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球荣耀》第十二章 北京之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午休时间到了,球馆旁边就是食堂。为了这次比赛,大连市『政府』可是下足了功夫。特地从星级饭店请了特级厨师来掌勺,虾爬子和海螃蟹,鲜的让然垂涎;三鲜韭菜盒、鲅鱼饼子,彰显海鲜特『色』;更有岛城特有的煎焖子、烤鱿鱼,实在让天南海北的一众小运动员和教练吃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杨洋就是其中一个,身处山东内陆,平时哪吃过这么纯正的海鲜?他和老陈一人一个餐盘,吃得那叫一个旁若无人,渣子四溅。

“请问,你们是鲁电俱乐部的吗?”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两人百忙之中回头一看,发现身后站着一个青年人,手里托着餐盘,正笑眯眯的看着他俩。

“是…呃…是啊,你是…?”老陈边吞边勉强问道。

“我叫赵廷,是来看球的。上午看了杨洋的比赛,打得真不错。”赵廷可没说谎,实际上他就是来看球的,不过是代表国家队来看的。

老陈一听没了兴趣,和杨洋对视一眼,两人埋头又开始了与海鲜的奋战。

赵廷不由一阵苦笑:“这儿的海鲜还真是不错,两位是第一次来吧…别…别急…别噎着…喝口水…呃...我能问几个问题吗?”

老陈一边喝水一边回答:“行…行,问…问吧。”

“我看杨洋的前三板不错,步伐也好,最主要是打球专注,能盯球,是个好苗子。而且他对横拍打法很适应,一般的孩子碰到横拍都挠头呢。请问您是怎么指导他的?“

“这个啊,没什么特别的,平时练好基本功,练练步法,打打配合。他才刚学打球,还没学到什么东西。至于对横拍嘛,我一直比较注重对横拍的研究,因为这是今后的主流打法嘛。”

“恩?”虽然身在国家队,赵廷还是头回听说这种说法,连忙追问:“您这样说有啥依据吗?”

老陈一看找到了伯乐,连忙竹筒倒豆似的将自己那套理论倾泻而出。当然,和赵廷是初次见面,“国球危机论”的观点倒没有脱口而出,但即便如此也让赵廷听得目瞪口呆,张着嘴半天没说话。

两人说话的功夫,杨洋已经把小肚子吃得溜圆的了。打着饱嗝放下餐盘,百无聊赖的看着两个人,见赵廷望着老陈,半天没缓过神来,不禁鄙视的撇了老陈一眼,『插』话说:“横拍虽然现在不够厉害,不过如果解决了台内球控制不好的问题,加上它两边都能起板,反手天生比直拍有优势,今后肯定越来越厉害。今天的对手要不是小球不行,我还真赢不了。”说完,背着手一副高手寂寞的样子,渐行渐远。小子最近『迷』上了武侠,满脑子一统江湖,华山论剑,有机会就得摆摆高手的谱。

赵廷把注意力都放在老陈那儿,没在意杨洋,毕竟一个五岁的小屁孩,实在没什么让人注意的。不过听完杨洋的话,赵廷突然有了一种日月颠倒的感觉,难道现在流行小孩讲大人话?这种见解哪像是个孩子?他不禁把目光投向了老陈。老陈一看,连忙摆手说:“不是我教的啊,他自己看球后琢磨的,和我没关系。”王磊那儿啥都缺,就不缺乒乓球的资料。杨洋练球回去之后,就把这些资料当小人书看,不懂的就缠着王磊老陈问。电视里一旦有乒乓球比赛更是每场必看,边看边和资料中的比照,几个月下来杨洋的理论水平到是增长了不少。而且他从不盲从,无论什么都要亲自试验,研究出个道道来才罢休,因此对某些技术的看法反而更贴近实际,更有说服力。

赵廷看着眼前的老陈和不远处装酷的杨洋,脸上不禁浮现出笑意,呵呵,看来这趟任务,很令人期待呢。

下午比赛继续进行,杨洋对手是来自上海申光俱乐部的小选手。申光俱乐部和鲁电集团一样,也是响应总局号召,新成立的职业化队伍。不过相比山东俱乐部奉行的谨慎长远政策,上海的俱乐部充满了海派人的气势和现实。俱乐部老总据说是国内新晋的富商,与上海各界关系都不一般。这样的老总一上任,三把火烧得更是猛烈,斥巨资聘请前国家队教练执教,并面向全国招生,承诺一旦录取食宿全免,并保证推荐工作。一时间全国许多好的乒乓球苗子都汇集上海滩,俱乐部人丁兴旺,群雄汇集,风头一时无俩。

与杨洋阵的选手,横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快攻结合反手快拨打法。这种打法在当时红极一时,既有正手的快速进攻又有反手的长胶防守牵制,注重速度兼顾了怪异『性』,一般人根本无法适应。

