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看了我一阵,想说什么,却终又没说,再次转身离去了,只留下了一个落寞的背影。我忽然觉得有些悲哀,为大嫂,也为我自己。难道在古代这种先结婚后恋爱、而且还可三妻四妾的模式下,女人就得不到完整而纯粹的爱了吗?
而后又想到姐姐,想到姐姐得知怀有身孕后那甜蜜的笑,我有些心酸。也许她是真的觉得幸福吧,因为她不知孙策和蝶衣的内情――至少,从表面上看,孙策还算是尽到了丈夫的责任。可是,我和周瑜也要这样吗?想起左晴就是一阵痛,我可是知道内情的啊……我真想回到现代去把左晴抓过来问个清楚,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低头又看到了周瑜的琴。凤求凰,长相思,慢角调,第三弦……有一点心动,可是,终又怕自己猜错……周瑜啊周瑜,你就不能讲明白点么,这也太含蓄了吧,简直就是在折磨我……
转眼五天过去,已到除夕了。这几天我一直躲着孙策没有去将军府。其实我对于孙策的不满,并非仅仅因为他没让周瑜回来而已。我听说,早在攻下皖城之前,孙策就封了周瑜为江夏太守。可是这只是一个虚名,因为实际上的江夏太守正是孙策一心想剿灭的黄祖,这次孙策虽然取胜,黄祖却跑了,所以周瑜的江夏太守,仍然只是一个虚名。
而孙策真正攻下的江东六郡[1],却几乎全封了自己的亲人为太守。会稽太守是孙策自己。丹杨太守是孙策的亲舅舅吴景。吴景虽然在孙策还跟着袁术的时候就任过丹杨太守,可是周瑜的叔父之前在袁术手下也任过丹杨太守啊……孙策封了自己的舅舅为丹杨太守,这次新攻下豫章、庐陵二郡,却丝毫没有补偿周瑜家族什么,而是把自己的堂兄弟孙贲、孙辅分封了这二郡的太守。既然周瑜不是庐陵太守,干嘛让周瑜留守在庐陵巴丘啊……而吴郡太守朱治,虽现在还不是孙策的亲属,但听叔父讲,孙策曾许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朱治的儿子[2],所以也算是未来的亲家吧……
六郡中,只有庐江太守李术不是孙策的亲属。其实,孙策攻下皖城,原庐江太守刘勋败逃之后,我曾以为孙策会封周瑜为庐江太守的,因为周瑜是庐江人,周氏一族在庐江郡颇有威望。可是孙策最后却上表朝廷要封李术为庐江太守,让我觉得有些费解。不过这个问题我从没问过周瑜,更没问过孙策,我不想在他们两人之间搬弄是非……我原猜想也许孙策是要把周瑜留在身边,才不让他当庐江太守的;可是现在看来,他不一样把周瑜抛在巴丘了吗……难道,孙策真的因为蝶衣的事,对周瑜有了芥蒂么……
但既已到除夕之夜,将军府终还是得去的――我收到了家宴的请帖。不过也好,我总不能连爹娘和姐姐也一直躲着不去看望。
这次的家宴比上次在皖城的更为盛大,一来是因为过年;二来自然是因为孙策打了胜仗,从此江东基本平定。宴席上,大家欢声笑语,觥筹交错,好不热闹;虽然在座的都是家人和亲友,爹娘也坐在一旁,只是,看着身边空空如也的位置,我却倍感失落――其实仔细想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穿越过来的我,爹娘并不是真正的爹娘,姐姐也并不是真正的姐姐,只有周瑜,与我有过同牢合卺、解缨结发之礼,是我真正的夫君,也是我唯一的家人……
“各位,我还有两件喜事要告诉大家。”谈笑间,孙策忽然发话了,仍是高高在上地坐在首席。于是众人们都安静下来。
“第一件,过完年,季佐就年满十五了,也该成家了。曹司空有意与我孙家联姻,我已答应为季佐聘娶曹司空的侄女为妻,明年春天成婚。”
曹司空?那不就是曹操嘛?孙家要跟曹家联姻?我忽然想到了赤壁之战……不过,孙策为自己的亲弟弟孙匡娶亲,曹操要有诚意,就该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过来啊,只嫁侄女,莫非是有先见之明?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没有到了适婚年龄的女儿……众人们听了,倒是连连给孙匡道喜。
“第二件,曹司空有意为其子子文聘娶我孙家的女儿为妻。我已与伯阳商议过,就让娇儿嫁过去吧。婚礼也在明年春天进行。”孙策继续说道。
伯阳是孙策的堂兄孙贲的字,孙娇是孙贲的女儿。我一听曹操居然要为他的儿子曹彰聘娶孙家的女儿,倒也算是有诚意啊;不过孙策只嫁了个堂侄女过去,连亲侄女都不是,看来孙策更有先见之明……我暗笑。但仔细一想,孙策的妹妹、女儿、侄女之中,好像年龄最大的就是香儿了;香儿还未满十岁,嫁堂侄女,也算是不得已吧……于是众人们又忙着给孙贲道喜。孙贲领着娇儿谢恩,我一见那小姑娘,惊得说不出话来――她看上去最多也不过十一二岁!
