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苍凉东北》十二 日本孤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5年秋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战俘,绝大部分都被苏军押解到苏联远东地区,这些日军战俘在荒凉的西伯利亚地区做苦工,过了将近四年的流放生活,又死去了将近十分之一,剩下活着的在1949年也都被遣送回日本。

在中国东北还有一部分日军战俘没有去苏联,还有大量日本移民,1946年在中国东北的葫芦岛港,又有一百多万日本人也被日本和美国的船只接回日本。

1945年秋天在中国关内受降的日军战俘约一百三十万,另外还有许多日军家属和日本移民,他们在1946年都被中国政府有组织地遣送返回日本了。

中国政府不仅给予日军战俘古今中外最好的战俘待遇,而且中国政府还主动放弃了日本应该补偿中国的巨额战争赔款。

当年一百多万日本人陆续集聚在东北辽南的葫芦岛港口附近,中国政府和当地老百姓,都参与救助这些日本难民,尽量解决他们的食宿和治病问题。

1945年秋天日军投降之前,日军细菌部队将研发细菌武器的样本都投放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致使在1945年秋至1947年大约两个年度的时间,在中国东北爆发一场霍乱、鼠疫、痢疾、炭疽等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土不被感染流行传染病,特别要求从中国东北回国的日本人,在蹬船之前必须都要做传染病检疫和注射传染病疫苗,否则就不准上船。中国政府只好出钱为这些日本难民作了防疫处置。当时的日本政府和日军战俘,还有大量的日本移民,他们对中国政府和救助他们的中国老百姓都表示千恩万谢。

虽然当时日本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等方面都要比中国更为发达,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国是落后国家。可是就在1945年和中国东北这个地点来说,显然中国人要比日本人更为淳朴和善良,更为人道主义一些,就连当时现场的日本人也都承认这一事实。当时有一些日本难民都说出了肺腑之言:

“那些善良的中国人这样热心地来救助我们,如果反过来的话,日本人就很难能够做到,┅┅。”

实事求是地说,日本人并不是天生就没有人性,日本人二战时期对其他民族的残酷掠夺和杀害,是出于当时法西斯国家所共有的错误理念,就是种族优越论。用现代基因学理论来说,中国人和多数日本人在人类基因组合上是很一致的,显然都是同一祖先,多数日本人的祖先都是来自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都是属于蒙古人种。可是在日本,一直没有彻底认识和批判这个种族优越论的错误理念。

如果纵观全世界的历史就会发现,所谓现代文明的发展,并没有使得发达国家的人们变得更为善良和纯朴,相反那些发达国家的人们会变得更加冷漠无情,更加残酷暴力,大规模地去杀人,恣意毁坏自然环境,┅┅。人类的文明这样发展下去,到底会将人类变成什么样子?!其实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哲学家,对人类现有的文明发展都是抱有怀疑的态度。

还有成千上万被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因为各种原因使得他们没能回到日本,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只有少数具有技术专长的男性。儿童中也多数是女童,男童很少。这些被遗留的日本人就只有融入了中国社会。

中国人虽然仇恨日本人,可是对困境中的日本妇女和儿童,绝大多数中国人竟然仇恨不起来,还是给予救助。被抛弃在中国的六、七岁以下的日本孤儿,都被中国人收养,并且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留在中国的日本妇女都是年轻妇女,她们都和中国男人结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他们又都陆续返回日本,可是还有已经和中国人婚配的部分日本妇女就长期留在中国了。佐藤夫人后来嫁给中国人,她就取名叫做李百合,她就长期滞留在中国东北了,最后就在中国东北去世,她临去世时就主动要求儿女们,将她和中国丈夫合葬在中国东北长春市的一个公墓里。

