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虹日映血》第十四节 百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一天周培公来到丁勉这里。看着周培公满脸笑容,身着崭新的官服,丁勉感到这人果然飞黄腾达了,上前拱手贺道:“恭喜周大人得偿夙愿,祝周大人步步高升。”心里盘算着这人应算一个靠山了。

周培公还礼道:“为兄今天特来向小兄弟致谢,蒙圣上恩宠,为兄现已是兵部主事了,眼下在图海将军帐下行走。要不是当日小兄弟你先出手相助,后又多方关照,我周培公也不会有今天。他日兄弟用的着哥哥的地方,为兄定当全力相助。”

丁勉道:“周大人您客气了,大人您原就是人中翘楚,这满腹经纶是定要见天日的。说句冒昧的话,周大人才学得以施展,可是得意呀?”

周培公道:“惶恐之致,惶恐之致。我说小兄弟,你我还是以兄弟相称,别生分了。我看小兄弟你才是当世奇人,处处神思妙技,堪称神人。只是你无意仕途,实是可惜啊。”两人说了一会儿,周培公起身告辞,临走将自己的住址告诉丁勉,叮嘱他一定要去看他,这才离去。

再说端敏公主自从上次去过丁勉那里,震动很大。一是觉的丁勉太神奇,什么都会,无所不精,做的、说的处处称奇,长相模样也是引人。二来想起丁勉对自己的态度,很是烦闷。自己好不容易到了他那里,公主驾到,若在别人都觉得无比荣光,可他竟像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走了也不挽留,太可气了。又想到雯玉美貌,不禁有些泛酸。是呀,人家整日有漂亮表妹陪着,当然想不起别人了。她把从丁勉那里要的东西拿给康熙看,康熙虽道惊奇,但他见多视广,再者都是些玩物,也都不太在意,只是望远镜着实研究了一番,也没看出所以,原想留下再请人研究,无奈公主闹着不行,也就罢了,但心中已有了丁勉这个人。

康熙近日听御前侍卫图海说他在闹市里见到一个卖字的书生叫周培公,说此人对排兵布阵,两军对垒颇有研究,故而收入府中。康熙召入一见,觉得此人文武韬略,样样皆通,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才,就升他为八品兵部主事,让他跟图海一起开始研究今后作战的一些战略战法问题。问起为何不去应试科举,周培公将自己入京应试的前因后果一一道来,又说起在京里曾受过这城里“仁济堂”的少东家丁勉的照顾。他这一说又让康熙想起从端敏公主那里也听到过丁勉这个人。康熙问起丁勉的一些情况,周培公把丁勉的所作所为和神奇之处一一说了,并说这个丁勉整天搞些奇技淫巧有些痴迷了。康熙觉得一个郎中能让周培公如此评价,此人也是一个奇人了,哪天也要会他一会。

一天晚上丁勉正在整理自己的实验记录,师哥叶天世来了,他进到屋中就对丁勉说:“师弟,知道你忙的很,可有件事情心里总觉得有些板滞,这些天做事总有些心不在焉的,想想还是来问问才是。”

丁勉道:“有何事情?师哥尽可问就是了。”

叶天世道:“前些日那个病人说是肚子叫痛数日,看看就要不救。这病原就常见,都说是肠子堵了,此病多是不治的。未曾想师弟却说他是患了阑尾炎,是肠子上还有一个尾肠病变所致。且师弟像早已想好似的做了手术,治了恶疾。师弟,你怎知这人的肠子上还有一个尾肠?你怎知他这病是由此引来的?这些像是爹爹没讲过的。”

