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触摸大宋隐私》22/投桃报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累了,蹲坐在北宋边境宽阔的街道上;

而江南名妓李师师,却毫无倦意。

李师师笑着说:“在封建社会里,除了皇帝这个令人崇敬的职业,还有一个令人崇敬的职业,那就是宰相。”

宰相是北周外戚杨坚所立的,北周以前,辅佐君主的高官叫做“丞相”。北周小皇帝静帝即位后,辅佐小皇帝的杨坚,自称“大丞相”。

公元581年,杨建秘密杀害周静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随后,杨坚确立六部三省为中央统治机构,并规定尚书省令、门下省的纳言、中书省的监令,都是宰相。从此,宰相制度趋于形成。

这时,从赵普的宰相府里,传来了赵匡义的声音:“赵普啊,我的好兄弟!”

望着赵普的宰相府,李师师神秘地说:“诡计多端的赵匡义,在前来拜访皇帝哥哥之前,早拜访了老谋深算的赵普。”

二月柳絮,你是知道的,赵匡胤、赵匡义和赵普,都是陈桥兵变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特别是这个赵普,在大宋王朝的历史上,资历相当相当得高,他历任“黄袍加身”的总编剧、“杯酒释兵权”的总策划、攻打南方诸国的总制片人。而赵匡胤这个皇帝,只是做了这一切历史事件的主角。

所以,赵匡胤刚刚当政,就提拔赵普任枢密副使,并委任赵匡义为开封府尹兼卫戍区司令。

不难想象,此时,三人的关系,肯定铁得很。

可是,时间一长,“三人领导核心”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事儿,我得提到我们原先忽略的“媚珠”。

“媚珠”是一位波斯国的女子,也就是说,她是个进口货。这个“进口货”的爱好,也与我们国人不同,她住的宫殿,必须装饰一种产自海里的贵重珍珠。而这种珍珠,只有在500尺深的海底才能觅到。为了满足“媚珠”这个奇特的爱好,南汉的数万探险者,葬身了海底。

“媚珠”还有个嗜好,就是大小便时,像后蜀的孟尝一样,要坐镶嵌着珍珠玛瑙的马桶。

赵匡胤听说后,气得暴跳如雷,大骂未曾见过面的媚珠:“媚珠,你一个外国货,怎能骑在我们中国人的脖子上撒尿呢?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实,赵匡胤也是夸张了一点儿,“媚珠”只是骑在了五彩珍珠石上拉屎,而没有骑在赵匡胤的脖子上撒尿。

可是,赵匡胤还是以“拯救南汉的一方百姓”为名,消灭了南汉。打扫战场时,赵匡胤终于见到了那只珍珠马桶,他气得鼻子都歪了,指着马桶对南汉国主一顿臭骂:“**,你拉屎都用这个玩艺儿,那你吃饭用什么?”

不等战俘回答,赵匡胤就抄起身边一块儿巨石,亲手砸烂了“媚珠”刚刚使用过的马桶。

但是,赵匡胤一看到马桶的女主人“媚珠”,手中的石头就掉到了地上。他怎么忍心用石头砸眼前的这个“波斯猫”呢?

“媚珠”真是太性感了:她袒胸露乳,只在腰际围着一条五彩的镶着珍珠的丝带,丝带的下边,更是显山露水,圆润鼓胀的小丘,白花花的秀腿,直刺得大宋皇帝赵匡胤眼花缭乱。

谁都想象得出来,赵匡胤没有砸碎那个“波斯猫”,而是把她带回了京城开封。

正当赵匡胤宽衣解带,想搂着“波斯猫”进入寝室尝尝外国妞的滋味时,弟弟赵匡义找上了门来。

弟弟抓住哥哥先前对“媚珠”的谩骂,寻个借口说哥哥不喜欢“媚珠”,而厚着脸皮把哥哥好不容易得来的“波斯猫”,抱到了自己的开封府。

对这事儿,赵匡胤虽然耿耿于怀,但还是忍了。

不久,赵匡义又得寸进尺,开始争夺皇宫的权势。

因此,赵氏兄弟俩的矛盾,到了白炽化。

赵匡胤一气之下,就解除了弟弟卫戍区司令的职务,只让他担任开封府尹。这样,赵匡义的权利,大大减小了。

然而此时,赵普的官职,却一升再升。你知道,赵匡胤想方设法踹了老宰相范质,就是为了提拔赵普继任大宋国的宰相。即使范质狗急跳墙,给自己送来了小暗香,赵匡胤也没有发半点儿善心。

