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槐南有鬼》第45章 相濡以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战功无比丰厚的奖赏,死战到底不能回头的疯狂进攻方式,使的孤竹在面对令支大军时接连失利。

李似纯曾和军中将领详细的研究过孤竹的战术,她发现除了这种近似残忍的行军方式外,同时令支也降低了招募兵丁的年限。如此看来,令支是举国之力来与他们一战,而此战关乎生死存亡,就算是敌人来势凶猛他们也不能有丝毫的退缩!

两军僵持不下的局面持续了一个月,双方均是死伤惨重,而相比之下过了三年安乐日子的孤竹伤亡则更为惨烈。

事情的转折大约要从孤竹的一次大获全胜说起,远在王城的子宴在接到一封又一封战败的报书后,得知令支的君王竟亲自率军前来,他亦是在几位朝臣的建议下,带着大批的精兵良骑赶往沙场支援李似纯。

而当一身玄甲的青年帝王出现在军营大帐时,刚刚从战场上浴血奋战而归的红衣女子,竟有一瞬间的恍惚,却在即将倾倒的一刻被那人扶住。

她很累,却不得不每战都身先士卒的冲在最前面。令支的攻势如此迅猛,她身为大将军又怎可躲在营帐之中苟且偷生。

待站稳了身形后,李似纯向后退了一步和子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众目睽睽之下她不希望将私情与战事混为一谈。

“臣李似纯,参见大王。”红衣银甲的女子跪地叩道。

“李将军请起,你既从战场归来,就快与孤王说说眼下到底是何种形势?”子宴知道她的顾虑,眼睛在那红色身影上扫视一番,在确定她并没有受伤后,放心的问道。

“是!”李似纯站起身,稍作思考,便将这数月的战况与情报一一说与子宴听。

说至重点处,子宴便会与她多加询问和商讨,从而做出相应的战术调整,以此来破解令支的进攻。

那日之后,军中将士莫不敬佩折服于子宴的用兵之道。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想过那坐于高堂之上、善用心术的冷面君王竟有如此才能。

却唯有李似纯明白,这是那人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的情形,尚不知人心险恶的少年,总是渴望着和自己的王兄一样做一个征战沙场的英雄。所以他好武自幼便常常得到太保的夸奖,他不爱读书却每每研习那些兵法书册直到深夜,甚至不顾身份的乔装打扮一番,也只为离心之所向更近一分。可惜这世上有太多憾事,就算如今这般得偿所愿,怕也是事过境迁不复当初了。

果然,子宴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援军与充足的粮草补给,更鼓舞了军中原本低落的士气。郅城一战告捷后,孤竹大军便驻扎于此,意欲稍作休整之后,便一鼓作气夺回其余丢失的几座城池。

不想却在前往尤城的道路上遭遇伏击,而先前令支的溃败不过是一场诱敌深入的诡计。他们将先行在前的孙向一众与其后的李似纯和子宴大军拦腰截住,使得孤竹军队一分为二,意欲分而灭之。

得知中计之后,李似纯一路上率军突围,奈何令支的防守太过严密,几次失败后他们不得不退到北界山,陷入了前后无援的境地。而北界山地高无水,人马在一二日未饮水后皆是出现了脱水和骚乱的迹象。子宴知道再这样下去孤竹大军必将溃败,便与李似纯商议再次突围之事。

可令人意外的是,此时的令支并没有再进一步的采取攻势,而是派人送来了议和的国书。

书中大概的意思是说,他们此次以举国之力来犯,只是想一雪前耻并不甘心对孤竹俯首称臣,只要子宴同意将尤城以南的三城让与令支,他们就愿意退兵。不然也只能是鱼死网破,况且眼下的形势对孤竹来说并不乐观,一旦子宴被他们所擒孤竹怕是会不战而败。

而子宴若是肯同意的话,令支也早已准备好酒宴,届时令支的大王愿与孤竹之君共饮薄酒一杯,冰释前嫌。

“大王真的打算前去赴宴?”军帐中,李似纯与孤竹一干将士皆跪在地上向子宴进言。这所谓的议和定是令支的诡计,他们身为臣子又怎能让君主以身犯险呢?

