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山之战、蓟州一役中,陈玉成被周中华重创,所幸未曾伤到要害,即便如此,却也历经两个月方才复原,只是伤了肺叶,落下一个咳嗽之症。陈玉成领兵以来未曾遭此败绩,周中华这个名字自然牢牢印在心中、衔恨不已。
太平军攻克武昌之后,咸丰五年四月,陈玉成率部进军鄂北,斩西安将军扎拉芬于随州,败提督孔广顺于应山,大破清军军营四十座,所向披靡、罕逢敌手,威名大噪。由于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在救援芜湖之时,与清军悍将提督张国梁对敌,不幸战死,天王洪秀全遂提拔陈玉成为冬官正丞相,命其率部围攻庐州,解芜湖之围。
陈玉成正在皖省作战,得悉镇江易手,极为震惊。镇江乃是天京东翼屏障,更关系到天京的物资供给,牵一发而动全身,断不可有闪失。收回镇江,从而解除对天京的威胁,势在必然。果然,东王杨秀清急召陈玉成与正在西线作战的燕王秦日纲,以及驻守镇守和州、太平郡一带的地官副丞相李秀成会师,全力进攻镇江,务必夺回这个长江咽喉之地。
三人会合后,一致认为兵贵神速,不宜拖延,于是连夜进兵,直抵镇江西南龙潭镇。
龙潭镇乃清军江南提督和春驻守,未料到太平军来得如此之快,仓促接战。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所部皆是身经百战,三人更是太平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和春所统率的绿营兵哪里是这些虎狼之师的敌手,更兼太平军三倍与清军,清军一战即溃,和春狼狈逃窜。幸得江苏巡抚吉尔杭阿闻讯前来救援,这才稳住阵脚,在龙潭镇之东的下蜀镇扎营御敌。
连日来太平军对下蜀镇猛攻不止,清军依仗工事堡垒,勉强抵抗,形势危如累卵。
得到这一紧急战报,两江总督怡良急命周中华领兵救援。周中华刚刚办完外交,未及喘息,又被当作消防队员推上了镇江前线。沪军抵达下蜀镇后,接连挫败太平军数次进攻,清军这才振奋精神。只是太平军势大,秦日纲等三人又都是大将之才、统兵有方,清军一时也无力反扑,两军只好相持于下蜀镇。
周中华见战事不利,焦灼不已,怎奈那些八旗、绿营兵战斗力太差,遑论与太平军和沪军相比,就是比之曾国藩的湘军也远远不如。沪军虽然精锐,无有臂助,孤掌难鸣,终究无可奈何。
※※※
与之同时,督师江西的曾国藩也在哀叹,湘军大将提督塔齐步竟然殒命九江城下,不亚于断其一臂、痛彻入骨。
当湘军在九江、湖口一线作战失利之后,曾国藩令塔齐布率湘军主力围攻九江,自己则撤至南昌,坐镇指挥。曾国藩置盘踞于上游武昌之太平军而不顾,仍强攻九江不已,此举意在截断太平军后路,同时打开江宁门户,这也是一招围魏救赵、攻敌必救。
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曾国藩详细说明了自己的作战意图,咸丰也认可了这一方略,谁知武昌战事又出现了戏剧变化。
胡林翼由于刚刚被擢升为湖北巡抚,急于表现一番,亲自率兵进薄武昌,督攻沙洲,武昌太平军守将国宗韦俊坚守不出,以待援军。
武昌、九江同时告急,究竟该先救援何处,此时太平军中出现了分歧,多数将领主张放弃武昌、回师九江,确保天京门户无恙。
