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演义》太平天国名将之秦日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书中所涉及的太平天国运动、二次鸦片战争时代,将星璀璨、群英荟萃,兹选取太平军、清军部分名将,略作简介以飨读者。

※※※

太平天国名将系列分为早期部分名将、后期部分名将、早期诸王、后期诸王。(如有重复,不再赘述)

※※※

秦日纲,原名秦日昌,广西贵县人,据《李秀成自述》,秦日纲为早期首义七人,现考据似不可信。金田起义后,为正军法,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由冯云山、秦日纲为执法者(类似左右护法)。永安建制时,封为天官正丞相,列在群臣之首,仅在东、西、南、北、翼五王之下。1853年(癸好三年)定都天京后,封顶天侯,同年十二月,代翼王石达开驻守天京门户、长江重镇安庆。

1854年(甲寅四年五月)由,因夏官正丞相曾立昌等率领的北伐援军在山东临清州溃败,秦日纲奉命统帅第二次北伐援军前往直隶增援,封为燕王。后因在舒城杨家店战败,遂托辞“北路妖兵甚多,兵单难往”,引兵撤回,仍镇安庆。北伐太平军的失败固有战略决策失误,但援军不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秦日纲难辞其咎。

1854年湘军攻克武昌,太平军守将石凤魁、黄再兴不战而退至田家镇,秦日纲奉命统理田家镇大营军务,并拿解石凤魁、黄再兴回天京问罪。

是年十月,秦日纲率军与湘军陆师在半壁山大战,先胜后败,退回田家镇。后防江铁锁为湘军水师所破,秦日纲率各军退守黄梅县城及九江对岸小池口等处,指挥罗大纲、林启容、陈玉成等将领分扼要隘,湘军遂不得进薄。

翼王石达开旋即统率援军来救,时论失守半壁山、田家镇之罪,秦日纲被革去王爵,降为顶天燕。次年正月,太平军于九江、湖口大败湘军水陆师,再次克复武昌。杨秀清因秦日纲之功,乃假托“天父因秦日纲革职之后,尚知愧厉,即可复还原职”,恢复其燕王之爵。

1856年(丙辰六年二月),秦日纲奉命率丞相陈玉成、李秀成、涂镇兴、陈仕章、周胜坤诸军解救镇江之围。

二月,突破清军封锁,与镇江守将吴如孝会合,大破清军。后秦日纲率军渡过瓜洲,攻土桥,破清军钦差大臣托明阿马营,连破清军江北大营之虹桥、朴树湾、三汊河等营,清军大败,望风而逃。

是月,秦日纲率大军第二次攻克扬州,征购粮草物资后南渡镇江,留兵镇守瓜洲,屏蔽镇江,以牵掣江北清军。

渡江后,秦日纲率军与清军争夺运粮要道高资镇。四月,秦日纲督军进击高资清军营,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带兵来救,被秦日纲团团包围,清军弃营而逃,吉尔杭阿用手枪自杀,太平军占领高资镇。

此时清江南大营派张国梁率部来救吉尔杭阿,兵屯丹徒镇,秦日纲乘胜进击,大败张国梁军,五月凯旋回天京。

1856年太平军破孝陵卫清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秦日纲与有功焉。

是年七月,东王杨秀清谋夺篡位、逼封万岁,秦日纲奉天王密诏回京诛杀杨秀清。秦日纲因久受杨秀清威迫,更因“牧马人事件”,受过杨秀清无理杖责,衔恨颇深。

秦日纲乃奉天王密命,与北王韦昌辉乘夜带兵入城诛杀杨秀清,后附从韦昌辉,大肆株连,妄肆杀戮,计前后共屠杀了二万多人,致使天京血流成河,韦昌辉虽是主谋,但秦日纲之暴虐亦可见一斑。

石达开回天京后与韦昌辉大起争执,连夜出走,秦日纲竟奉韦昌辉之命带兵追杀。

天王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后,秦日纲亦被逮捕处死,废除爵位。

一代名将,就此死于内乱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