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围的绞索不断的收紧,圈中的蒙古兵随着枪声不断的倒下。这时那些慌乱的步兵反而在蒙古骑兵的约束下镇定了下来,随着那些骑兵冲击刘灼的队型。在这紧要关头,蒙古军悍不畏死的剽悍和严明的军纪显露了出来。一百多个骑兵把三百多步兵围在中间,如同刺猬般滚动。由于已经是面对面的肉搏,燧发枪的优势已经失去。经过短暂的拼杀,刘灼的枪兵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那些蒙古骑兵立刻绕到步兵的后面,压制着宋军掩护步兵撤退。又是一轮密集的射击,首当其冲的蒙古骑兵损失最大,就算是还在马上的也浑身是血摇摇欲坠了。那些步兵很快的冲到了城门下,一窝蜂的涌了进去。剩下的几十个骑兵也快马奔向吊桥,城墙上的守军不等骑兵全部进入,就开始转动绞盘收起吊桥。赵东看在眼中长叹一声,只要敌军进了城门,这场奔袭就要转变成攻坚了。虽然己方现在有压倒性的优势兵力,可时间不在自己这边,要是拖的久了蒙古的援军到来,就只有撤退这一途了。正踌躇间,一匹枣红色的马飞也似的冲了出来,马上的骑士屈身躲在马腹下。城墙上的箭支纷纷射至,枣红马左肩中了一箭,这马却不停止,箭一般的狂奔。几十步的距离眨眼既至,枣红马冲到吊桥的时候,吊桥已经开始掉起。那骑士一翻身跃下,蹿到吊桥上挥动利斧就砍牵动吊桥的铁索。这骑士竟然就是马术教头孙木。只三五下就砍段了一条铁索,转身又砍另一条。赵东看着这只有在电影中才可以见到的特技镜头,猛然清醒过来,将手一挥,“冲锋。”宋军潮水般涌了进去。战斗进行的毫无悬念,除那些来自蒙古本部的士兵力战而死外,其余的大多被俘。潘家口储备的粮食堆积如山,还有从各地收集的其他物资。赵东把侦骑放出,命士卒和车夫一起抢装粮食。由于事先没做过这方面的协调,场面很是混乱,甚至有些士卒还在挑选仓库中的兵器。赵东强令士卒放弃一切其他的器物,所有人抢装粮食。才过了两个多时辰侦骑回报,颖州方向的援兵已经出动,前锋离此还有三十里,且是清一色的骑兵,人数不详。赵东急令停止装车,刘灼带着俘虏和运输队火速启程向东。运走的粮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还堆积在仓库中。士卒已经开始点火焚烧各个仓库,黑烟冲天而起,毕剥的声音此起彼伏。不一会儿北边的侦骑回报,归德方向的援兵正在快速接近,先头部队离此不足六十里,全部为骑兵,估计是一个千人队。蒙古军增援的速度好快,已经从西和东北两个方向成钳形逼了过来。就算是刘灼的运粮队全速前进也要六个时辰才能到泗县和秦达会合,要想在这里阻挡蒙古军六个时辰是完全做不到的,一定会被包了饺子。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敌人引开,退却的路线赵东早就想好了,先引敌到潘家口正南的安丰,最好在安丰消灭敌军先头部队,再折而向东奔泗县。(安丰属淮南西路,泗县属淮南东路,安丰在庐州也就是现在的合肥正北偏西方向,是宋蒙边境的军事重镇)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赵东集合了队伍站在一个高台上训话:“蒙古铁骑即刻就到,跑是跑不过的,想活命的就要依军令行事,哪个要是违抗立斩。有功的回去后当官的升一级,当兵的赏白银十两。”十两银子可是不小的数目,比两年的军饷还多。那些士卒一个个满脸放光摩拳擦掌。赵东看士气已调动了起来,这才命令队伍向南撤退。知道蒙古军已经很近了,所以行军的速度很快。走了十几里路程,蒙军的先头部队约有三四百人已经接近了,只是看到眼前的这支军队人数众多且队型整齐不敢贸然攻击。赵东已经命令孙木的骑兵在枪兵的外围警戒,枪兵再一次的检查了武器,时刻保持密集队型缓缓南行。刚过不到一盏茶的工夫,远处传来“隆隆”的声,如同沉闷的雷声一般。赵东知道是蒙古的大队骑兵到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兵已经暗暗做好了战斗准备。赵东令部队准备迎战,很快就摆好战斗队形。枪兵很密集的排好,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燧发枪的杀伤效果。所有的抛石机已准备停当,只等蒙军进入射程。只叫孙木把骑兵做预备队使用,可不敢和蒙古人对冲,三百人对冲一次基本上就报销了。马蹄敲打地面的声音越来越是清晰,众人脸上闪着紧张而又兴奋的神色。远处渐渐显露出敌军的剪影,随着距离的拉近不仅马蹄声清晰可闻,就是那些骑士的呜呜怪叫也可以很听到了。敌军在对面两百长处稍做收拢以积蓄马力,赵东知道敌军马上就要开始闪电般的冲杀了,暂时的对持只是大战前最后的平静。默默估计敌军的人数,约有千人左右,由于是长途的追击蒙古人没带步军。己方现在有兵力近三千,再者经过这几个月的训练应该可以吃下对方,只是眼前的敌人只是颖州一路,后面还有来自归德的追军,要是战斗时间拖的过长敌人的两路兵马就会合为一路,那就大大的不妙了。蒙古军主动的发起了攻击,赵东再次严令士卒不要盲动,没有命令不可攻击。赵东是在等待敌军进入有效射程。蒙古军如怒海狂涛席卷而至,闪电般的接近,把骑兵的速度发挥到了极限。宋军山岳似的巍然不动,面对急速接近中的敌军镇静如桓。赵东将手举器高喊:“抛石机准备,”心中默默的计算距离。待敌军进到八十丈时猛的将手向下一挥,发射两个字还未出口一个炸药包就呼的飞了出去,顿时所有的抛石机都开始发射。虽然发射出去的炸药包爆炸时有一定的延时,但是由于敌军人数众多切队形密集,所以杀伤效果很大。每个爆炸物都造成二三十个人坠马。这些蒙古骑兵都是征战多年的劲旅,尤其是在西征中多次见识过中亚各国的火炮,所以对身边的巨大爆炸声有一定的免疫力,虽然伤亡很大依然毫无惧色,挥舞着长长的马刀(历史上蒙古骑兵的马刀比寻常的马刀要长一截,所以蒙古马刀又叫大马刀)呐喊着迅速向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