曹操位列三公,这次主动与江东联姻,看来孙策的举动的确是引起他的注意了。孙家与曹家又是娶媳妇又是嫁女儿,表面上是双喜临门,但可怜了娇儿,小小年纪,就因为政治联姻,要离开父母,离开家乡了。还有曹家那位没见过面的女孩,她和娇儿可曾知道,多少年之后,一场著名的战争,将让她们的父兄和夫君,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我不禁又有些感叹古代女子的命运……
“我们孙家好事连连,真是可喜可贺”,只听坐在孙策身旁的徐姐姐笑道,“妾身愿为将军歌舞一曲,以助酒兴,如何?”
“好――好――”还没等孙策回答,底下的众人们已经先嚷开了。听阿蛮讲,姐姐也很会跳舞,只是姐姐现在身怀六甲,看来这个风头只好让徐姐姐抢去了。我看了姐姐一眼,只见姐姐面带微笑,倒是没有任何不快的样子。
“嗯,你去吧。”待众人们的嚷嚷声稍稍平静下来,孙策对徐姐姐点头道。
在乐班的音乐伴奏下,徐姐姐盈盈起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看着徐姐姐的舞姿,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曹植《洛神赋》中的句子来――只是这个时候,《洛神赋》恐怕还没问世吧。没想到徐姐姐的舞跳得这么好,我暗地吃惊了一把――就凭这一点,想来孙策对于徐姐姐还是有几分宠爱的,不然也不会连生三个孩子了。我不禁又忧心地看了姐姐一眼,我还从未见过姐姐跳舞,不知比起徐姐姐来如何。再瞅瞅孙策,只见他正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佳人,目光有些迷离。众人们也是看得如痴如醉,一曲舞毕,无不赞叹。
“徐夫人的舞姿如此精妙,实在是让我等大开眼界。”开口的是一旁的周道。因为大嫂临盆在即,行动不便,并没有参加今天的家宴。我以为周道也不会来的,没想到出门的时候他也出现在门口,说是孙策既然请他了,不好推迟,只需到时早点回家即可。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嘱咐下人们好好伺候大嫂。
“公德过奖了。”徐姐姐谦虚地答道。
“在下听说乔夫人也擅长跳舞,只是现在乔夫人怀有身孕,我等无缘一饱眼福”,周道继续说道,而后又转过头来,看着我道:“不过弟妹的筝艺也堪称一绝,何不为大家弹奏一曲?”
我闻言一愣,一下子有些尴尬。我当然记得我前几天晚上才说过的话,周道不是在故意为难我么……我盯着周道,周道立马把目光移到了别处。
“是啊,小乔的筝艺的确是无人能及”,姐姐也对我笑道,“妹妹,在座诸位协助将军平定江东有功,你就为大家弹奏一曲,算是替姐姐答谢各位吧。”
唉,姐姐不知我曾对周道说过周瑜回来前再不弹筝的话,此时这样说,无疑是让我更加为难。
“我……我许久未曾练习了……”我搪塞道,一时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借口。
“嫂夫人是不肯给我们面子,还是怕徒有虚名?”坐在对面的孙权忽然冷冷地说道,让我有些上火。看看孙策,他正在喝酒,既没同意,也没反对,好像不关他的事一样。
-----------------------------------------------------
[1]从初平二年(《三国志》中为初平三年)孙坚去世,到建安四年年末,孙策在不到八年的时间内已取得了包括吴郡、会稽郡、丹杨郡、庐江郡、豫章郡、庐陵郡在内的江东六郡,为以后的东吴政权奠定了根基。
[2]《三国志•吴书十一》中记载,孙权把孙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朱治的儿子朱纪。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