翼王石达开独不以为然。石达开分析战局,九江在林启荣镇守之下,固若金汤,清军难以越雷池一步;而武昌守将韦俊也是智勇双全,可保武昌安然。胡林翼锐兵轻进,其金口大营定然空虚,此时突袭金口,胡林翼必然措手不及。胡林翼告急,清廷自然会调兵救援,湖广、江西一线,可调之兵惟有湘军。湘军若回师武昌,则江西、湖南空虚,此时便可出空击虚、攻其不备,不但九江之围可解,湖南、江西亦唾手可得。如此调动清军,使其疲于奔命,太平军则可因奇制胜,全盘走活,正合兵法“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避实击虚”之意。
众将深以为然,于是太平军远道突袭金口大营,胡林翼果然慌了手脚,四百里加急请湘军来援。
曾国藩乃与幕僚部属商量,此时塔齐布尚在九江督战,其余众将都建议回师救援武昌,以后再徐图东进。幕宾刘蓉却持异议,道:“今若弃江西而往援湖北,则九江之围立解、前功尽弃;且江西形势四面受敌,湘军本已孤悬此地,我军一去,贼必破南昌、占据江西,那时连鄂湘两省也难以立足。为今之计只可整缮水师,接应陆师,务期攻克九江,然后再西援东剿。”
曾国藩本意也是如此,只是胡林翼情势危急,又有唇亡齿寒之忧,且朝廷已有谕旨严饬立刻分军赴援,最后只好从围攻九江的湘军中抽调罗泽南部救援武昌。
塔齐布进攻九江,师久而无功,本来就嫌兵力不够,此时抽去罗泽南一部,越发显得势单力薄。而林启荣得到翼王传檄,又见湘军势弱,更将九江城守得如同铁桶一般,飞鸟难进。
塔齐布连日督师猛攻,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天气酷热,暴躁愤懑,竟至呕血猝死。曾国藩攻城不克,反而折损大将,只得引湘军退守南昌。一面哀悼伤臂之痛,一面整肃湘军,准备再战。
※※※
曾国藩与周中华都在哀叹手足、孤掌难鸣,此时的北京却上演了一出兄弟阋墙的闹剧。
咸丰五年七月,恭王奕生母康慈皇太后(亦即道光朝静皇贵妃)去世,成为这次闹剧的导火索。
咸丰帝在生母孝全成皇后早年亡故后,便由奕生母静皇贵妃抚育。咸丰登基之后、静皇贵妃去世之前,奕以生母对咸丰帝有养育之恩,屡次请求咸丰帝封生母为皇太后,但咸丰帝一直不允。
孰料恭王领班军机后,以军机大臣的名义上奏咸丰,为生母请封。咸丰帝迫于仁孝之名,只好尊封奕生母为康慈皇太后。
此时康慈皇太后驾崩之后,咸丰帝便切责奕为母争封,礼仪疏略,罢免了奕军机大臣、宗人府令、都统等职,开去一切差使,命仍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并减杀康慈皇太后葬礼仪仗,并不准使用宣宗成皇帝(道光皇帝)谥号,只称“孝静皇后”,不附太庙,只将孝静皇后葬入慕陵妃园寝,不单独建皇后陵。(史载,直至同治年间,恭亲王重新掌权,方将生母重系宣宗谥,称“孝静成皇后”,神牌升附太庙)
在葬仪上如此压制奕的生母,并以“礼仪疏略”为由,褫夺恭王一切职务,无非是因为恭王声望日隆,招致咸丰不安,乃借题发挥,打击这个最亲近的兄弟,然而也是最具威胁性的、政治上潜伏的对手。
这一局棋,自然是咸丰大占上风,而恭王经此挫折,乃闭门谢客不问政务,表面终日与岳麟在恭王府内赏玩西洋器具,暗地里则通过《东方日报》了解外界,关切军政要务,对于周中华的动向也是格外留心。
※※※
周中华等在镇江与太平军相持两个月后,也就是在咸丰五年的重阳节刚刚过去不久,江南大营统帅、钦差大臣向荣遣提督张国梁率精兵八千余人驰援镇江。
张国梁乃向荣麾下第一悍将,久经沙场、谙熟兵事,领兵迅速占据了下蜀镇西南的仓头,意图与下蜀镇之清军包抄、夹击,将此处太平军一举围歼。
得知张国梁增兵前来,情势危急,燕王秦日纲忙与陈玉成、李秀成磋商下一步战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