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家天下》第十四章:山雨欲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家小洋楼一楼的客厅,留声机里响起的,是听不出名字的歌曲,袁家父子相对而坐。

当袁贵生“得意洋洋”地告诉儿子,虽然此次事情没成,但赵家汉子的死,宣告整件事“成功收尾”时,袁东华用缓慢而沉静的语气告诉父亲,他已经帮父亲扫除了另外两个“尾巴”。

第一个,是让那位大姐一家消失,从此以后他们不会再踏进绍兴半步;第二,是让王三胖暂时消失,一年内不许在绍兴露面。

袁贵生意味深长地看着儿子,连说,“做得好,做得好!我儿总算是长大了,能帮爹办事了!”

“爹,第一次没成事儿,第二次也没成事儿,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这么干了。”袁东华告诉自己的父亲,“再说,陈家和李家合作的事,目前还八字没一撇。”

“哦?难道陈天寿和李彦明这两个老家伙,目前没有开厂生产致合丸的打算?”袁贵生疑惑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我打探的消息是,近阶段他们应该不会。陈叔已经明确表态,他们天禄堂暂时不会将致合丸大面积生产。”袁东华顿了一下,“但我总觉得,天禄堂建厂生产致合丸,只是早晚的问题。”

“那你最近的打算是什么?”袁贵生问自己的儿子。

袁东华站起来,在地板上踱着步。“第一,我们的西医诊所,必须尽早建起来。我们要大力发展西医,用西医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药物、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疗法,针对性地去打压天禄堂等中医馆。”

“第二,扩大大神丸的生产,让更多的药店卖我们的药。老百姓买药,无非图一个便宜、好用。如果我们大神丸先入为主,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买、习惯用,后来者再来虎口夺食,肯定不会那么容易了。”

“第三,我们要两手准备,借用西医的方法和理念,改进我们回春堂大神丸,尽可能地祛除它的副作用,或者说,尽可能地不让大神丸的副作用,看起来像现在这么明显。”

“这第四嘛,有一些难度。”袁东华看了看窗外,“我知道难度很大,但我们还是要试一试,那就是,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到天禄堂致合丸的配方。”

“我同意你前三个说法,儿子”,袁贵生直到今天,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儿子长大了。“不过这第三点,我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但这难度太大了。特效药的配方,是陈家的命根子。我认为除了陈家父子知道,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手段。”袁东华的这句话,阴森森的可怕。就连见惯大世面的袁贵生,心底也泛起了一丝寒意。

他始终认为,自己儿子这么多年和陈济仁的友情,不管真真假假,但总有一些真情在。

而现在看来,儿子的城府,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深得多。

自己的儿子终于长大了。

想到这,袁贵生嘴角浮起了大大的笑意。

…………

十天后,陈天寿满身疲惫地回到了天禄堂。当然,是坐着周家的小轿车回来的。

周家同时带来的,还有很多礼物。周公子临走时千恩万谢,并给陈济仁留下了电话号码,“今后家里谁去杭州,一定要找我和我爹。”

司机发动汽车后,周福海又跳下车,拉着陈济仁的手,对陈天寿说,“陈叔,我长济仁几岁,如果您老没有意见,我认下这个义弟如何?”态度诚恳,令人动容。

上车后,周福海又抱拳对陈天寿说,“陈叔,有空想一想我爹给你说过的事。”依依不舍,挥手告别。

周公子走后,陈天寿对一家人说,“总算是治好了周先生的病,我必须得歇一歇。”说罢,回到里屋,倒头便睡,直睡了一天一夜。

恢复精神,调好身体后,挑了一个日子,陈天寿和陈济仁、李跃亭一起,泛舟东湖。

阿虎的李家的司机王勇一起撑船,陈氏父子和李跃亭三人坐在乌篷船上,摆上几碟菜,温上一壶黄酒。

这绍兴东湖,湖面不大,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被称为“湖中之奇”。

秋天的东湖,依然是风光旖旎,波光潋滟,放眼望去,有山、有园、有林、有文、有墨,处处散发着悠久绵长的历史墨痕。

如此湖景,三人大饱眼福,赞叹不断。酒过三巡,陈天寿郑重其事对李跃亭说,“你家老爷子又不在,但你可以回去传达我的意思。”李跃亭放下筷子,仔细倾听。

“孩子们,这次杭州之行,名义上是我看好了周先生的病,实际上,是周先生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了好几天做人做事的道理。”陈天寿若有所思地说。

“比起周先生,我们确实是狭隘了,特别是我,尤其狭隘。”陈天寿端起酒杯,满满地喝完一杯。陈济仁、李跃亭满脸疑惑地对望了一眼。

陈济仁关切地问,“爹,怎么回事?”

陈天寿放下酒杯,平缓了一下情绪。

“周先生告诉我,他几年前想和我一起建厂生产致合丸,目的不在赚钱——他们周家生意遍布南中国,他们不缺钱。周先生最大的目的,是想让这种药物,能让更多的老百姓用便宜的价格买到,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

“周先生还告诉我,不仅是致合丸,我们天禄堂的其他药物,只要是能够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好处,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被疾病困扰,都应该大面积生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天禄堂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如果让天禄堂的药,卖到全杭州市、全浙江省去,我们的力量就是巨大的。”

“什么叫胸怀天下?这就叫胸怀天下。什么叫心系苍生?这就叫心系苍生。”陈天寿由衷地感叹。

陈济仁、李跃亭不禁同时鼓起了掌。

此刻的东湖清澈而沉静,但此刻陈济仁的内心,则是波涛澎湃。

周先生的话,说出了自己想说而没有和父亲说,想表达而没想到如何表达的意思。大医精诚、泽被苍生、厚德载物、兼济天下,没想到,不懂医的周先生,竟有这份让人钦佩的胸襟。

陈天寿继续说,“跃亭,这次我和周先生,也谈到了你们李家,准备和我们陈家一起合作办厂的事。周先生大人大量,表示全力支持。他的原话是,‘你们只要下定决心,什么时候想开,我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机器给买机器。’”

陈济仁、李跃亭听完,满脸兴奋。

陈天寿喝下半杯酒,继续说,“我们当然不能要周先生的人、钱和机器。但周先生的话,我很赞同。我也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周先生的厚望。”“但是,跃亭,济仁,我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做,必须做好,决不能糊弄百姓、愧对百姓,决不能让致合丸的成产,存在任何问题。”

陈济仁、李跃亭表情凝重地点头。

“跃亭,你回去后,可以将我的意思先传达给你家老爷子,我们天禄堂已初步定下和你们李家合作建厂。但是,我们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前面,而且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陈天寿严肃地说。

李跃亭接过话题,“陈叔,如果您老决心已定,我们两家决心已定,能快一些的话,尽量还是要快一些”,“我听过,回春堂大神丸的厂子,最近在扩建、招人,他们已经走在了前面。这件事如果东华介入的话,他肯定也会想到引入洋人的机器生产。这样一来,我们怕会被动很多。”

陈天寿沉吟了一下,“不着急,他们做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厂子扩建,可能用上洋人的机器,还没做就乱了分寸”。“这段时间,你们俩可以抽空去杭州考察,去广州等地方考察,看别的药厂用洋人的机器生产中药,到底是靠谱还是不靠谱。”陈济仁、李跃亭对望了一眼,点头称是……

然而,比起陈家、李家做事的严谨细致与认真,袁东华的步伐,确实要快得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