杨洋从未和这种打法比赛过,对手回过来的球都是逆旋转,即搓球的动作打过来的球都是上旋,推挡过来的球反而都是下旋。杨洋习惯『性』的照着一般来球的规律去对付,结果不是下网就是出界,一点都控制不住,完全『摸』不清来球的规律,失误频频;场下的老陈干着急想不出办法,如何对付长胶都教给他了,但是将理论转换成实践,还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对严重缺乏比赛经验的杨洋来说,仅凭场外指导就想取得成绩,实在有些强人所难,结果他很快就以0:3的比分惨败。这样,杨洋参加少儿赛的第一站比赛就结束了,进入8强的成绩实在有些出人意料,加上他的年龄,又是跨级比赛。一时间各媒体纷纷报道,号称“又一个乒乓神童”诞生,杨洋和老陈也很荣幸的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不过两位当事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与大连海鲜的战斗中去。战斗进行的如此坚决,直到两人再喝口水都会溢出来的时候才宣告告一段落。不过战斗毕竟是长期的、艰苦的,他们表示今后有机会,还是会继续坚决与海鲜战斗下去的。当然,媒体对他们的关注很快也就过去了,因为后面的比赛打得精彩纷呈,十分激烈,进入4强的选手都是各年龄段的顶尖选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比赛胜负往往在2、3分球之间,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冠军被来自河南的张彬获得。毫无疑问,这样的比赛无疑更加吸引球『迷』的目光;加上在唐国这个地方,称得上是“乒乓神童“的如过江之鲫,真正能打到国家队水平的又有几个?于是在媒体习惯『性』的遗忘中,老陈和杨洋平静的到达了下一站的比赛所在地——北京。

少年赛的第二站是在唐国的首都城市——北京举行的,北京是唐国的首都,也是唐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历史上多个王朝都曾建都这里,在这里比赛,无疑具有特殊的含义。

杨洋这是第一次来北京,所以路上情绪很高。加上最近『迷』上了武侠小说,也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在“月圆之夜”,“决战于紫禁之巅。”老陈则是一脸『迷』茫的样子,一路上都没有说话,闷着头想事情。

这站比赛杨洋充分吸收了大连站的经验,对各类打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临场发挥也就更加自如,前面的比赛都轻松取胜。不过这次他抽签的运气不佳,在16进8的时候遇到了大连站的冠军张彬,这毫无疑问将是一场苦战。

赛前关于这场比赛的消息满天飞,广大球『迷』对这场比赛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个是上站冠军,气势正盛;一个号称“神童”,前途无量。两人的相遇究竟会怎样,实在是很令人期待。

比赛安排在上午10点多开始,杨洋和老陈找到球台的时候,球台周围已经围了很多人,张彬和他的教练已经到了,正在做准备活动。张彬今年12岁,身材瘦长,右手直拍球拍,反胶弧圈打法,特点是侧身抢攻凶、步法灵活,正手攻击力很强,据说已经被国家队的教练看上,列入了重点关注名单之内,如果在后面的比赛中发挥稳定的话,几乎可以稳进国青队。这场比赛对杨洋来说,是他在少儿赛上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挑战。

不过杨洋倒是完全没有想太多,自己学球时间不长,无论输赢都无所谓,现在只要有球打他就很开心了,至于对手水平高低,他倒从来没在乎过。

看到杨洋和老陈进场了,张彬和教练停下了训练向这儿看过来。张彬的眼神里充满了傲气和战意,看到杨洋,嘴角不屑的撇了撇,回头和教练说了些什么,脸上充满了笑意。杨洋则是好奇的大量了对手一眼,见对方没理他,就自顾自的开始与老陈练球。

准备活动结束后,双方运动员握手,张彬趁机用两个人才能听见的声音说:“小家伙,回家去吧,这不是小孩子来玩的地方。”说完嘴角挂满了讥笑。杨洋奇怪的抬头看了张彬一眼,没说话,心里暗想:现在的大孩子都流行说怪话吗?我怎么听不懂,可怜,估计和陈教练是一个病。不得不说,虽然在打球方面有天赋,但在某些方面杨洋和白痴没什么区别。

比赛开始,张彬先发球,侧身位半高抛球,来球速度不快,台内短球。杨洋反手一搓,球飘忽忽的出界了。第二个球同样是台内球,球很飘,很难发力,杨洋无法,只能推到张彬反手,张彬连环步调整位置,大角度侧身拉斜线。只见球忽的一声,如一道白线似地,直挂杨洋反手而去,杨洋防守不及,球出界,2:0。

连续得分,张彬劲头起来了。第三个球如法炮制,台内不转飘球。杨洋不信邪,依旧反手快推张彬反手位,张彬马上就是一个侧身,这次是直线,球压着底线白边出界,3:0。

杨洋一下子有点蒙,对手抢攻之凶狠是自己头一回碰到,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应对。张彬抓住机会连连进攻,这轮发球过后比分变成了4:1,张彬遥遥领先。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