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在青天水在瓶》第十七章 大战前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共内战的弦越绷越紧,几乎一促即发,到了丹平十七岁时,他已深切感受到这一仗非打不可。血气方刚的丹平一心想着要去战争的最前方与敌军决一死战,推翻国民党政府独裁、**的统治,建立起一个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丹平从每天接触到的各类信息中越来越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革命尚未成功,内战,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当丹平得知粟裕司令员旗下的华东野战军某部要组建一个骑兵团,正在招募好身手的各级官兵,进行集训时,他毫不犹豫地前去报了名。经过一系列考核,丹平被顺利挑选进入骑兵团。当丹平得知这一消息时兴奋不已,骑上战马驰骋疆场,是丹平和已故的战友张小山一直以来的梦想,“小山,你来不及做的事,就让我来替你完成吧!”丹平望着小山牺牲地的方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一阵风轻轻地刮过,吹得两旁的白杨树沙沙地作响,仿佛小山在远处回应:“好好干吧,祝你早日成为驰骋疆场的将军!”

丹平匆匆赶到黎家大院,想把这一消息尽快向齐政委汇报。他是瞒着齐政委去报名的,不过他相信齐政委一定会支持他的决定。不料当他见到向齐政时,齐政正神色严峻地等着他,似乎有重要决定要告诉他。

“小宋啊,我们在一起工作快一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丹平听到这话,只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殊的凝重气氛。“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在这里的工作快要结束了,下个月,我要动身去济南,王参谋和罗参谋也要去天津,接受新的任务去了。至于你,还年轻,我已经替你安排了去党校学习,将来。。。”

丹平不等齐政委讲完,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要去骑兵团的事说了出来,“快打仗了,我要上前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上前线危险,炮弹不认人,随时会掉脑袋的,你想过吗?你还这么年轻,上党校学习,对你的政治前途有好处,将来建设国家,也都靠要你们年青人啊。。。”

“不上战场的兵永远成不了将军,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何况,那些本事,还是从国民党、汉奸那里学来的呢,现在终于可以派上用场啦!”

齐政委神情复杂地望着丹平,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突然,齐政委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用力拍着丹平的肩膀,说道:“你有梦想,就去吧!战争中,生命随时可以消失,但是我们心中曾经有过的最真诚的梦想不会死去。你要小心照顾自己,我们后会有期!”“后会有期!”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十天后,黎家大院里举行了一场简单而隆重的婚礼,玉梅和王参谋,玉兰和齐政委,两对新人在同一天结为夫妻。黎家二老此时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看着女儿们和自己心爱的人终成眷属,是两老一直以来期盼的事情,然而,不久后她们都要和各自的新婚丈夫投入到战争的前线,生死未卜,又怎不叫人揪心?黎家世代提壶济世,从来不问政事,却因日军入侵而卷入了政治的漩涡,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全力支持抗日,如今爱女又选择走上革命的道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姐妹俩一遍遍地吟诵拜伦的诗句,希望父母理解自己决心同心爱的人共赴战场的决心。虽然两老不理解为什么好不容易抗战胜利了,还要打内战,但他们以基督徒宽怀的心,接受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客观规律。人类无法解决的事,就留给上帝去处理吧,他们真诚地祝福两对新人平安,幸福!

赴骑兵团前,组织上给了丹平几天假期,他又一次回到了阔别一年的故乡。家里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父亲仍然音信杳然,母亲依旧操劳着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妹妹小井十五岁了,若是平时,在乡下,女孩到了这个年龄,早该提亲了,可是现在战争在即,男丁全都当兵去了,小井的亲事,也因而暂且不提了。

村里每天热闹非凡,今天,张家门口挂了大红彩带,“兄弟五英雄齐上战场”,明天,李家门前敲锣打鼓,“父子七英雄共赴疆场”,连二叔家的两个堂弟也穿上了军装。。。

这些农家子弟没有受过什么训练,但个个都年轻力壮、斗志高昂。古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领袖发出号召:“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解放全中国,建立民主的新中国,人民的新中国!”他们的热血沸腾着,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可以和这么伟大的使命联系在一起,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有这样崇高的意义。。。每个人的心中都只有一个声音:“向前,向前,向前!”

这热烈的气氛感染者丹平,使得这次决战前的探亲没有一点生离死别的忧伤。望着妹妹搀扶着白发染霜的母亲还在远处望着自己离去的方向招手,丹平信心满满地对自己说:“我会回来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