丁勉闻言知道师哥对自己有些怀疑了,想想以师哥的为人秉性,想必他只是要问一下这个疾病的究竟,不会有其他什么别的念头。是呀,来到这个时代发现这时科研水平还不是一般的差,人体中一些基本器官都不清楚,各器官的的位置不准确,更不用说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了。而这些知识自己在中学生物课中都背过,可近来自己尽想着建医院了,把这事儿给忘了。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自己现在对诊病用药只是初窥门径,短期内要想有大的长进也不可能的。自己应该把这些人体的基本组织和一些基本病变告诉师傅和师哥,以他们的医学的水平,他们一定会把这些知识很好用在治病过程中去的。这样“仁济堂”的医疗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不也就实现了自己造福社会的目的了吗。想到这里,他对叶天世说:“师哥,前些时为了制「麻沸散」,我看一些医书,见到古时明医华佗曾用开刀的方法治病,想想确也有他的道理,故而也就用些心思。在用实验「麻沸散」时曾解开了一些动物内腔,观视多时才知道一些器官的细微。也正是那日见那乔雨楼的症状,灵机想得他可能是肠尾病变所致,所以才有了开刀手术之想。这些天尽想着建医院的事情了,把此事给忘了,我正说过些时将我集的一些心中念想写出让师傅和你们看看呢。”

叶天世闻言惊奇之中又有些惊喜,他是一个沉迷于医道的书生,也知道自己这个师弟历来想法精妙,不同凡人。眼下听到他要把一些念想写出来告诉自己,自然是大喜过望。他再三叮咛丁勉早日写出来,也好让自己些多些长进,说了他就告辞离去。这样丁勉又多了一件事情,他把自己在中学中学的一些基本人体和医学知识总结出来,一点点的告诉了师傅他们。果然,由于对人体结构和一些基本病变有了进一步认识,师傅几个人的治病水平大幅提高了,“仁济堂”的名头越来越响了。

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医院的事情基本平稳了。由于病人越来越多,师傅和师兄都忙的不可开交。“仁济堂”不仅医术好,而且银子赚的也是钵满盆溢的。丁勉每走到医院的门前,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越来越多的游商小贩,心里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做。因为整天都很忙,丁勉很少到街上走动,可这几天他突然有了逛大街的习惯,走在前门大街上,看着街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每个店铺里人都不多,买过东西出了铺子的人匆匆就走了。猛然间他有觉得自己总在想的问题有了答案,我应该开个百货商店呀!现在的人正在小农经济中生活,需要什么东西就直接去买了,没有逛商店的习惯。若是自己能把京城里的一些主要货物集中在一起,在配以良好的消费环境,就会带动整个社会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现在选址、卖货都有经验,资金也好解决。只是这一次得想办法自己干,一来师傅和师兄都在为医院的事情忙着。再说师傅虽然待自己像亲儿子一样,但现在这种不清不楚的干法究竟不能明确自己的利益,借这个机会试一试看师傅会怎样处理自己的利益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进货问题,现在是小农经济时代,多数东西都只是一家一户少量生产,自产自销,商品流通慢而少,流通渠道单一,如果把人们日常消费的物质集中起来销售必会带来一次商业的革命。进而还可组织大规模生产,这样又会带来手工业和工业的发展,这样不就实现了自己带动社会进步的目的吗!可进货到那里进?进什么?当前的行情如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解决,这事要当着大事来办,马上办!想到这里丁勉要马上回家开始计划此事,抬头一看,自己刚才只顾想事,这已走过家门多时了,不禁苦笑了一下,急急转身回到家中开始准备。

丁勉和叶先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叶先生想了一天。第二天他问丁勉需要多少钱,丁勉说现在还不好定,恐怕要十万两以上,叶先生答应了丁勉的要求,他让丁勉按自己的打算做就是了。资金问题初步解决后,丁勉开始考虑进货问题,他想起二太太娘家是开大布庄的,他回到舅舅家让二太太带着回到她的娘家去了解以下他们经营的情况。

这“丰锦福”蔡家早先只是个小布商,原就想将女儿嫁到官家也好以后有个靠山。虽然美貌的女儿到陈家做二房,但蔡家的生意却是越做越大,女婿的官也是越做越大。蔡家人更觉得这棵大树下就是好乘凉,因此对陈家是感恩戴德,必恭必敬。今日见女儿领着丁勉到来,自是热情招待。

丁勉说明来意之后,蔡家老爷将“丰锦福”的买卖过程简单说了。原来明清时期纺织业是比较发达的,主要是江浙一带且已有相当的规模,京城的布匹特别是绸缎主要来源于江南。蔡家生意大,已控制了京城里十分之六七的货源,有专门的采购部门,在江浙都设有分店堂,在京城里的铺子也有十几间,生意十分兴隆,现已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布商了。

蔡家老爷是知道丁勉的,这位陈家的外甥是个神奇之人,把个“仁济堂”做的是红红火火,加之陈家二小姐经常和丁勉在一起,丁勉也是常来的。只是今天来过问布店经营的事情,蔡老爷问道:“不知勉少爷问这些事情有何打算?”

