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家天下》第十七章:药厂初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紧张的筹备,陈家、李家合办药厂一事,逐渐理出了头绪。

通过不断的思考,陈济仁逐渐明白,如果仅仅是生产致和丸,一来是品种过于单一,形成不了综合竞争优势。

二是在袁家的大神丸“先入为主”,而且价格已经压低的情况下,如何盈利也是个大问题。

陈济仁的这个想法,和李跃亭不谋而合。但两人深知,这件事最终还需要陈家、李家两位老爷子拍板。

不久后的一天,陈天寿、李彦明老一代,陈济仁、李跃亭两位年轻人,一起到会嵇山爬山。

阿虎以及李家的司机王勇等,都远远地跟在后面。

初冬的会嵇山,仍然是一片郁郁葱葱。

“彦明,我们都年纪大了,以后少喝点酒,你看你走几步路,都喘成什么样了!”陈天寿和李彦明年轻时便相熟,两人对谈,知无不言。

“是啊是啊,我们做点小生意,免不了要各种应酬。酒喝多了,自然就吃得多;吃多了就懒得动,懒得动就发胖,胖了身体就更虚,哈哈。”

面对老伙计陈天寿,李彦明也不需要藏着掖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下次你让跃亭到天禄堂,我再给你开几贴调理的药。还有,上次给你的那些解酒的药丸,是不是也吃完了?但彦明你要记住,这解酒的药丸,只能缓解你过量饮酒后的头疼恶心等症状,让你感觉不再那么难受,但不能减少过量饮酒对你身体的伤害。”

陈天寿精神矍铄,一边走一边和李彦明聊天。

“还是你这老家伙关心我。”李彦明调笑道。

“跃亭,济仁,知道我们两个老家伙,今天为什么带你们来会嵇山吗?”陈天寿对两位年轻人正色道。

几个人在一个平台停下,齐齐地看向陈天寿。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大禹一生行迹中有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这四件大事,都发生在会稽山。”

陈天寿侃侃而谈,“还有,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久,就‘上会稽,祭大禹’,由此可见大禹在他心中的地位。明代的王守仁,也在这里此筑室隐居,研修心学,创下了名扬天下的‘阳明学派’”。

众人齐齐望着脚下的会嵇山,心中涌起豪迈之情。

“我们两家合办药厂,当然要赚钱。我和彦明,同意你俩年轻人的意见,多生产几种药,配合着卖,品种不能太单一。但我认为,我们的产药、卖药,不能一心只想着赚钱。王阳明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我们做的事,其实就是在种德,我们不能违背了自己的良心。”

陈天寿的这番话,都是肺腑之言。

几个人都是点头称是。

“在商言商,我们前期很可能不挣钱。”从商多年,李彦明显然养成了凡事预则立,提前计算投入、成本、产出和利润的习惯。

“药品不同于其他买卖,我和天寿商量过了,我们生产的药,必须保证质量,不合格的药,宁愿销毁,也不能卖给老百姓,这是其一。其二,价钱一定不能太贵,至少不能比同类的药贵,一定要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李彦明接着说。

陈济仁和李跃亭听完,非常动容。

“跃亭,济仁,药厂的事,前期我们会过问,但最终还是要靠你们俩。”李彦明继续说,“我们第一批用的是日本的机器,这批机器性能很好,但需要专业的人员操作。”

“厂家这几天运送机器的时候,会带着技术人员过来。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必须雇佣他们一段时间。至于伙计,天禄堂的伙计,加上我们李家选的伙计,目前基本不用再招人。”

“厂房上个月已经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盖好了,就在天禄堂原来的药厂里。人、机器还有药材到位后,这段时间,跃亭和济仁要跟着学,尤其是济仁,配方在你手里,这是我们的命根子。”陈天寿沉吟着说,当然,这也是提醒。

“药厂的名字呢,我和天寿商量好了,就叫‘济仁药厂’。”李彦明一边拿着手帕擦汗一边说。

陈济仁和李跃亭相视一笑。

…………

济仁药厂还没开工,回春堂新开的“龙虎药厂”里,不远万里从英国进口的机器,已经开始轰隆隆地运转了。

在西医诊所逐步走向正规之后,袁东华逐步将诊所交给何少英打理,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到新开的“龙虎药厂”里。

“龙虎药厂”之所以火急火燎地上马,显然不是纯粹的一时冲动。

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情报”送来,“济仁药厂”的每一步行动,袁桂生和袁东华都了如指掌。

和陈济仁、李跃亭多方考察不同,袁桂生、袁东华父子的考察,直奔广州市当时最好的药厂。

考察完后,袁家父子当场拍板,不惜巨资购买成熟的流水线,聘请娴熟的技术工人。

但直到机器运转起来后,袁东华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聘请的工人,操作机器自然非常娴熟。但他们并不懂得中药材在进入机器之间,需要经历的种种。

而将所有药材进行预处理的问题,也正在煎熬着陈济仁和李跃亭。

…………

以需要水制的中药材为例。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

常用的水制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

“洗”“淋”“泡”很好理解,以“润”为例,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和工具,需要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

如泡润摈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等。

以需要火制的中药材为例。火制,顾名思义,是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

简单一个“炒”字,看似简单,但炒却分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炒法。

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称炒黄;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者称炒焦;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但仍保留有药材固有气味(即存性)者称炒炭。

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为了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

而除了清炒法外,还可以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积壳、米炒斑蝥等。

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药物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

中药材的预处理,有些可以让机器代劳,有些则必须人工。

让机器处理的需要不断摸索尝试,而人工处理“如此这般”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往往需要仰仗多年的经验,才能将不同品类、不同要求的药材处理得恰如其分。

而懂得这些经验的大师傅少之又少,有时候甚至必须老少东家亲力亲为。

最关键的是,传统的药材处理方式,特别是缓慢的处理速度,已不能满足机器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而更多的难题,还在等着陈济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