1945年秋天在那些日本人的危难时刻,可怜的日本妈妈做事方法也不尽相同。佐藤夫人是理智的妈妈,她将女儿送给中国人,又换来粮食,又能经常去看望女儿。可是有的日本妈妈就是坚决不肯将孩子送给中国人,最后让孩子就饿死或者病死在自己怀里。也有的日本妈妈狠心地将孩子抛弃在荒野里或街头上,甚至还有的日本妈妈就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但是多数日本妈妈是很明智的,她们将孩子卖给或送给中国人是最正确的选择。

还有一位日本妈妈,她的丈夫是一位日军的高级军官,在1945年秋天丈夫成了苏军的俘虏。走投无路的妻子,她抱着五岁的女儿,来到长春市当时比较繁华的商业区永春路。她并没有说要卖掉女儿,只是说希望能有一位好心的中国妇女,能领养这个可怜的日本女孩儿。人们看见她们在那里徘徊大半天了,也没吃东西,只是在附近人家讨了一点水喝。

终于有一位中国妇女同意接受这个孩子,可是五岁的小女孩儿懂事了,她幼小的心灵充满着恐惧,她不想离开妈妈。她绝望地大声哭叫着、拼命地搂住妈妈的脖子不肯放开,哀求着妈妈不要抛弃自己,┅┅。日本妈妈无可奈何地哭泣着,劝说着孩子,可是孩子越发恐惧地抱住妈妈,……。最后日本妈妈撩起孩子衣服的后衫,露出女儿娇嫩的肌肤,妈妈亲吻着女儿的后背,用面颊抚mo着可爱的女儿……,突然!这位日本妈妈在孩子后背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孩子发出凄惨的喊叫,鲜血从女儿后背流了下来,日本妈妈满脸的泪水与鲜血混在一起,由脸上流到脖颈上,似乎是狠心地咬下一块皮肉。女儿惊惧地看着满脸血污的妈妈,从没见过妈妈的面孔是那样扭曲着,是那样的可怕,可怜的日本小女孩大声哭叫着终于投入那位中国妇女的怀抱,┅┅。这位面容凄惨的日本妈妈又跪在这位中国妇女面前,并且从怀中掏出一块金光闪闪的怀表,她双手过头地举着那块金光闪闪的怀表,带着哭声说:

“请您收下这块金表,您领养我的女儿当然会付出比这块金表要高得多的代价,这支表只能代表我的一点心意,请您一定收下!”日本妈妈哭泣着说。

中国女人看着可怜的日本妈妈,她充满同情地说:

“你现在很困难,你自己留着用吧,这个东西对我没有用处。我没有孩子,今后这孩子就是我唯一的女儿,你放心吧!我会待她就像亲女儿一样!”

可是这位日本女人固执地跪在那里,双手过头地举着那块金光闪闪的怀表不肯起来,并且哭泣着坚持说:

“请求您一定要收下!实在对不起了!┅┅”

这位善良的中国妇女实在僵持不过,就收下了这块金怀表。这位日本妈妈心中永远记住了这条街的名字和位置,附近还有一个高高的水塔。

日本女孩儿和其他中国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她中学毕业后进工厂,接养父的班儿当了一名工人。在当时的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政策声称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分子则是被改造的对象,一些老工人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一定非得上大学去当知识分子不可。所谓接班就是父亲或着母亲因为年纪大了,可以在工作单位提前退休,子女就可以接替父母,去父母工作过的单位去就业上班,这是照顾职工子女就业的一种途径方式。

1983年这位日本女孩已经是一位四十三岁的妈妈,她已经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啦。她的小女儿叫‘妞妞’,这是中国一个很通俗的小女孩儿的名字。小妞妞在白天就放在妈妈所在工厂的托儿所,从她上下床的灵巧而敏捷的动作,从她对阿姨和小朋友的交往能力,从她聪慧的眼神儿,大家都认为小妞妞聪明又可爱。

