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蛰》第十二章 政变了,软禁慈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低地阔,残阳如血。昏暗的夜晚像一位不速之客,就要降临在北京古老的土地,阴森的冷空气覆盖了大清皇城巍峨的殿宇,气氛肃穆而诡异。

宫门内外,旗帜高标,禁卫森严,枪刀密布,守卫几乎增加了五倍,全都是虎体彪形、狼腰猿臂的大汉,宋飞带着乔装改扮的瑞麟偷偷进了皇宫。

乾清宫内,两广总督瑞麟跪在地上,花白的头发显得有点凌乱,他高声疾呼:“承蒙先帝天恩,瑞麟才得以七尺之躯上阵杀敌,报效国家。先帝逝去,我只知天下有皇上,不知有什么圣母太后。女人干政,自古都是社稷之祸!只要能效忠皇上,我垂暮之人,死何惧哉?”

“瑞麟不愧为先帝老臣,世代忠良。”同治皇帝赶忙上前扶起他,“这件事有老将军相助,朕便可放心了。”

“除了瑞麟,我们还必须取得一人的支持。”宋飞对同治皇帝说道,“我愿意去王爷府做说客,他如果能支持皇上,大事可成。”

重阳佳节,在养心殿,慈禧太后神采奕奕,闭目养神。恭亲王奕?、醇亲王奕?、?王奕?、文祥、沈桂芬、李鸿藻等一干王公大臣都在,年轻漂亮的宫女在倒酒,他们面前摆放着各色佳肴,山珍海味,殿内一派莺歌燕舞,身材曼妙的舞女宛若仙子,衣袂飘飘。

突然,同治皇帝站起身来,把手中的玉龙杯重重摔在了地上,啪的声响格外刺耳,那些歌女慌忙都退了出去。

随即,瑞麟带着一百多名神机营军士闯了进来,他们身穿崭新的铠甲,手里拿着最新式的洋枪。

慈禧见状,铁青着脸,殿内一片哑然肃静,肃静得有些可怕。

瑞麟走进大殿,跪下道:“禀皇上和太后,我们在恭亲王府额马厩里搜出一批军用铠甲和西洋火器,还有若干黄龙袍。据奕王府的管家和下人确认,是恭亲王不久前下令埋在那的。”

听到“龙袍”二字,奕?手中的酒杯啪哒一声掉在地上,琼浆玉液在地上缓缓流动,香味四散。奕?文武全才,当年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但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给了咸丰皇帝。慈禧对他很倚重,同时又严加提防。同治四年,编修蔡寿祺弹劾奕?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她曾免去奕?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

“奕王府那些管家和下人何在?”慈禧放下筷子问道。

“回老佛爷的话,他们已经全部伏法。”瑞麟一挥手,十几个清兵把一些血淋淋的人头扔到地上,那些大臣们顿时一片呕吐,再无心思喝酒吃饭。

“死无对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奕?环顾四周,感觉到了宫中今日的氛围非比寻常,放声大笑。

慈禧又想说话,却意外被同治皇帝打断,这在以前是从未发生过的事。她望了醇亲王奕?一眼,这个神机营的最高统领此时一言不发。慈禧好像明白了什么,也不再开口。

“恭亲王,有什么委屈喝了这杯酒再说吧。”同治皇帝指着内侍太监送上来的酒说。

奕?一仰脖子,杯中之物一饮而尽。

“好酒!老夫……”奕?一语未了,嘴角里白沫涌出,捂着肚子滚倒在地上,满地翻滚,大叫:“有毒,酒中有毒……”声音越来越小,一霎那功夫,他面色青紫,口鼻流血,蜷在地上不动了,只剩下掉在地上的酒樽咣当咣当翻滚着。

太后身边一个内侍太监壮起胆子,过去试了试奕?的口鼻,对慈禧说:“老佛爷,死了,他死了。”

慈禧站起身,望着眼前的儿子,同治皇帝目露冷光,仿佛熟悉又仿佛陌生。她喉咙像被鱼刺卡住了一样,说不出话来。

“园明园近日会修葺好,母后以后就在那里颐养天年吧。”同治皇帝板着冰冷如霜的脸道。两个内侍太监朝慈禧奔去,慈禧发现他们竟然都是东宫太后的人。

“也好,哀家就去那个地方静养吧。”慈禧叹了一口气,知道大势已去。

“母后,你知道么,朕恨,朕恨出生在爱新觉罗家,朕恨当了这大清的皇帝!你是冷血的怪物,在你眼里,朕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决断,没有自己的尊严,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是一个任由你操控的木偶,木偶……”同治皇帝突然激动地站起来,指着殿上的慈禧大声吼道。

“皇上,还有其他重要事情要办。”宋飞在一旁着急提醒。

“醇亲王。”同治皇帝抑制住内心的兴奋。

“臣在!”

