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渤海,沙鸥翔集海天一『色』,舰首劈开海浪向东行驶。王天纵站在船头眺望远眺,一轮红日在晨曦中冉冉升起。从天津出发已经一天了,李鸿章躲在舱房里唉声叹气,送去的饭也都原封不动的退回来了。王天纵也能理解他,这倒霉的差事轮到谁头上,谁的心情都不会好过。当年中法之间打的那场仗,李鸿章就被朝野上下骂翻了天,祖宗八代在坟墓里都不安生。那次好歹陆战没吃太大的亏,多少有点议和的本钱,而这次则是城下之盟,已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李鸿章这个汉『奸』的罪名想不背都难了。
王天纵心里其实也不好受,但是不好受又能如何呢?甲午之败,已经成了定局,唯一的变数就是在黄海大东沟上,北洋水师打沉了一艘日本小驱逐舰,这是历史做的仅有的一丝改变,但是对整个战局可以说毫无补益。北洋水师依然是被全歼了,陆军也照样是一溃千里。
武器比日本先进,军需保障十倍于日本,兵力则是日本的的四倍,可仗竟然打成了一面倒的溃败,清军的糜烂简直到了令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就算是一群鸭子,日本人抓起来恐怕也没那么方便。
“想什么呢?”
一句生硬的中国话打断了王天纵的思虑,他回头一看,是德国人汉纳根。
王天纵苦笑道:“还能想什么,议和呗,现在就剩下这点事情了。”
汉纳根心里更是酸楚,前些日子,李鸿章派他的岳父天津海关总税务司德催琳去日本试探一下,结果被日本人毫不客气的给撵了回来。汉纳根在长崎和日本人打官司,又输了个底掉,李鸿章现在对他连好脸都没有。
平心而论,王天纵挺同情汉纳根的,英国人在日本长崎和中国上海举行的两次海事法庭,汉纳根作为“高升号”惨剧的亲历者出庭作证。本来李鸿章是满怀信心的,毕竟“高升号”悬挂的是英国的国旗,而且确实是被日本人无端给袭击的,北洋绝对属于受害者,又有汉纳根这个洋人做见证。李鸿章一心指望官司打赢,英国人介入日本和大清的战争,即使不出兵暴打小日本,起码也『逼』日本人退兵。
可是形势出乎意料,英国法律专家却认为日本人做的没错,理由如下:根据国际海事条例,在船只上,以船长为最高权威。“高升号”的船长在日本人的威『逼』下,已经做出愿意跟随日本联合舰队去日本的承诺,而此刻清军却不同意,可以视为船长被海盗控制。
这种说法就很要命了,更让李鸿章想不到的是。汉纳根身为北洋的提督,居然在法庭上作证,说看见“高升号”上即将沉没的时候,淮军士兵向在海上求救的同袍开枪了。这下让小日本抓住了把柄,一口咬定“高升号”上的士兵是被清军自己打死的。李鸿章算是气急败坏了,这洋鬼子就是靠不住了,关键的时候当了叛徒!
汉纳根的证言在西洋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国报纸纷纷指责清军野蛮,杀害自己的同胞。尽管汉纳根在法庭上也说,自己还看见了日本军舰开枪,但是日本自打开战就在西洋媒体上做足了功夫,这种声音几乎被淹没。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清军的自相残杀。
王天纵非常理解“高升号”上淮军的做法,大部分官兵都愿意与船同沉,以身殉国,但是他们看不得那些跳水逃生的战友的求救,所以对他们开了枪。但是西洋人怎么能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尽管实际上的情况是,大部分淮军死于日本人的炮击,可是自相残杀的行为比起被敌人杀害,更让西方人无法接受,汉纳根的证言客观上为日本人开脱了罪责。清军从战争开始,就排斥西方记者随军,让自己的声音无法发出来,现在看来是绝对失策的行为。洋人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总觉得清军怕被人看,肯定有猫腻。事实也确实如此,淮军的军纪坏的令人发指,*老百姓、烧毁房屋、『奸』污『妇』女,甚至洗灭村庄那是家常便饭,像这种比日本鬼子还坏的军队哪里敢让记者随军参观?
洋鬼子的脑袋就是轴啊,尤其是德国人更是如此,汉纳根连编瞎话都没学会啊!这样的人,打官司哪里是小日本的对手?
