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心阁前,袁求真一点点地走近,这间宫殿不大,飞阁流丹,显得十分雅致。
殿门是关着的,但里面的状况可以被探知。
袁求真推门而进,就看见一个身着太极羽衣,须发皆白的道士端坐在蒲团上面。此人闭着眼睛,身上已没有一丝生命的气息。
这个人就是上宰王君的徒弟,号玄元子,已经遁化遗世了。
他的肉身保存完好,就像睡着了一样,一幅安详的神情。想来玄元子在羽化前知道自己寿元将近,已经看开了。
殿堂中充斥着淡淡的香气,袁求真观察到殿内左右两边各立着一个古铜炉鼎,香气正是从里面散出。很难想象是何种香料能够维持如此长的时间。
“冒昧打搅,敬请原谅!”袁求真拱手向眼前的道人拜了一拜。这里算是玄元子的安息之地,随意闯进来,有所不当。
在玄元子的身侧放着一本书,袁求真将它拾起,粗略观看了一下。
这本书名为《太元真经》,是太元真君留下来的,其中还记录了后来的几名洞天之主的修道心得。
袁求真大喜,这类书籍正是他所需要的。
修行之道不是依葫芦画瓢,每个人要走的路都不一样,所以就需要集思广益,从众多的修道功法中总结经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路。
然而袁求真现在面临的状况是能够被他模仿的“葫芦”根本就没有几个,除了《闻道天书》是一套完整的功法外,其它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法门。
这本《太元真经》集合了多名修道者的功法,对他的帮助极大。
在此书的末页,还写着一段话,是玄元子留下的。
“天宫茫茫,何能通达?自师尊遐升,已有三百余年矣!吾居洞府,如鸠占鹊巢,诚惶诚恐,岂能以不正之名传于后人耶?遂遣弟子,闭洞府,以待天意。天道渺渺,吾虽皓首穷经亦难窥其一斑,今大限将至……”
这段话相当于玄元子的遗嘱。意思是说他依照上宰王君的吩咐,暂时统领洞天,等候仙界的旨意,但是这一等就是三百多年,他寿元将尽,不敢擅自主张,将洞天传给后人,所以遣散弟子,封闭洞天,等待仙界派人来开启。
在这段话中,还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修道者要想飞升仙界,需要达到炼虚合道大圆满的境界。太元真君和上宰王君正是如此才得以进入仙界。
此外,玄元子还表露了他对天下道门的担心,道法倾颓,已是显而易见。仙界渐渐与外界隔绝,也令他担忧。
看完这些,袁求真颇多感慨。玄元子已料到仙界无法管理凡间的事情,但还是遣散弟子,不将洞天传下,这无关对与错,是他心中的一种坚持。
玄元子还有一个遗愿,他在后山已为自己建成了一个墓室,希望后来人能够将他的躯体移入其中。
“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坐化,也是想做最后的交代吧!”袁求真想到。
…….
在药园之后,有一处繁花盛开的地方,十分幽静。玄真道人和天一真人的墓室也位于此处。
袁求真用劲气托着玄元子的躯体,将他放入墓穴之中,保持盘坐的姿势。然后封闭石门,并于外面立碑作为缅怀。
经历这些事情,袁求真又生感慨。道法颓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现在中国有一批人以武入道,但与上古时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灵气的枯竭,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仙界茫茫不知所在,即使达到炼虚合道的境界也无法做到不老不死。人究竟能够达到何种程度?如轮回雷帝那般的人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这些问题都横亘在袁求真的心中。他知道离罗魔君是灵魂不死的境界,这种境界一定在炼虚合道之上,但究竟应该如何达到呢?纵观所有道家典籍,也难找到只言片语。
……
袁求真继续在宫殿群落中“溜达”,来到了位于中部的建筑间,这里并排着三座殿堂――灵宝殿、文经阁和炼丹堂。
三座殿堂的功能从它们的名称已可以知晓。
袁求真首先踏入位于左边的灵宝阁,顾名思义,此间是收藏法宝的地方。
灵宝阁里面陈设很少,显得很空阔。据玄元子所记录的,他在遣散弟子们之前,把多数的东西都赐给了他们。
在一个显眼的架子上,供奉着一把华丽的宝剑,剑鞘上雕龙画凤,彩光熠熠,剑柄以灵玉镶嵌,华贵无比。
袁求真拿起这把剑,看到剑鞘上有“太元飞仙”四字铭文。
这把剑的名字是“太元飞仙剑”,显然是太元真君留下来的。玄元子没有把它赐出去,应该也是考虑到这把剑是一脉相承的,要在此洞天中传承下去。
袁求真微微拔开剑鞘,无边的彩光从剑身上爆发,让他的眼睛都为之一花。
与此同时,一股强大的吸力从剑上传来,一瞬间就把他全身的真气吸了个干净。
袁求真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将剑完全入鞘。修道者的东西果然厉害,不是他能够擅动的。
离罗魔君曾经说过,他的太阿剑勉强算得上法器,不知道这把剑是什么品质。
放下太元飞仙剑,袁求真继续搜寻整间屋子,又找到了几样东西。
其中有一本书,名为《灵宝密录》,正是记录法宝分类的。修道者使用的法宝最低级的是法器,分为上中下三品;法器之上是灵器,同样也有三品之分;灵器之上还有灵宝,据说在仙界也极为罕见。
按照其中的划分,太阿剑属于下品法器,而太元飞仙剑是下品灵器,两者相差了整整一个大的等级。
太阿剑身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剑,名声极大,但终究是一把凡剑,能够跻身于法器的行列已十分不容易。太元飞仙剑是真正修道者炼制的宝剑,通过刚才显露出的威势已可窥得它的厉害。
站得高才能看的远,袁求真这次算是大开眼界,这类书的价值不亚于修道功法。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