“孤王知道这是令支的诡计,可眼下与其困死在此地,倒不如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圈套,等着孤王上钩。”子宴说着,他看着案上的竹简不禁冷笑了一下,左右不过一死,他们真以为他会怕吗

但当眼睛无意中扫到那抹红色身影之时,子宴顿了顿,道:“诸位将军也不必为孤王多加担心,此次动身来战场之前,孤王早已偷偷立下诏书,若孤一旦战死便立即传位于大王子绪,孤竹绝不会出现无君自乱的现象。”

“大王!”闻言,跪在地上的众人不禁哀唤道。一种难以形容的绝望在心底蔓延开来,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勇士,自然不会被死亡所吓倒,却最最不甘于做这困兽之斗,不过是些宵小无胆之辈,却生生的折了英雄,所败给的是举目四下的绝人之境,而非敌人手中的兵戈之利。

然,那红衣的女子却始终沉默着,她看着眼前那人,一直紧紧的盯着,像是在思考却又似愣愣出神般不知在想些什么。

“大王若心意已决,臣愿一同前往随行护驾。”良久,李似纯说道。

她知道子晏并非是逞勇鲁莽之人,但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此眼下危机,他都不会贸然行事。所谓孤注一掷,就是明知是死也要坦然处之,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任君犹豫的一线生机。

听她如此说,子晏并未回答。他想找到一个让李似纯可以留下来的理由,说孤竹大军不可无帅也好,是他一句王命强行遵之也罢,都足以让她待命于此。

可是那些在腹中早已重复千遍的话,为何到了嘴边就变得如此难以启齿。他在怕什么?是将死之时无人陪伴的孤单,还是若不能看那人最后一眼,终归还是憾事一件。子晏想了片刻,道:“李将军还是……”

“恳请大王恩准臣一同前去。”还未等子晏把话说完,李似纯便将他的话生生打断。

闻言,子晏看向李似纯,他忽然有些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终是没再说什么反驳之词。这世上总有一种人,一旦决定好了的事,就绝对不会回头,固执的让人好笑,却又充满着无尽的凄凉。如那执笔如刀的太史官,如眼前一再请命的红衣女子,一如他自己。

在去令支赴宴的前一个晚上,子晏拉着李似纯在营帐外坐了许久。

夜风侵骨,两个人沉默着,只听得耳边柴火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但他们却从未觉得如此放松过,没有身份地位的牵扯,国仇家恨的束缚,他不是帝王,她也不是将军。

所以,那红衣女子才第一次得以将头轻轻的倚靠在身侧之人的肩膀上。听他说说数年来从未与旁人道过的闲言碎语,想起初见,想起分离,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过去很久了。

“阿纯,鸿安他其实并没有叛国。”说到最后,子晏还是将一直藏在心底的话说出了口。

“我知道。”李似纯说着,她伸出手放在子晏的肩膀上,希望这样可以缓解他的不安。其实,外人眼中那冷面无情的帝王,与她所一直了解的那个小宴有很大的不同,人总有脆弱的一面,却并非人人都拥有一个可以适合倾诉的人选。所有她很幸运,可以成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小宴回给我的那张一字未写的锦帛,早就告诉我答案了,什么都不说,除了尘埃落定无需再多做解释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清白。”李似纯说着,她抬起头,发现此刻的子晏正笑着看向她。

这一刻,子晏觉得他可能是这天下最令人羡慕的帝王了。因为他不止一次听别人提起,说为君者常常要在江山与美人之间做一个抉择。可他却不同,如今坐在他身旁的这一个,不耽于风月,不陷于相守。

他和她一起并肩守住这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将来也一定会共看一片盛世的江山。

“阿纯……”蓦地,子宴轻轻地唤着,他并不想说什么,只是单纯的想听到那句回应罢了……

第二日,天边泛起了微白。

李似纯部署好一切后,就带着一小队兵马在军营之外等候。他们此去令支大营乃是羊入虎口,就算她带再多的兵马前去,也定会被令支看押起来,但若只是草草的带上数人,则有损孤竹君王之威,更是在气势上输了一筹。几经思虑之后才将一切都准备妥当,赴宴之事,事关重大,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差池。

而当军马行至令支营地之时,他二人相视一望,似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况有挚爱之人相伴,即便是共赴黄泉,也总归不会寂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