妞妞妈的养母过早地去世了,养父后来也患上了脑血栓。也许妞妞妈上班太忙,又要扶养两个孩子,这位日本孤儿并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养父。养父只好到河北老家的弟弟那里去了,养父临去世之前还想再见到养女一面,可见养父对养女还有较深的父女感情。也可能是因为养父的老家在关内,路途遥远,养女也没有去见养父这最后一面,这个日本女孤儿没有能够给养父送终。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很困难,在别人看来,妞妞妈对养父母做得还不是尽如人意。

1983年这位日本孤儿,也就是妞妞妈作为赴日本观光团的一个成员到了日本,这种观光团就是专门为日本孤儿到日本确认身份的组织。当她说明了养母家的住址和她的年龄后,还交出了那块金怀表。第二天接待人员提出要求看她的后背,两个日方接待人员用手指点着在她后背上的一个斑痕和所在位置,那是明显的用牙齿咬过而留下的斑痕。日方接待人员给妞妞妈裸露的后背照了像。这位日本孤儿忍不住地哭泣了,她又回忆起那可怕的年代,她现在才明白日本妈妈那样凶狠地咬她,并不是要抛弃她,而是要留下皮肤上的印记,准备日后认领她,于是她很顺利的被确认了日本孤儿的身份。因为她爸爸是原日本关东军的高级军官,据说是一位甲级战犯,所以这位日本孤儿受到日本政府特殊地优待,她又被高级小轿车接到另外的高级宾馆。可是她并不在乎这些,她非常渴望见到生身母亲和其他亲人。

其实妞妞妈的日本妈妈与几个哥哥回到日本国后又进入日本上层社会,他们从商或从政,都已经是大富豪。妈妈和哥哥给了妞妞妈很多财产,房子、汽车、存款,还有一处在XX国的日本国外银行也划归在她名下。

妞妞妈和她的中国丈夫、一对儿女都来到日本。但是妞妞妈却一直没有实现与生身母亲相见的愿望,生身母与其他日本亲人始终没有让她相见。这位日本女孤儿怀着难以理解的复杂心情,还是接受了这扭曲的日本式亲情!他们全家四口人还是定居日本了。

留在中国的日本男孩孤儿较少,这里也有一个日本男孩孤儿,当年日本母亲背负着他,还领着哥哥,随着一队日本难民向东南方向逃去,当他们从长春市区中心逃到城市东南方向二道区东盛路附近时,日本妈妈已经疲惫不堪了。日本妈妈终于认识到,要想让孩子活命,只能将小儿子送给中国人。他们来到路边,终于找到一位小买店老板,那时称为小铺掌柜的,小铺掌柜看上了这个四岁的日本男孩,他给了日本妈妈一些点心饼干、咸菜和开水等食品。日本妈妈流着眼泪对小儿子说:

“你和这位叔叔到街对面去买冰糕吧!妈妈在这里等着你!”满脸泪水的妈妈恋恋不舍地拉着孩子的手说:“孩子!不要忘记妈妈!”她还是不得不放开儿子的手,最后还是终于说:“孩子!跟叔叔去买冰糕吧!”

中国叔叔抱起又渴又饿的日本小男孩儿到街对面去了。叔叔给孩子买了冰糕,也就是冰淇淋。又饥又渴的孩子大口的吃着,又拿着两窜冰糕要给妈妈和哥哥。可是当他和叔叔再回到街对面时,却不见了妈妈和哥哥,日本男孩见到周围全是陌生人的面孔。可怜的日本男孩哭叫着喊着妈妈,那充满泪水的双眼睁得很大,在四处寻找妈妈,日本男孩嗓子哭哑了。养父又去抱他,被他拒绝了,他觉得是这个男人欺骗了他,最后是养母将他抱回家,日本男孩儿当晚就发高烧、说胡话,┅┅。

日本男孩长大成人并且成家立业了,他和妻子、儿子、女儿、养父、养母和睦的生活在一起。他也是接爸爸的班儿,在副食商店当采购员。那时期中国处在贫穷时期,可是他家并不很缺少副食,可是细粮就很少。那时候东北老百姓只定量供给很少的细粮和副食。养母偏爱儿子,只给上班的儿子带细粮饭盒,可是在上班的路上儿子将细粮饭盒又换给了媳妇。媳妇和丈夫不是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媳妇和同事们在一起吃午饭时说:

“我的婆婆偏心,只给儿子带细粮饭盒,可是刚出家门,我就把细粮饭盒换了过来。我有一次提前回家,看见婆婆领着孙子吃点心,婆婆没让我吃,我也不客气,我上前拿了一块就吃。”

大家听了都哈哈笑起来,有人说:

“给你爱人和你孩子吃好东西,你也眼气呀!?”

