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回三国之小乔传奇》第三十二章 大嫂王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日子很平淡,但我和玉儿、还有大嫂的感情却一下子亲近了起来。

叔父和大哥都跟着周瑜出征了,南院只剩下了周武周玉两兄妹,而周武作为留守在吴县的一员部将,白天仍是要去当值的,所以多数时候南院就只有玉儿一人,西院也只剩下了大嫂王氏。于是,我们三个寂寞的女人便常常在一起说话。

一日,我约了嫂嫂和玉儿过来吃午饭,饭后三个人又在一起闲聊。

“嫂嫂嫁到周家多久了?”我好奇地问道。

“已经九年了”,嫂嫂笑道,“那时公德十八岁,我才十六岁。”

公德是大哥周道的字,我每次听到都想笑。说起来古人取字还蛮好玩的,字跟名都有某种联系,比如“道”和“德”是近义的;还有周瑜名里的“瑜”和他字里的“瑾”也是近义的――我听过“怀瑾握瑜”[1]一词,知道瑾、瑜都是美玉的意思。

“对了,那时候玉儿才六岁呢,还是个小丫头”,嫂嫂转过头去对玉儿笑道,“现在都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该让你爹给你找个婆家了。”

“堂嫂――”玉儿脸一红,有点害羞地喊道。

我心里却在想,周道十八岁结婚,也算晚的了吧,而且成婚九年,似乎也只娶了嫂嫂一人呢,莫非周家都是情种……看到嫂嫂隆起的腹部,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脱口问道:

“嫂嫂嫁过来都九年了,怎么之前没有小孩呢?”

只见本来在微笑的嫂嫂的脸色一下子暗淡了下来,玉儿看了我一眼,又看看嫂嫂,也没有说话。我意识到我说错话了,有点尴尬。

沉默了一阵,正当我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才好的时候,嫂嫂忽然又开口了,虽然声音很是低沉:

“我……之前曾有过两个孩子……可是……都夭折了……”

我一惊。唉,看来古代的医疗条件真是不咋地……忽然一个念头跳出来,古代女人生小孩是不是很容易死掉啊……

“对不起,嫂嫂,我不该问的……”

嫂嫂摇摇头道:“没事,都已经过去了……只希望这次能为公德生一个男孩,并把他抚养成人,周家也算有后了。”

“一定会的。”我忙安慰道。

“小乔姐姐什么时候也给公瑾哥哥生个儿子呢?”玉儿在一旁插嘴道。

“你这小丫头还真爱管闲事……”我也有点不好意思了,说着跟玉儿打闹起来,玉儿一溜烟跑开了,远远地喊道:

“怎么是闲事呢,那可是我的堂侄啊……”

“先管你自己什么时候嫁人吧。”我也笑喊道。气氛又变得轻松起来了。

说起来,玉儿也该管我叫堂嫂的,不过我喜欢她叫我姐姐。

“说真的,公瑾拖到去年才成家,你倒真要快些为公瑾添个儿子才是。”嫂嫂也对我说道。

“嗯。”我低头一笑,心里感觉有点怪怪的,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之前……难道都没有人为周郎说媒么?”我忍不住问嫂嫂道,实际是想探听一下嫂嫂知不知道周瑜一直喜欢左晴的事。

“怎么没有”,嫂嫂笑道,“我听公德讲,公瑾十五岁那年,不知喜欢上了谁家的姑娘,吵着要公公派人去说媒呢,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成。不过也幸亏没成,公瑾才能娶到妹妹这样如花似玉的美人呢。”

看来那姑娘就是左晴了,我心想,继而也笑道:

“嫂嫂又在取笑我啦。可是,周郎几个月前娶我的时候都二十五了,这中间还有十年的时间呢,难道都没有再提娶亲的事?”

“妹妹没有问过公瑾?”嫂嫂又笑道。

“呃……我不知怎么开口……”我撒了个谎。

“嗯,我想可能是公公去世的缘故吧。”嫂嫂继续说道,“我听说,婆婆去世得很早,我从来都没见过她。但我嫁过来的时候,公公还在。那时候公瑾也才十六岁吧。可是只过了一年,公公便去世了。因为守孝的缘故,公瑾的婚事也耽误下来了。三年过后,公德也催过公瑾赶快成家,可是不知为何,他似乎没放在心上。再加上公瑾常在外奔波,我们做哥哥嫂嫂的也管不了他。不过看到你,我倒有些明白了。”

“明白什么?”我疑惑地问。

“公瑾才俊风流,自然要妹妹这般倾国倾城的美人才配得上啊。”

“嫂嫂,你尽取笑我,我不理你了。”我嗔怪道。

“妹妹,我可是说的真心话。你不知道,初见你的时候,你有多让我嫉妒……”

嫂嫂说得如此坦诚,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妹妹今年几岁了?”嫂嫂忽又问到。

“我比周郎小两岁,今年二十三了。”

“那妹妹年纪也不小了呢。我倒是奇怪了,像妹妹这样的美人,之前来说媒的恐怕要踏破门槛了吧?怎么也拖到现在?”

“嗯……”我有点语噻,飞快一想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所以我才会嫁给周郎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嫂嫂笑道,“这个说法倒是有趣,妹妹自己想的?”

我倒……我不会又说错话了吧……三国的时候有没有这个说法啊……

“哦,我在书上看来的……”我硬着头皮搪塞道,生怕嫂嫂继续问我是哪本书。

“是这样。我没读过什么书,以后还要多向妹妹请教了。”还好嫂嫂没追问。

“不敢。我也只是略微识得几个字。”我赶紧谦虚道。

-----------------------------------------------------

[1]出处: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估计周瑜(字公瑾)和诸葛瑾(字子瑜)的名、字都出自这句。

[2]出处:《易.系辞上》。原文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战国策》(卷十齐三)中也有类似表述:“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