“从今以后,你任内务府总管,统领总理衙门。奕?的一切职务由你代领。”

“谢主隆恩。”醇亲王奕?面露不易察觉的微笑,跪在地上,三叩九拜。

“瑞麟。”

“臣在。”

“从现在起,朕封你为神机营总管,日后你负责神机营的一切事务。没有朕的手谕,任何人不得私调禁军。”

“微臣领命。”瑞麟口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宋飞,朕封你为……太监总管,以后常伴朕的左右。”同治皇帝想了半天才说,他发现宋飞一身太监打扮,按清朝祖制,太监不能加官进爵。

“我靠,搞了半天自己做了李莲英的位置。”宋飞内心不悦,但还是磕头谢恩。

“恭亲王私藏龙袍,意图谋反,原该满门抄斩,但念其多年为我大清国立下汗马功劳,且本人已经畏罪伏法,其家人不再追究,但都贬为庶民。母后身体突发恶疾,即日起开始静养,任何人不得打扰。违者诛灭九族。”同治皇帝扫描了一下殿内的王公大臣,厉声宣布。

一帮王宫大臣们这才明白过来,同治皇帝搞政变了。?王奕?见状,领头跪到地上,口呼:“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吾皇万岁,万万岁。”文祥、沈桂芬、李鸿藻等人望着地上鲜血淋漓的人头,战战兢兢,额头直冒冷汗,也齐声附和。

“宋飞,依你看,荣禄该怎么处置?”处理完殿内的事,同治问宋飞。

“奴才建议还是保留他的官职。荣禄在神机营苦心经营多年,皇上刚掌权,急需用人,况且他有把柄在我们手里,不怕他不听话。”宋飞说道。

“好,甚合朕意。”同治皇帝笑道,“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

“回皇上,现在大清东边日本对台湾琉球虎视眈眈,南边法国人起兵越南,西边英国对西藏图谋不轨,北边沙俄对新疆觊觎已久,国家处处受人欺凌。当务之急,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尤其是海军。”宋飞以为同治皇帝问自己治国之策。

同治皇帝目瞪口呆,宋飞继续谈下去:

“军队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编制管理和军需装备上。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战术。比如李鸿章大人的淮军和旧式军队相比,装备有西洋火器,管理上也采用了现代军队的一些管理方略,但战术观念,和西洋国家差距仍然很大。所以应立即派留学生去海外学习。”

同治皇帝渐渐有点摸不着头脑,他现在想的,只是如何巩固自己刚到手的皇权。

“当然,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要强大,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在国内,皇上必须励精图治,变法维新。现在朝内文有李鸿章、沈葆桢、张之洞,武有荣禄、左宗棠、刘铭传,洋务运动必须加大力度,这样不出二十年,我大清国可以强盛。”宋飞又说了一大堆,他希望同治皇帝能维新救国。

“朕今日累了,改天再详谈。”同治皇帝听宋飞叽里呱啦说了一气,没明白怎么回事,如何强国,他还没那忧患意识。

宋飞豁然省悟,自己这是对牛弹琴,“同治皇帝以前没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我得一步一步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过了两日,同治皇帝让太监传宋飞进殿。

“听荣禄来报,京城洪门余孽近日活动猖狂,就要举办什么总堂大会,朕想派你出去看看,便宜行事。”

“啊?有这事?”宋飞原以为同治皇帝是想听自己的治国方略,没想他“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事我交由荣禄全权负责,你暗中协助他,这次务必把洪门反贼一网打尽。”同治皇帝吩咐道。

宋飞有点失望,原本以为自己帮助同治皇帝夺回大权后,就能利用未来的见识说服同治皇帝,改变历史,没想现在自己只是成了皇帝的一颗棋子,他想,“也罢,走一步看一步。万一不行,老子自己闹革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