赵匡义对远远高过自己地位的赵普,不免有点看不顺眼;而赵普为了献媚赵匡胤,也和赵匡义明争暗斗起来。

公元967年,四川樟州知府冯瓒被人举报贪污受贿,由于赏识冯瓒的才能,赵匡胤决定亲自处理。冯瓒入京,赵普暗中派人截获了冯瓒车上的一枚金带,金带上面却贴着“送给赵匡义”的字样。

赵普抓住这个把柄,狠狠地刹了一下儿赵匡义的威风。赵匡义虽然正值血气方刚,又是皇帝的亲弟弟,但被人家抓住了把柄,只好忍气吞声。

但是,赵匡义心里对赵普狗仗人势、削弱自己权力的做法非常不满。此后,赵普又多次制造事端,打压赵匡义的权利和威风。

看到哥哥对赵普爽心悦目,事无巨细都跟他商量,而自己坐了冷板凳,并且还遭到了诋毁,赵匡义就抖落出了赵普的弱点。

虽然赵普把赵匡胤送上了皇位,虽然赵普计谋多多,但是他的学问不高,又不喜欢读书。赵匡义就曾经发现,赵普的书柜里,只有一部你们CCTV现在炒得很火的《论语》,而就是这一部《论语》,赵普才刚刚读了一半儿。

于是,赵匡义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讥讽赵普是“半部《论语治天下》。

恰在此时,身为宰相的赵普,变得不知天高地厚,变得居功自傲起来。

他认为自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又得到了太祖的信任,是赵匡胤面前的红人,便多次当众顶撞当朝皇帝,并提拔自己的亲信出任地方官吏。

开始,赵匡胤权衡利弊,给足了赵普面子。

我们先前说过,自从范质被赵匡胤叫住,看奏折时摔了个屁股蹲儿之后,大宋的宰相椅就“坏”了,范质上朝时,就站着和皇帝说话了。从此以后,宰相也和其他大臣一样,都是站着和皇帝说话的,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王朝。

而赵普升任了宰相,却经常趴在赵匡胤的龙椅上,商讨国家大事,好像他就是赵匡胤的“男妓”。

起初,赵匡胤还觉得亲切。但是时间一长,他就对赵普的这种君臣不分的举动,有了厌恶之感。随着自己皇位得到了巩固,赵匡胤开始考虑解决赵普的问题。

赵匡胤又想起了建国之初,赵普给自己献上的十二字方针:

削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正当赵匡胤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吴越王给赵普送来密信,还捎带着送来了十坛海产。

赵普高兴得合不拢嘴儿,五官也忙不过来了,他忙用鼻子招呼吴越的使者入座,用牙齿拆开密信,用眼睛欣赏海产……

这时,太祖赵匡胤,却不约而到了。

宋太祖赵匡胤端坐在大厅里,看着这十坛海产,满脸狐疑地问:“赵爱卿,这坛里是什么东西呢?”赵普忙回答:“这是吴越国给您送来的海产。”

赵匡胤颔首一笑,将计就计地说:“赵爱卿,既然是海产,我想肯定不错。你就把它打开,让众人先闻个味儿吧。”赵普犹豫再三,还是硬着头皮吩咐手下打开了那些海产。

十坛海产的盖子刚打开,众人就目瞪口呆了:因为坛子里根本不是什么海产,而是金子——光彩夺目的金子。

赵匡胤脸色愈加凝重,他碍于朝中老臣的面子,没有咆哮如雷,只是冷冷地说:“赵爱卿啊,我吃不下这些‘海鲜’。再说,它也不是送给我的,你就收下吧。你说这破越王,也真是精明到他姥姥家去了!他还以为,是你这个书生在裁决国家大事呢。”

真是祸不单行!

“海鲜”的风波刚刚过去,又有人密报赵普私自倒卖木材,投机倒把,从中渔利。赵匡胤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就罢免了赵普的宰相职务。

我打住了李师师的话题,眉飞色舞地说:“我看,赵普的政治生涯,就要画上句号了,赵普也即将从北宋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啊。”

李师师话锋一转,仍是神采飞扬地说:“但是,赵普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会见风使舵。他紧紧地抓住赵匡胤和赵匡义弟兄俩的矛盾,不仅亲手炮制了‘金匮之言’,而且在稍后赵匡义实施的计划中,提供了许多周密的‘孔明之计’——那就是要赵匡义篡位自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