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凉薄娘子克妻夫》14三房的营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蕙娘听了立刻苦脸,她两辈子还没做过饭呢,这可怎么办?现在天也不早了,她应该去灶房烧午饭,可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做啊!

赵礼看她这样觉得奇怪,“你不会烧饭?出嫁前,岳母不是应该会教你的吗?”

教了的,可是她当时一心想着嫁过来后要做个游手好闲的媳妇,就没学……

院子里,蕙娘低着头揪着袖子不说话,沉默以对,赵礼看他这样也不忍责怪与她,只得道:“先去找大嫂帮帮忙吧,不然就误了饭点了。 首发--无弹出广告”

蕙娘一喜,点头如捣蒜。

二人说罢就去东厢正房找李锦娘,锦娘听了他们的来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说罢就带着蕙娘去了灶房,让她打在旁边打下手。

锦娘干活爽利,三两下就点燃了灶,开始洗菜,又让蕙娘帮着淘米。这事蕙娘倒是会,于是屁颠的舀水洗米。

一顿饭很快就烧好了,蕙娘只帮着递了下柴,看锦娘刷刷刷切菜做饭的样子感觉很简单,蕙娘自认为她一个人也能烧熟一顿饭了。

两人把菜饭端上桌时,赵家一群人已经都坐好了,蕙娘本来也准备去坐着时,被锦娘眼疾手快的拦住了,拿眼瞅瞅桌上的长辈,又把盛饭的勺子递给她。蕙娘这才明白,她还得为这几人盛饭,忙接过勺子舀饭。

蕙娘第一次和赵家人吃饭,显得有点拘谨,只敢夹面前的菜,还好饭桌上气氛很好,王氏和两个大嫂也很是照顾她,一大家子十几个人都坐在一张桌子上,热热闹闹说说笑笑的很快就吃完了饭。

赵丰德和赵智每天都会去学塾授课,这两天由于娶新媳,学塾放了假,今天下午才开始上课,两人吃完饭自然要去学塾,而赵仁也得下地干活了,于是三人就一起出了门。

赵礼则带着蕙娘回了房,给她讲赵家的情况。

原来赵家虽没分家,各家的收入却都是分开的。大房的李锦娘擅于理家,对农务也熟,她嫁过来后和赵仁一起经营田地,棉花、粮食的产量每年增加,又种了些其它品种的粮食,渐渐的就把家里原来的四十几亩地发展成了现在的一百二十多亩地,家里只留下了几亩他们自己种,其它全佃给了农户,每年收租子钱。因着这些地是锦娘和赵仁自己辛苦侍弄来的,所以赵丰德做主把这些地的八成给了大房,剩下的两成地分给了二房和三房。

而二房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实是金元宝在县里开的几家铺子,这几家铺子每年的盈利很是可观。这些盈利,赵丰德自是不会要的,所以二房也有自己的小金库。

蕙娘这时才明白,她娘之前跟她说的赵家百亩田地和铺子是怎么回事了。可是,这样一来不就只有她们三房没个收入,就他们三房分的那点地能干嘛啊?那她的好日子难道要飞了???

基本上,现在赵礼只看蕙娘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自得的一笑,道:“可委屈不了你,为夫在娶你之前可是赚了不少的。给你家的聘礼也是为夫自己置办的。”

蕙娘一听他这么说,立刻转忧为乐,狗腿的又是帮赵礼斟茶,又是帮他捶肩。赵礼乐的享受媳妇的伺候,伸长腿示意蕙娘捶这里。

蕙娘耸鼻,这家伙还得了便宜卖起乖来!但这关系到她以后的美好生活,忍了!

“没想到,我的小娘子还是个小财迷!”赵礼看蕙娘果然乖乖给她捶腿,以为蕙娘是个爱财的。

“我这几年走南闯北,算是赚了点,后来拿着本钱跟着别人做上了海上生意,将咱们这边的一些中等质量的茶叶瓷器什么的运到海外贩卖,再将海外的一些特产运回来,这中间的利润可是极大的,也算是赚了不少。”赵礼是从第三任妻子过世以后,开始往外闯,一来是为了散心(他当时真的被自己的多次克妻打击到了),二来是为了躲避王氏的愁眉苦脸。

后来王氏先斩后奏的又为他说了门亲事,他才无奈回来成亲。只是没多久就出了妻子跟人私奔的丑事,他就再次离了家,认识了一些做过海上生意的人,就跟着他们出了海。这次出海回来,他的见识长了不少,同样的荷包也鼓了不少。他也就专门做起了这海上生意,一年多前他回家了一趟,才知道他第四任妻子后来又回来了,只是没过几天就病死了。

他这几年长期在外面跑,心境开阔了不少,对自己克妻一事看的很淡了,听了这个消息也只作她福薄,在家没待几天就又出了海。这次出海却是为他找到了红竹石,他虽然不相信城隍庙那个老道说的,却还是不忍王氏一直为他担心,就带着红竹石回来了。

