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少儿乒乓球赛总共分为8站,按时间顺序分别在大连、北京、保定、济南、太原、扬州、上海、怀化举行。按年龄段分为四组:甲组为14岁以下,乙组为12岁以下,丙组为11岁以下,丁组为10岁以下。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团体赛采用斯韦思林杯(5场单打)的比赛方式,五场三胜制,每场3局2胜制。8站比赛过后,成绩最好的16个团体、64个个人可以参加年底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少儿乒乓球总决赛。当然比赛可以跨年龄段报名,但仅限以小打大。不过由于国人在乒乓球上的天赋,以小打大而且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即使赢了也没有额外加分,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跨级报名。
不过今天的报名人员要吃惊了,因为破天荒的,有选手要越级参赛。看着眼前这两个人,一个四五岁的个头却有着七八岁的眼神;一个东瞅西看没个正形,倒像是个无业游民,害的报名人员确认了好几遍才半信半疑的给两人办了手续。
按杨洋年龄算,他参加丙组比赛都限太小,不过他觉得自己第一次出门,怎么也得拿个冠军回去才有面子,否则黑小子还不得把下巴扬到天上去?这个冠军如果是跨级拿的,那就更让人爽了。老陈正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对这么好玩儿的事当然双手赞成,由于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中,一大一小两个人兴冲冲的去球馆找比赛台子去了。
由于是全国『性』的比赛,所以参赛选手来自五湖四海,一时间举办比赛的大连金庭乒乓球馆里南腔北调混成一团,好不热闹。杨洋一个劲儿的在那张望,看什么都好奇满满的。老陈一边要照顾杨洋,一边要查看比赛时间和桌次,忙的不亦乐乎。于是,在两个人的混『乱』中,在四周孩子的喧嚣吵闹声中,全国首届少儿乒乓球比赛正式开始了。
杨洋首场比赛对阵一位来自江苏的选手,右手直拍弧圈打法,大约10岁的样子。练球时的动作很标准,步法也很迅速。不过一旦开始比赛之后,也许是因为杨洋年龄太小提不起精神来,也许是因为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寒冷,结果上来就干净利索的输掉了一局。
第二局一开始,江苏小将急了眼,发球后就直接侧身抢攻。杨洋把球调到他的正手,江苏小将的基本功很扎实,跨步上去就把球拉起来,形成相持后反而是杨洋吃亏,对手比分很快就遥遥领先。杨洋一看不好马上变阵,想起老陈说的把注意力放球上的话来,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杨洋不再被对手『逼』人的气势、优美的姿势所吓到,开始专心关注起对手的打法来。这样一来还真让他看出了门道,江苏小将正手很强,侧身积极,但是相对来说反手较弱,只会挡球防守,而且挡过来的球既没有速度又没有角度。杨洋就以发长球到对手反手位为主,快攻和推挡时也拼命压制对手反手位。对手只能被动防守,但是防不了几板就失误了;对手一急,就拼命侧身,但是这种勉强的侧身攻,成功率又不高。结果小将越打不上就越急,想到输给这么点儿的一个小孩,回去还不让教练给骂死?心里就更加烦躁,球路一『乱』想再紧起来就难了,很快江苏小将就以0:3败下阵来。这样杨洋旗开得胜,取得了参赛以来的首场胜利。
第二场比赛,杨洋对阵的是一位横拍选手,来自四川宜宾。这个时候横板打法在国内已经比较普及,但是仅限于正反手的近台快攻,弧圈球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实际上就是“直板式横拍”,强调抢攻和速度。这位四川小帅哥也是这样,往中间球台一站,左来左打右来右打,动作倒是很熟练顺畅。
杨洋头回和横拍选手交手,不由得很是新鲜。先把球打到对方正手试试,对方直接打回头,杨洋没防住;再往反手打打,对手反手又快有急,比正手威胁更大。没办法了,两边都不行,只好朝中间进攻了。
第一个,对手很别扭直接下网,第二个,对手勉强回了个高球被自己一板拍死。这下杨洋找到了门道,原来你怕中路球啊,好啦,那还客气什么?杨洋长球短球一个劲儿的往对手中路送。横拍中路本来就是弱点,加上都是小选手经验不足,对手被搞得手忙脚『乱』,根本无法发挥正反手两面进攻的优势。这样也就没什么悬念了,对手最终以0:3败下阵来。
两战过后,杨洋积四分,一下子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刚开始杨洋跨级参赛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一些人的关注了,这下又两战两胜,于是围观看杨洋比赛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杨洋倒是完全没有初次参赛的紧张,在他看来这次比赛只是一个很多人参加的游戏,看的人越多他越兴奋,典型的人来疯。心里一放开,技术发挥的更是淋漓尽致,很快就又接连战胜了两位选手。这下好了,“神童”的名号不胫而走,一下子在球馆里传开了。
“快点儿快点儿,这该死的火车。竟然能晚点6个钟头,这还叫人活不活了?早知道这样我就多睡会…临出发那晚的酒还没醒呢。”一辆白『色』面包车里,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在不停的抱怨。青年人留着短发,形容面貌有点熟悉,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是大连市乒协副『主席』郑勇博,听到青年人的话不禁笑着说:“出门在外就这样,哪有这么正好的事儿啊?再说老弟你也太急了,刚下火车就赶来看比赛,连中午的接风宴都没参加,还真不给我面子啊,哈哈。”