丁勉原就想让蔡家帮忙,最好是合伙干,这样自己的统筹计划能力和蔡家的流通渠道及资金相结合就能尽快把百货业做强做大,商业帝国由此可建立起来了。他将计划告诉蔡老爷,蔡家老爷一听是个好主意,忙问了资金、选址等细节问题。丁勉说自己已经想好了,自己这边负责选址、筹划和选择买卖的货物品种,并计划每月有十分之二的新百货上市,届时许多货物会引起轰动甚至带来整个行业的大变革。而蔡家负责进货的环节,由于进货数量大、品种多,因此现在就要开始培训人员,把各地分铺的人招回分批培训,京城这里更要开始做起来,同时各地要将本地的特产或主产汇总上报,看京城能否制出?成本如何?若要往京城运是否合算等事情。说到资金问题,丁勉说开始想开的小一些,路子熟了以后一举做大,这样一开始需要的资金不多,等到第二期开始做的时候要尽量的大。他提出蔡家的资金不能到一半,丁勉说自己要做大掌柜,每半年按出资比例分红。

丁勉的一番话让蔡老爷和一旁的二太太目瞪口呆。一会儿蔡老爷回过神来,仔细想想丁勉的话,觉得这些想法太新奇了,自己做布匹生意时常想着那种生意可能更赚钱,这种生意可能更有利,但都没敢做,总觉得隔行如隔山,怕赔了。今天丁勉说的好多正说在自己的心里去了,特别是丁勉说会带来行业的变革更让他深信不已,因为他已经在京城附近开始买地建场,准备用江南的工艺织布了。虽然对丁勉做大掌柜的说法有些不悦,但细想一下“仁济堂”近来的发展,料想此事做成的可能极大。他是有备而来,自己另做也可能做不过他。况且他还每月有十分之二的新品种上市,这位少爷多有神奇之举他是清楚的,料想跟他做错不了。还有重要的一点,他是陈家的外甥,今天又是女儿带他来,陈家这个靠山一定是要傍的。当下蔡老爷愿意按丁勉说的方式进行合作。丁勉说过几天自己拿出个方案来,大家细细商议一下就可以开始实施了。临走丁勉让蔡老爷将“丰锦福”能干的管家和伙计给自己介绍两个,以后好联络和调配,蔡老爷将“丰锦福”负责对外的管家蔡庆和两个能干的伙计调由丁勉使唤。丁勉和二太太告辞回去。

走在路上的车里,二太太问丁勉做百货真能赚钱吗?丁勉说赚钱是一定的,舅舅若要愿意也可以入股。二太太说道:“我回去跟你舅舅说一说,勉儿,你小心点身子,莫要太操劳了。”

回去后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张德地,张德地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丁勉请他把现在百姓所常用的生活物品和经常买卖的东西汇集一下,以后好对照着去准备。另外还让他想一想现在哪些东西可以生产,哪些货物通过努力可能做出来或从外地运过来,想的越多越好。

这个张德地的一省巡抚也不是白当的,加上这两年获罪在家,也吃了些苦处,对世事也有了不少新见解,自然知道百姓眼下所需所要的东西。过了十几天,他把衣、食、住、行所需吃穿用物,各种货物的产地,京城里物品的基本情况,洋洋洒洒列出了个二十八页的单子。另外还提出了不少自己对办商场的见解。丁勉好心劝他入股,他再三的推脱了。想是怕受影响,丁勉也没再多劝。

丁勉这一段派出不少伙计对京城里的各种商铺和作坊开始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查,他要了解当前京城里总的消费情况和生产水平,以对自己建立商业帝国定个准调。这样药铺里的伙计加上蔡家派来的几个人都让他支的整天在京城里四处奔忙着。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