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回三国之小乔传奇》附录1 闲话厕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周礼》记载,我国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在路边道旁建有厕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厕所的国家之一。《左传•成公十年》曾有“晋侯如厕,陷而卒”的记载,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次如厕意外,同时也成为中国厕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的明证。

记得当年中学语文课本里《赤壁之战》中有一句“权起更衣”,文后还正儿八经地注释道“更衣”就是上厕所。那么为什么把上厕所叫做“更衣”呢?据《晋书•刘?传》,刘家的厕所装饰得富丽堂皇,香气扑鼻,并且有十几名婢女准备好了新衣服站在门口侍候,上完厕所出来就要换新衣。汉晋相距不远,想必是时风如此。

汉代厕所常与猪圈相联,以使养猪,积肥并重。汉代《说文》一书中就称“猪圈为厕也”。考古学家从众多汉墓出土的陪葬品中,也发现多件猪圈、厕所一体式的陶器模型。汉代临安有专人收集粪便。已经具有了行业的性质,这也是公共厕所的一种。

说到厕所,再顺便说说“厕纸”。造纸术是中国早在汉代的一大发明,但是直到元朝,纸才被运用到了如厕上。后人揣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厕的卫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南唐书.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这堪称是礼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了。

从古至今,除了我们常用的“厕所”外,它还有一大堆“别号”:比较通俗的有茅厕、茅房、一号、后门等;文雅一点的称之为便所、厕屋、厕轩、厕溷、溷、圊等。现在国人用得比较多的“洗手间”来自美语“washroom”。另外,有的叫法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比如叫“西阁”,是因为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厕所应该建在住宅的西侧;佛寺里的厕所叫“解忧室”,正合佛家解脱之义;韩国宫庭的厕所恐怕拥有全世界最有诗意的名字:梅雨间。只是一解释诗意就荡然无存了:梅指的是大便,而雨则是小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