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末年,洪水、大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此外,王莽的改革失败再一次加剧了西汉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就在全国各地造反运动遍地开花,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有一支义军在南阳舂陵乡正式宣布起兵,反抗王莽的统治。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便在其中。
刘秀,字文叔,汉景帝七世孙,长沙定王刘发嫡系子孙。按照刘氏族谱派算,顺序是:景帝生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生舂陵节候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钜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刘钦娶湖阳樊重的女儿为妻,生有三子:长为刘縯,次为刘仲,再次为刘秀。
按照刘氏族谱排,刘秀这一支虽然名义上也是皇族后裔,但从上面可以看出,刘秀这一脉应该算旁支的旁支,与西汉王室正统的关系已经拉到了十万八千里的差距。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刘氏子孙的数目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量,尤其是到了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汉书◎平帝纪》记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由此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
和很多帝王一样,刘秀出生的时候也有不同寻常的现象发生,据说当时红光照满了整个屋子。《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班固的《评论》论说:“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而且当时刚好有稻谷一茎九穗,因此取名为“秀”,意为“一茎九穗,秀出斑行”。刘秀九岁的时候父亲刘钦便去世了,所以一直寄养在叔父刘良的家里,长大后特别喜欢种庄稼,性格温顺,做事谨慎细心,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刘秀年少时,赶上了王莽兴办学校的大潮,进入长安求学,师成中大夫许子威,学习尚书。
在那里刘秀结识了许多后来帮助他创建东汉王朝,成就伟大帝业的人,比如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一的邓禹就是在刘秀在长安结识的。
刘秀的长兄刘縯,字伯升,此人锋芒外露,有大志,喜欢结交侠士,史书记载他:“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经常嘲笑刘秀种庄稼,将他比作汉高祖刘邦的兄长刘仲。
刘秀有一个姐姐刘元,嫁给了新野人邓晨为妻,两人往来密切。一天邓晨邀请刘秀到蔡少公家做客,由于资质浅薄,两人只能坐在末席。传言蔡少公精通谶纬之术,这在崇尚命由天授的当时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当日更是满座高朋,大家畅谈时事,像刘秀与邓晨这种无名小辈往人堆一丢,找都找不到,当然只有坐在角落里听的份。蔡少公当着众人的面说他根据图谶推算出:“将来刘秀必定成为天子!”因为当时的国师刘歆也会点谶纬之术,他根据谶文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所以在座的人都以为蔡少公说得刘秀是刘歆,没有人会想到此刻正坐在末席名的不见经传的刘秀。
“尊君说的刘秀应该就是当今的国师刘秀吧?”有人站起问道。
刘秀站起接道:“诸位怎么不见得是我这个刘秀呢?”
大家都很好奇地把目光投向刘秀,接着便哄堂大笑。邓晨见刘秀语出不凡,反而愈加尊敬,心里也非常高兴。面对众人的取笑刘秀并不生气,行礼过后便起告辞了,邓晨也起身告退了。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匡王凤等人率领的新市兵进逼南阳,平林人陈牧廖湛召集一千余人起兵响应,称为平林兵。
宛城人李守,曾经当过王莽的宗卿师,喜欢研究天象和谶纬。有一次李守对儿子李通说道:“刘氏不久就会复兴,李氏必将成为辅佐。”李通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中。
李通的堂弟李轶向李通说道:“当今天下扰乱,汉室当兴,南阳宗室,只有刘伯升兄弟等人有仁义爱民之心,可以与他们共商大事,望兄长不要错失良机。”李通听后高兴地说道:“我早就是这么认为的。”
刘秀早已经有了起兵的打算,只是一直隐忍不发,不露于行色。这时刘秀借着贩卖稻谷的名义进入宛城,实际上是想乘机拉拢李通李轶两兄弟。李氏两兄弟也想借机与南阳刘氏攀上关系,当下见到刘秀谈及起兵之事,双方一拍即合,订立盟约。
刘縯平时仗义疏财,结交了许多侠义之士,但他本人从不过问家中钱财之事,基本上刘秀累死累活的把钱挣回家,刘縯大手一挥,全都花了出去,刘秀却也从不在乎。兄弟两个性格不是不一样,而是没有一处是一样的,除了他俩都姓刘之外。刘秀韬光养晦,一直一副温文尔雅,面含微笑的样子,为人沉稳,做事谨慎,很得南阳刘氏宗亲的信赖;刘縯锋芒毕露,颇有豪侠之风,做事也雷厉风行,刘氏宗亲很多人都认为他做事莽撞不靠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曾说过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截然不同,可能也是后来造成刘縯与刘秀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
当下一切准备妥当,刘縯召集了一百多位豪杰,与大家商量道:“如今王莽暴虐,天下四分五裂,现在又遭逢连年大旱,还有不断兵祸,这是上天要灭亡王莽,我们现在起兵,定能匡复高祖的伟业,开创万世的安定!”