青年人连忙解释:“哪能哪能,郑老是咱国家的乒乓球元老,我一小子哪敢不给您面子啊?主要是这次任务急,明天晚上就得回去,火车又晚点,要是来了一趟啥收获都没有,回去总教练还不得尅我?您老也不愿意看我挨训吧。”
郑副『主席』一笑:“老曹这人我了解,挺随和的人啊,怎么你们怕成这样?中午就算了,晚上可不能再跑了。老曹要是问起来,就说是我让你喝的,让他来找我,呵呵。”
青年人这时只能苦笑的答应了,老郑是有名的千杯不倒,看来晚上自己是逃不过去了,回去又得头痛好几天。
青年人叫赵廷,是以前的国手,和王磊李庆元他们是一批选手,不过和他俩早早退役不同,赵廷一直在国家队,还拿了几个世界冠军,前几年退役后就留队当了教练,现在主要负责青少年的选材和培养工作。这次首届少儿乒乓球全国赛,他也是奉乒乓球国家队总教练曹平津的命令专程跟踪比赛,看能不能为国少队挑几个可造之才。不过毕竟是首届比赛,各方面都不成熟,具体怎样选材谁也没个准谱,只能走走看看。因此赵廷也没有太当回事,就当是公费旅游了。
面包车很快到了球馆,老郑陪赵廷一起快步走进了球馆。球馆内比赛气氛正浓,呼喊声、加油声不绝于耳,两人被热闹的气氛吓了一跳。老郑指着球馆里的参赛人员对赵廷说:“怎么样,我这儿的组织工作还不错吧?咱们国家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乒乓球长盛不衰不是什么难事,哈哈。”
赵廷笑着附和着,忽然一指球馆一角:“那边是怎么回事,怎么围这么多人?”
老郑转头一看,球馆一角很多人围在一起,叫好声呼喊声响成一片,闹闹哄哄的也听不清说什么。两人忍不住好奇,走了过去。
走近了一看,当中是一张球台,两个小孩正在比赛,不过其中一个仿佛太小了点,站在那儿刚把头『露』出台面。仔细一看,小孩的技术还真不错,正手快攻快速准确,反手推挡角度力度都不错,间或来板反手攻球,往往出其不意。看了一会儿,赵廷不由得“咦”了一声:“这个小家伙是哪的,看上去不错啊。”老郑连忙找来工作人员询问,一会转回来告诉赵廷:“叫杨洋,是鲁电俱乐部的,听说刚学球不久。怎么,看上了?”赵廷摇摇头:“那到没有,看技术来说,虽然标准但缺乏变化,一看就是比赛经验少。步法不错,身手也灵活,不过也就中上水平。让我意外的是他那份专注劲儿,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少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的,他就不同,眼神中只有球,整个人完全随着球走,一点不受周围坏境的影响,多少年都没见过这样的小家伙了。”老郑听后仔细一瞅,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不过看了一会,老郑回头笑着对赵廷说:“虽然你说的不错,不过你今天可能要失望了。”赵廷回头不解地看着老郑,老郑自矜地的笑笑:“和他比赛的是今年辽宁省少儿冠军,大连人,叫邱彪,学得是横拍弧圈加快攻,在这个年龄段来说,打的很不错了。你可以关注一下他,看看你老哥哥的眼光准不准啊。”
赵廷看了一会,没说话,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心里暗想:恐怕这次是你要失望了。
杨洋现在有点郁闷,因为他第一次发现场外因素也可以影响到比赛进程,他自己并不受加油声的影响,但对手会啊。对方明显是本地人,结果观众全成了对手的拉拉队,对方每赢一个球就欢呼雀跃,每输一个球就叹气连连,继而是要把人耳朵吵破的加油声。对手发挥随着加油声起伏不定,一会儿发挥极佳有如神助,一会儿又一溃千里,让杨洋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不知道该用何种方式应付。两人比分交替上升,场面一度十分激烈,第一局对手以22比20险胜。
中场休息时,老陈一边递给杨洋『毛』巾,一边问他:“怎么样,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是老陈的特点之一,比赛时要杨洋自己观察,分析对手,他再一旁指正,美其名曰: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杨洋的独立分离能力,不过杨洋一直认为这是老陈偷懒的借口。
杨洋擦了把汗,说:“正反手速度都很快,没有明显弱点,相持球我不占优势。”
老陈接着问:“那有啥对策吗?”
杨洋想了想,摇摇头,毕竟以前没碰到过这种打法,一时之间哪想得出破解的办法。
老陈循循善诱:“既然长球不行,那就试试短球;既然正反手都不错,那就…”
杨洋“中路。”杨洋脱口而出,两人相视一笑。
第二局一开始,杨洋发球就改为短球控制,对手无法直接上手,只得回摆,横拍毕竟台内球不顺手,一来二去就出了长球,被杨洋一板拍死。
杨洋的接发球则直接把球劈长到了对手的中路,横拍中路最为别扭,对手年纪又小技术不到家,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一直受到压制。加上杨洋时不时发个正手短上旋抢攻,对方又站不稳,无法发挥横拍两面进攻的优势,很快就连负三局,输掉了比赛。杨洋则凭借这场胜利,顺利进入了大连站的8强,取得了积分。
围观的观众不禁一阵惋惜,老郑更是连连叹气,满脸的不好意思。赵廷倒是没有说什么,只是眼睛一直盯着杨洋和老陈,眼神中若有所思。
</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