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旧梦难寻》第十三章 上元佳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须知明朝官员在春节至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之间是有法定官休的。北方的新年,不管是对于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一年中的重大节日。自农历二十三开始,即有祭灶、扫房、杀鸡、蒸馒首等习俗。到了年三十,普通百姓人家哪怕平常日子过的再辛苦,也要在这一日停止劳作,备上最好的吃食,一家人聚在一起圆圆满满。而富贵人家自不必说,杀鸡宰羊,祭拜先祖,辞别旧岁,迎接新年。

过年期间,不管是皇帝还是臣工都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休息。列位不要觉得皇帝高坐金銮殿,权倾天下,坐拥后宫佳丽就无比幸福,但实则也是无比考验体力和毅力的工作。不论严寒酷暑,天不亮就要上早朝,听百官晨奏。每天要批阅奏章,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还要费心处理朝野之上大臣权力的平衡。如若疏于政务,就立刻有御史言官跪在堂前背诵圣人之道、祖宗家法来劝诫,实在是有苦难言。难得过年期间,不管是宫城之内还是平民百姓家,此刻都张灯结彩,欢天喜地,没有史官会记录皇帝在此期间好逸贪欢,不理政务等等。

到了正月十五,宫内宫外更是热闹非凡。庙会大街上各式各样纸扎的彩灯照亮了半个北京,家家户户平日里不出门的姑娘媳妇这日也可结伴出去看灯,民俗中对元宵节游灯市尚有走百病一说。即: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令一人持香辟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桥之所,三五相率一过,取渡厄之意。或云经岁令无百病,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是夜驰禁夜,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俱不闭,任民往来。厂卫校尉巡守达旦。有歌曰“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姨姨姥姥领小姑,撺缀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空穴,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头风。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

这日夏之沁禀明了爷爷,与府中几位管事的家里人和几个丫鬟结伴去走百病。并交了徐牧轩来领着这一群仆妇丫鬟小姐组成的队伍。众人走上闹市,只见今日来看灯市的女子们清一色的着了白袄,远远望去如入桂宫。再看其中的夏之沁,上身着白松绫锻袄,用淡绿色绸缎滚边,胸前用白丝线绣着一朵若隐若现的出水莲花,只在荷瓣上端刺上几针粉红。下身穿一条水蓝色裙子,环佩相扣。头上束发的银环和发间的玉梅、雪柳也是清一色的亮白,肌肤胜雪,粉腮含笑,真是如月宫仙子下凡,葱绫浅斗月华娇,说不出的俏丽雅致。

再看街上琳琅满目的彩灯,鲤鱼灯、兔子灯,彩雀灯、莲花灯、八仙过海灯各具色彩,和灯下一群群素衣粉面的丽人娇娥,真是天上人间,难分真假。时人唐寅有《元宵》诗曰: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夏之沁徐牧轩一众人才走一会儿便被来来往往的人群冲散多次。夏之沁贴身的丫鬟雨桐心细,见小姐和未来姑爷此时欢声笑语,眉目传情的观赏花灯,像是忘了身后众人。于是便对仆妇中年纪最长的周妈妈说:“咱们不如自行去赏灯吧,也莫在此碍了小姐个未来姑爷的眼。”于是其余众人相夏之沁与徐牧轩辞了之后,就自行散开了。原来古代礼教之对男女青年束缚甚多,平日里是不能随意见面的。而在上元节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便给了恋爱中的男女有机会相约游玩的机会。

徐牧轩见众人离开,只剩自己与夏之沁一起,表趁人多将夏之沁的左手握在掌心。夏之沁一阵羞赧,却并贼挣脱。徐牧轩倒是煞有其事的说:“这样牵着沁儿的手,便不怕你在人群中走丢了。”

夏之沁抬眼望了徐牧轩一眼,然后顽皮的伸出未被徐牧轩抓住的右手,在他的手背上轻轻一抓,道:“好吧,那今天本小姐就让你带路了。”

两人一路说笑,一路看着各种造型别致的彩灯。路过一个卖灯的摊位前,只见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成一堵墙的样子,正是:“灯球巧制,数点银星连地滚。鳌山高设,万松金阙照天明。”夏之沁从这灯墙之上挑了一只白兔造型的灯笼。突然人群中传出一阵惊呼,接着听到一声爆竹响,原来有人在郊外点放烟花爆竹。两人跟随众人眼光的方向看到西边的天空升似一团团红色的火箭,升至半空中忽又散开,火焰好似盛开的菊花。又一声响,只见一朵朵灿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了,或红或绿或逛或紫,把原本乌黑的天空衬托得绚丽多彩,如诗如画。赏灯中的人们莫不停下脚步,一起欣赏这壮丽的场景。

烟花燃罢,街上行人即还按照原来方向各自走动起来。轩、沁二人也随着人群走到一个卖糖人的摊位跟前,只见那卖糖人的手艺人从热锅中盛出一勺粘稠的糖浆,左手微微倾斜,糖浆即顺着汤勺而下,接着手艺人右手手腕反转,手指飞落,一气呵成,不一会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便落在了石板上。这时再粘上竹签,待糖浆冷却成型,将糖做的蝴蝶拿起来,递给一个来买的小孩子。

夏之沁看着有趣,便叫老师傅吹了个八仙过海传说里的何仙姑与吕洞宾,一个自己拿着,一个递给徐牧轩。两人拿着糖人正要转身离开,夏之沁却一转身将刚刚做好的“何仙姑”捧在了一人身上,立刻撞的粉碎只剩下根竹签。那被撞的人也好不气闷,新坐的衣衫即被粘了一身的粘糖。只是值此节日,大家本为赏灯玩乐而来,那人也不非蛮横无理之人,于是便也不多追究。只是待那人离去后,轩、沁二人看着光秃秃的竹签,却忍不住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这正是:少年怎识愁滋味,朱唇粉面玉搔头。元宵佳节欢颜贺。却怎知,烟花易逝离别多。

楼台亭阁别日去,风雨兼程历苦折。此情可待成追忆。再回首,人生难测际遇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