的攻击。甚至还接纳了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来丹阳,扩大势力、对抗袁术。就因为自己接纳了笮融,会稽太守王朗王景兴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跟自己闹翻,宣称不再接受自己的任何命令。

现在袁术又派兵攻占了横江,大有占领整个扬州的架势。可惜吴郡太守许贡和会稽太守王朗两个糊涂鬼不仅不和自己并力反击袁术的企图,反而一门心思的防备着自己,最担心不是袁术图谋江东而是我会吞并他们。怎么他们就看不出来:江东三郡同为一体,丹阳依靠大江的阻隔屏蔽着江北和中原对江东的压力。一旦丹阳丢失,会稽和吴郡就根本没有任何可以阻挡南下的大军。到时候凭借他们两个怎么能守的住两郡?要不要再写封信给他们,再奉劝他们一次?算了,和这种糊涂蛋是说不明白的!

自己去年因为稳定扬州评定叛乱有功,更是被朝廷任命为扬州牧加镇武将军,带天子牧守一方。只可惜现在手中兵不够多将不够勇,否则何惧他袁术?而治下的扬州六郡,江北的两郡九江和庐江已经在袁术手中,江东三郡又不能同心协力。剩下一个豫章郡现在的太守朱皓朱文明正专心对抗着荆州刘表对豫章的蚕食,已经和刘表任命的豫章太守诸葛玄打了几仗,依然胜负未分,那里还有力气对付袁术。我身为一州之牧,可真正拥有的地盘却只有一个丹阳郡,何其悲哀!难道我就真的没有办法对抗袁术了么?

一个小吏走进了大厅禀告,把刘繇从深思中惊醒:“使君,幕僚徐子将先生来拜见使君。”刘繇定了定神吩咐道:“哦,快请子将先生进来吧。”

脚步声音响起,一袭青衣头戴纶巾的许劭走了进来,浅浅躬身一礼:“许劭见过使君。”刘繇强笑着回了一礼,没有说话,看着这位幕僚兼好友,又走神了:汝南人氏许劭字子将,青年时期和他的族兄许靖在家乡一起办了个‘月旦评’,臧否天下人物,很快兄弟二人名扬天下,和郭林宗齐名被人称为‘识人’。只可惜但后来兄弟之间以为小事反目,知道现在兄弟二人分别避难于江东,依旧不相往来,他留在曲阿,而许靖留在会稽给太守王朗做幕僚。青年时期,州府和朝廷多次征辟都被他拒绝,就喜欢以自由之身随心所欲的评论人物。自己当年和他颇有些交情。天下大乱后避难于徐州广陵,但后来竟然因为徐州刺史陶谦对他太过客气而来到了自己这。不过他的性子没变,还是不愿做官,只做了自己的一个幕僚,整天悠闲自在。平时和自己闲话当年的时候,他曾告诉过自己一个趣事:“现在的兖州牧曹孟德年青的时候让他评论一下,他不愿意理这个小子,后来实在是被他搞烦了后就说了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结果。曹操小子就乐的屁颠屁颠的跑了。

许劭坐下后,看着刘繇坐在那里不言不语,以为他有什么烦恼之事,就开口问道:“正礼,何事忧愁啊?”刘繇自然不好说我在想你,只好把刚刚听到的横江失守,樊能和于糜只身逃回的事情告诉了许劭。

许劭听后微微皱眉,想了一会,对着刘繇说:“在下曾多次听闻孙策此子,听说他勇武过人,颇有其父孙破虏的风采。这两年他更是下九江克庐江,战绩不俗,只是一直被袁术限制,不得一展志向。现在袁术竟然派他来攻我丹阳。在我看来我们丹阳貌似凶险但其实还是稳如泰山。孙策固然善战,对我们前方的将领的压力增大,甚至可能连破数地。但是我们只要稳固的防守,那么他攻破我们城池的时间必然大大增加。而袁术又把他当成心腹之患,看他又多立军功必然担心其尾大不掉。如此肯定不会让他长久在外,定然会把他召回寿春。他要是回去,那么我们就带兵反攻。到时候对方临阵换将、军心不稳,我们的反击一定会成功。如果他要是不回去,那么孙策和袁术必定会反目,这样孙策处在我们和袁术的夹击当中,他能坚持多长时间?所以我说我们丹阳还是很安全的。还有,袁术竟然把他都派了出来可想而知,袁术现在一定是困顿到了一定的地步,否则怎么会做纵虎归山之事?如果他再被曹兖州(曹操)击败,那他就处在崩溃的边缘。到时候,只要正礼你带大兵攻打,那么不但丹阳无忧,我估计使君还能得到庐江和九江二郡。如此,正礼你的州牧地位会更加稳固。到时候,凭借着三郡的力量,又拥有地利,拿下吴郡和丹阳易如反掌,如此则一统扬州的日子也为期不远。”

听了许劭的分析后,刘繇意识到了:自己太过忧心于袁术的强大而忘记了他的弱点。袁术不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事,而是依靠着家族的蒙荫。袁家四世三公,士林之中威望几乎无人可以匹敌。之前他依靠家族祖上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等人迅速强大,而后投奔之人都是向着泼天的富贵或四世三公的名声而去的。一旦他无法成事,那么这些人必然离心离德,这又会加速他的落败。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自己现在要做的最重要事情不是考虑丹阳的安全,而是开始整军备武。等到时机成熟联合曹兖州(曹操)以及刘徐州(刘备)合理剿灭逆贼袁术,我就能拥有三郡之地,再降服王朗和许贡,我这个州牧才算是当得名实相符。

想通了的刘繇,心情如雨过天晴般灿烂,横江的丢失再也不是问题,笑着对许劭说:“听了子将的分析我茅塞顿开,子将果然是大才!”许劭笑了笑没有说话。刘繇接着说:“既然这样,我就命令张英固守当利、牛渚。再通知笮融和薛礼,让他们固守城池,拖延时日,坐等他孙策小子落败之日。”

被人评定为注定失败的孙策最近的心情是非常的好,不光是因为牛渚一战大获全胜,俘获大量士兵、粮草辎重更是多的足够全军使用两年还有余。更是因为才两天的时间孙策军的威名和仁义就已经传遍周围,每天都有很多的人来投军,还有更多的人带着酒肉等来犒军。如此下去,整个江东的民众不久之后就都知道了孙策的大名,这说明了军心和民心都在孙策军一方。如今的全军前景是一片大好,孙家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努力奋斗了多年的孙策,终于能看到了自己的汗水换来了成就,如何能不开心能不兴奋?离开了袁术返回了家乡的孙策如同脱离了牢笼的猛虎,纵横在山林之中,这种自由的感觉让孙策兴奋无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