众人被刘縯的豪迈之气感染,顿觉心内热血沸腾,纷纷举手赞成,然后分别表示要回家召集各家亲戚,什么你去找你家小舅子,我找我家大舅哥,他找他家二表叔等。刘縯回到家乡召集舂陵的刘氏子弟,向大家说出了起兵反莽的打算,刘氏子弟听后当即都傻了。他们认为刘縯这人平时就不靠谱,不务正事,结交的又都是些狐朋狗友,终有一天会连累自己家破人亡的。当下听到刘縯大声喊出要聚众造反的时候,心里大骂道,这家伙果然还是要这么干了!纷纷表示你刘縯这么干,等于是在让大家去送死,不如现在就把我们杀了吧,省得还没有被王莽逮到,早就被吓死了。
就在情势陷入僵局的时候,刘秀出现了,让本来躁动的众人顿时安静下来了。刘秀一身戎装,外披绛衣,带一顶大帽子,刘氏子弟都惊疑道:“文叔向来是出了名的谨慎,老实厚道,现在连他也穿成这样,难得真的是容易起事吗?”一些本来犹豫不定的人见老实巴交的刘秀都赞成刘縯的起兵,索性心一横,就算把命搭进去也无所谓了。此次共召集舂陵子弟七八千人,刘縯自称柱天都部。刘秀当时年仅二十八岁。
李通派遣弟弟李轶出外招募士兵,自己在宛城布置一切,准备响应刘縯的起兵。谁知,机事不密祸先行,李通起义之事被人告发,李通没有办法只能逃走。李通的父亲与全家妻小六十四人没有来得及逃跑,被朝廷抓走,全被王莽下令诛杀。
刘縯得知李通的家属被朝廷捕杀一事,心知李通肯定无法起兵响应自己了,便派族人刘嘉游说平林兵陈牧新市兵王匡等人。此人有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就将两路兵马说服,三方约定,合兵攻打长聚,接着又拿下唐子乡,斩杀湖阳县尉。
前面说过平林兵和新市兵都是绿林军,盗匪出身,他们出来打仗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顺便抢点东西,乘机捞点好处。打下了城池,如何分配战利品成了一个很大难题,平林新市的兵马想将财物据为己有,当然是分得越多越好。南阳舂陵刘氏子弟见他们想独吞战利品,自然也不愿意了,好歹自己也冲锋陷阵,拼死拼活了,怎么能一点都不分呢?双方僵持不下,差点在窝里打起来。
关键时刻刘秀出面劝说族人,把所得的财物全都分给了平林新市两路,刘氏子弟分毫不取。平林新市两路兵马非常高兴,同时感慨:“还是刘文叔慷慨大义!我们风里来雨里去的,打仗不顾身死冲在最前面,不就是为了事后能多分点吗?你说我们容易嘛!”两路兵马欣然表示要和刘秀继续合作,共同攻打棘阳。
棘阳守兵微少,三方合力两三日便攻下棘阳。这时李轶邓晨也带领一队人马来与刘縯会合。刘縯准备进攻宛城,率兵军队到达小长安,突然遇到王莽派遣的甄阜、梁邱赐的兵马,截住去路。双方随即展开大战,就在双方激烈战斗时,突然天降大雾,双方士兵都无法辨清方向。由于甄阜、梁邱赐率领的是朝廷军队,多为骑兵,而刘縯的队伍基本都是南阳舂陵起兵时跟随而来的步兵,在双方都像瞎子一样胡摸乱撞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朝廷的骑兵横冲直撞,乘势踩踏,大败刘縯的舂陵兵。
朝廷的骑兵将舂陵兵冲得四下溃散,加上刘縯出发时将家眷也全都带来了跟在军队的后方,混战中连方向都分不清,更别说顾及家眷了。刘秀由于无法找到家人,只得匹马逃跑,途中遇到妹妹刘伯姬,救上马后继续奔逃。不一会儿又遇到姐姐刘元,也就是邓晨的妻子。刘元见刘秀的马上已经坐了一个刘伯姬,根本无法承重三人的重量,向刘秀道:“你们快走,这个时候不要再管我了,否则,我们一个都活不了。”刘秀还要劝刘元上马,后面喊声震耳欲聋,追兵眼看就要逼近,无奈之下只得带着刘伯姬先逃,刘元及其三个女儿全部被追兵杀死。
此战中刘秀的二哥刘仲,还有族中刘氏兄弟等几十人全都死于乱军之中。这也是刘縯自舂陵起兵以来遭受的最大重创。
</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