汉纳根见王天纵沉默不语,提高了嗓门道:“王,我有个想法,中国是陆地大国,应该重点发展新式的陆军,以前的老式军队已经没有任何的战斗力,只有仿效德国建设新式陆军,才是未来的出路,你觉得我的想法怎么样?”
王天纵点头道:“您和我想到一起了,北洋水师已经没了,朝廷没有能力再建设一支水师了,还是建设陆军比较实际。”
汉纳根抚『摸』着修剪的极为精致的大胡子问道:“王,你是我在北洋看到的年轻人中,最有勇气和头脑的一个,你愿意辅助我建设这支军队吗?”
王天纵心里打了个激灵,汗『毛』立刻竖立了起来,汉纳根的话似乎含义颇深啊,难道他有通天的渠道,已经预订了未来新式陆军的统帅地位?这老鬼子和自己想到一起了,自己为了这个目的想尽办法巴结李鸿章,难道汉纳根已经提前动手了?
王天纵勉强挤出笑容道:“军门,恐怕朝廷不会允许您一个洋人担任新军的统帅吧?”
汉纳根望着远方,感情『色』彩饱满的道:“王,您小看了光绪皇帝的智慧,实话告诉你,四个月前,我已经向朝廷上了折子,要求编练新军以备大战,可惜战争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我的想象,旧军队的崩溃速度也超乎了我的想象。”说到这里,他看看周围无人,才压低声音道:“实话告诉你吧,朝廷已经给我发了密旨,要迅速招募新军,然后由我从德国请教官训练,皇帝还是很英明的,不过我希望能训练出十万人,而翁同龢大人说,只能提供四万人的装备和军饷。”
汉纳根说到这里,洋洋自得的神情里却又多了一丝的遗憾。
王天纵却是心里冰冷,如果朝廷真的委任了汉纳根,那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精心谋划不是彻底泡汤了吗?可转念一想,记忆中的历史里,拿到新军兵权的是袁世凯,并不是这个汉纳根,这说明,朝廷绝对不会允许把兵权交给洋人的。别说汉纳根只是要塞建设方面的行家,对练兵并不精通,即使的当年的英国人琅威利,那是绝对的海军人才,依然要被排挤。
机会肯定有的,一定是有的!王天纵心里安慰着自己。
“军门,朝廷没安排一个中国人吗?”王天纵试探着问道。
汉纳根不屑的道:“安排了一个叫胡燏棻的家伙,他不过是管理钱粮财务的人,训练军队的权力还是由我控制。”
胡燏棻此人,王天纵听说过,才干普通,甲午之战的时候,他负责给东路军当粮台,让他辅佐汉纳根训练军队,那绝对是白搭。但是此人志大才疏,绝对不肯居于洋人之下,将来他和汉纳根有的斗了!
王天纵想到这里,突然开窍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自己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当这个渔翁,而最终能左右朝局的还是慈禧太后,而能左右慈禧的则只能是船舱里唉声叹气的李鸿章。
自己下的水磨工夫,一定不能白费。
王天纵看着神采飞扬的汉纳根,笑着道:“军门,等到您编练新军的时候,我一定会参与的。”
汉纳根点头笑道:“到时候,我会把你要过来的,我相信你的能力和见识。”
王天纵不再说话,太阳已经升起,海面上的阳光变得有些刺眼。再过一天多,就可以到马关了,那里才是自己最重要的地方,自己要用血肉之躯替李鸿章挡子弹,这可是个玩命的差事,如果子弹没有打到自己那件山寨版的防弹衣上,而是打到脑袋上,那可真的是要玩完了!准备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如果再拿不到兵权,那真是亏大发了!
王天纵正在心里感慨,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汉纳根和李鸿章弄掰了已经是人所共知了,而李鸿章背后则是慈禧,光绪却要把编练新军的权力交给汉纳根,这能说明什么呢?
王天纵在机关里泡的久了,深知所有的事情都是政治,如果没这点政治敏感,那真是死无葬身之地。光绪不用旧将领,却另起炉灶让德国人汉纳根当统帅,那是说明要彻底抛弃原有的军事系统,这是要挖慈禧的墙角啊!光绪打算培植自己的势力,用来对抗后党。
可慈禧也不是傻子,能让他如意吗?今后朝廷恐怕又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的争斗了!
获胜的人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慈禧,而现在汉纳根已经糊里糊涂的上了光绪的船了,今后要和他保持距离了!
</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