“给我男人和孩子吃好的,我倒不是眼气,我就是看不惯婆婆对他们太偏心。”她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1982年日本男孩孤儿随着一个赴日本观光团来到日本,确认日本孤儿的身份后,他的日本哥哥不让他带养母来日本。他们亲兄弟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弟弟坚持要带回养母,否则他宁肯不回日本。弟弟遭到哥哥的训斥,哥哥要弟弟知道自己是大和民族的子孙,要放弃和劣等民族的关系。可是这个日本孤儿却对哥哥和其他日本亲人说:

“我的养父和养母都很善良,又很勤劳,他们对我非常好。我在中国读书长大,有许多中国同学比我学习成绩好,比我聪明,我还有许多中国朋友,我们都有很真挚的关系和感情,我从来没有将他们看作劣等人。我被抛弃在中国,是养父母将我抚养成人,我和养母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母子真情。我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者造成了这历史的灾难,我宁肯不回日本了!希望能得到你们的谅解吧!”

最后这位日本男孩孤儿和全家人还是得到日本政府和日本家人的接纳。他们没有和日本家人住在一起。据说他对养母还是非常孝敬。

还有一位日本妈妈,她领着两个女儿在一群由日军和家属组成的逃跑队伍里。日军一面有组织地阻击苏军,一面有组织地逃跑,他们逃到荒郊野外。苏军遭到伏击伤亡后,又调来了坦克,大批苏军包抄而来。日本指挥官觉得是无法逃脱了,就下命令,让妇女们先杀死自己的孩子然后自杀。这些可怜的日本年轻妇女们都在执行着指挥官的命令。一位年轻的日本妈妈用颤抖的手拿着刺刀,用力刺入了小女儿的身体,小女儿挣扎着惨叫着倒下了,眼睛却一直睁大看着妈妈。妈妈用力拔出带血的刺刀,回过头来,却看到六岁的大女儿逃跑了。六岁的女孩本能地逃跑了,可是当她回头看妈妈时,看见妈妈并没有追赶她,只见妈妈双手握着刺刀,用力地将刺刀刺入妈妈自己的腹部,女儿又哭叫着跑回妈妈身边,哭喊着妈妈。这时妈妈还没有死去,妈妈忍着疼痛有气无力地说:

“可怜的孩子啊!你就躺在妈妈的身边┅┅装死,等人们散去后你再去逃生吧!……”可怜的妈妈说着,就凄惨地死去了。

女儿按着妈妈说的去做了,她闭着眼睛躺在妈妈身边。她听见自动步枪的吼叫声和人们的哭喊声浑成一片,坦克车放着火炮,轰鸣着开过去了,日本女孩儿被吓得紧紧地抱住妈妈的一只手臂昏死了过去,┅┅。当她再醒来时,看见山坡上、山谷里、遍地的草丛中都是尸体……。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东北吉林省的西部地区,母女们是日本驻军的家属,那里还有日本农业开拓团的日本移民。后来这位日本女孩儿被一户中国家亭所收养,女孩儿读书很努力,养父母就供她到大学毕业。女儿长大后工作、结婚、生儿育女,八十年代末也回日本会见了亲人,她见到了只身逃回日本的爸爸,她对爸爸讲述了可怜的妈妈凄惨地死在中国的经过……。

流落在中国东北的每个日本孤儿,都有自己的辛酸经历和催人泪下的故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