这一回家,王氏知道小儿子用了个美人花瓶换到了红竹石,就觉得是祖先保佑,立马压着他去了庙里还愿,斋戒诵经。然后就死活不让他走了,让他乖乖在家成亲生子。只是他这些年,对于这些早已看开,而且他在外走动,见识过许多不同风情的女子,这当中不乏愿意嫁给他的,只是他并无意愿而已。所以对于王氏让他成亲的事,他并不乐意,之前的第四任妻子就是王氏自作主张定下的。只是他想着,他克妻的名声在这里这么响亮,应是不会有人答应亲事的,就没有阻止王氏四处为他求亲。

果然,只要是听到是给他赵礼说亲,就都摇头拒绝。正当他以为王氏会放弃时,没想到就有人应了他这门亲。当他知道是哪家应了亲事时,好奇的去了古里村,偷偷在许家院子外看到了坐在院子里绣花的蕙娘,回来后他就没反对这门亲事。

本来他是准备王氏放弃为他说亲后就继续出海往外跑的,只是现在既然成了亲,他也不愿总是出门,一年不着家几天,让他的小妻子独守空闺。

对于这些,蕙娘自是不知,只是听到赵礼说出海,她就来了兴趣,歪着头雀跃道:“那你以后还会继续出海不?到时候能不能带我去?我也想去海外看看。”

赵礼不知道她怎么会有这么不可思议的想法,捏了捏她的脸,毫不犹豫拒绝:“胡闹,女子怎可成天往外跑,还是到海外那么远的地方,而且我们船上的规矩,女子是不能上船的。”他已经刻意忘记了这些年碰到的,那些出门行商和海外可以随意外出的女子。

蕙娘噘嘴,不高兴的起身,“不给你捶腿了,小气!”

赵礼伸手一拉,将蕙娘抱在怀中,哄她道:“这怎么是我小气呢!你既然嫁予了我,就好好在家相夫教子,别想这些有的没的。再说,我以后也不会再出海了。别生气了,我给你看看我这些年的积蓄。”

蕙娘也知道她的要求在古代来说有点无理取闹,也就顺着赵礼的话,催他去拿他的私房钱。

赵礼将蕙娘抱起放在椅子上,就转身去朝房间里的梨花柜子走去,打开柜子从最里层拿出个锁着的木盒子递给蕙娘。

蕙娘一只手接过木盒,另外一只手朝赵礼伸着。赵礼十分上道的从脖颈上取下穿着钥匙的红绳,递给蕙娘。

蕙娘这才展颜,兴致高昂的开了锁,打开盒子,几张银票上面躺着对红翡翠滴珠耳环,红艳欲滴小巧可爱的很。蕙娘立马被吸引了注意力,拿起耳环,问道:“相公,这是给我的吧?这是给我的吧!这怎么不可能不是给我的。”

“昨晚不是跟你说没人的时候就叫我叔衍的吗?怎么忘啦!”

蕙娘记起昨晚他让她喊他表字时的情景,不禁红了脸颊,垂头撒娇道:“叔衍,我好喜欢这对耳环,就把它送给我嘛!”

赵礼就知道她会喜欢这对耳环,所以他在华阳城的首饰铺里看到这对耳环时就情不自禁的买了下来。

赵礼接过蕙娘手中的耳环,捏着她的耳垂,细细为她戴上,“这本来就是为你买的,我来为你戴上。嗯,戴好了,我看看,好看,果然很适合你。”

蕙娘听他夸奖,不自觉的左右摇了摇头,享受了下戴着这对耳环的感觉,又去拿了铜镜,对着镜子照了半饷,才臭美道:“也就只有我才能把这耳环给戴出效果来,嗯嗯,不错不错!”

“扑哧!”赵礼失笑,拿起盒子里的银票,给了蕙娘一张,“好了,先别管耳环了,这五十两银票你先拿着,需要什么就去买,花完了再找我要。”

蕙娘喜滋滋的收起银票,“我还以为你会把所有的银票都给我保管呢!不过暂时五十两已经够了。”

赵礼拿起银票轻轻拍了下蕙娘额头,“这里总共还有五十两银票五张,一百两银票二十张。我现在不出海了,就得找点别的营生,不然咱们也不能一直坐吃山空,这段时间我去清丰县和华阳城看了看,决定先在县里开家专门贩卖海外物品的铺子,进货方面是没问题的,而且都是熟人,也不会要我高价。”

蕙娘赞同,的确得再找个赚钱的法子,只是在县里开卖海外物品的铺子应该没有到城里去开来的赚吧,而且,县里有没有人去买也是个问题啊。

赵礼听了蕙娘的疑问,解释道:“铺子开在县里是没问题的,咱们清丰县有钱人多着呢,人更是不少,不用担心会没生意的。如果去城里开铺子的话,离家就远了,咱们就得搬到城里去住了。既然在县里铺子就能开起来,还不如就把铺子开在县里,这样一来一家人也能住在一起,娘和大嫂二嫂平时就能照应着你些,你在家也有个说话的伴。”

蕙娘点点头表示理解,又问他铺子找好了没,什么时候进货开张之类的。

赵礼自是耐心的一一解答,又细心的嘱咐她在家要听话,多和大嫂二嫂来往,要孝敬婆婆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