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院长两老膝下无男儿,只有两个女儿,长女玉梅十九岁,幼女玉兰十七岁,都出落得亭亭玉立,玉梅端庄文静,玉兰美丽活泼,两老视二人为掌上明珠。
邹村一带虽然人文发达,但也许因为这孔孟老庄的故乡受这些大思想家的影响太深,到了四十年代初,村里才有了第一所小学堂。以往,这一带重视读书的人家会把男孩送去县城或济南求学,至于女孩,就几乎没有上学的了。玉梅和玉兰都是这所小学堂里最早的一批学生,也是学校里极少的几个女学生,开始上学时玉梅已经十二岁,玉兰也已经十岁了。
玉梅毕业后就留在学校当了老师,当时学校极缺老师,愿意当老师的都可以边学边教学生。玉梅做事一向一板一眼,无论读书还是教书,都十二分地专注。上了六年学,虽说认了好几百个字了,但是读起大部头的书来,玉梅仍然感觉有点吃力,可是她从不放弃,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还拿了个小本子不停地记呀写的,久而久之,已经密密麻麻地写了多半本了,谁也不知道里面写了些什么。有一天,王参谋过来开会,会后,刚巧看见玉梅遗留在石凳上半合着的笔记本,便翻开看了起来,此时正好玉梅走过来,王参谋一点也不客气地说道:“嘿!你看你,写的这都是些什么啊?那么多错别字,还好意思当老师?” 玉梅的日记被偷看,还被如此抢白一通,顿时又羞又气又急,涨红着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件事被齐政委知道后,还狠狠地教训了王参谋一顿。但是,不久后,大家发现王参谋成了玉梅的文化老师。再后来,两人越走越近,一股春风在黎家的深宅大院里轻轻地拂动。。。
玉兰的性格与姐姐玉梅截然相反,她从小活泼好动,学习新的东西比姐姐还快,但她的兴趣转移起来也快,刚学会一样东西,不多久,就被更新鲜的事物吸引了去,所以她永远是忙忙碌碌的。而且玉兰天生丽质,不仅容颜较好,还生得一副好嗓音,一口伶牙俐齿,在黎家,谁和她斗嘴都占不了上风。此外玉兰还生就一个倔性子,她决定要做的事,谁也阻挡不了。
由于常家和黎家在抗战时期担负的特殊使命,黎家姐妹从小耳濡目染,对往来的抗日志士无比仰慕。早在玉兰十四五岁时,就拉着姐姐去找当时住在常家负责情报站工作的齐毓轩站长,要求参加革命,被婉言拒绝。“你们年纪还太小,好好读书吧,学好了本领,以后才能做大事!”这次齐政委重返邹村后,玉兰和玉梅又一再向齐政委请求,要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去,尤其是玉兰,她伶牙俐齿,引经论据,连齐政委也说不过她。而当时情势又有了新的变化,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况且,国共双方的争持日益紧张,革命队伍需要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去做各种工作,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在齐政委的联络下,经组织批准,姐妹俩终于被当地的妇女组织吸收进去,从事群众组织工作。姐妹俩兴奋异常,热情非常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可是,最近,玉兰似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仿佛心事重重。
玉兰只比丹平年长不到一岁,平时两人蛮谈得来的,谈话气氛也很轻松,可是近半年来,玉兰有事没事常来找丹平说话,说话时常常欲言又止、言辞闪烁,不过机灵的丹平听得出,她是特意在打听齐政委的事儿,比如他正在做什么,喜欢吃什么东西,看什么书等等,神神秘秘的。她也会时常拿着书本寻找机会来请教齐政委,或向他请教工作中的问题,而每当此时,玉兰看上去更加容光焕发,美丽的大眼睛中散发出来的热情的目光情不自禁地注视着、环绕着齐政委。。。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