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子,乃国君之子也,亦有其封地。
魏有一公子,国主之母弟也,曾闻七岁便能咏诗诵书,善写文,幼时拜学相国公叔痤为师,常遇中庶子公孙鞅与之相善,挚爱兵家学识,豢养名士和死士。此人便是邺城之主,公子昂。
“东忌于齐,秦欺于西,寡人耻之,吾当何以作为?”
“齐、秦两国乃吾之大敌也,举兵刃而洒血,未有胜算,不可取之!”
“便让寡人忍辱也?”
“兄当先行兴商于民,后谋于战事。”
“此为何意?”
“国主,大战之所需乃何也?”
“兵,将才!”
“非也,乃是钱粮也……”
“哦?详解于寡人。”
“因战事,使吾国不得深耕细作,兵饥心乱,陷兵家之大忌也,兴商敛税,耕田取粮,乃是当务之急也。弟有一法可行之!”
“弟有何妙计?”
“赵、韩、齐、燕、楚之商莫不与魏往来,而各国币有不同,何不铸少铜之币,与他国交换,取其利也。施仁政于商,薄关税,广吸他国之财,备战时所需。”
“甚好!”
“弟荐与一贤才,此人乃是白圭,洛邑人氏,师承鬼谷子,手握鬼谷‘金书’,精商善谋,实可善用也。”
“寡人闻得此人,‘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可是此人所言?”
“正是,国主欲施与何职?”
“这等大才当立为太宰!弟观之如何?”
“国主睿智,吾国必兴。”
魏都大梁城中,卖货小摊,商旅之侧,有庶民立于大道两旁;金棚车舆行于此道,先有兵卒辟路,后有骑兵跟随。
舆棚之内,底有狐皮,侧有檀桌,挂有玉璜,顶有明珠;公子昂手持竹简,指若削骨,饕餮纹袖,蓝衣稠衫,黑色玉带,牙质立冠,凛凛如生,令人敬畏。
公子凝神正视,翻卷笺书,彷若无人般,气定神闲;顺竹简而看,垂有帛条,刻有小文,乃是‘密’字。
街有众人拥挤,欲见车中之人,低头窃语交谈,又惧兵家不敢;忽见一手扶帘,有士提马上前,似是耳语数句,骑者打马行去。
车停穆清府,门隶垂头禀报;“相国大人已到多时,安于昭畹之中。”
金缕丝鞋踏奴而下,双驹摇脖震铃,朱门上横木交错,彰显法家之风范,方正严谨,取势慑法。
昭畹之中……
“公子将至邺城而来,惠施便登门而访,失礼处望公子海涵!”
“相国多礼,当是昂先行拜见,不想刚至大梁便招之于宫,令君久等”
“施此番前来,乃为抗秦之事,欲与公子商议。”
“昂今日入宫亦为此事。”
“公子声望高远,应劝得国主,现魏弱不可再战矣!”
“昂亦有所意也。”
“施不知可劝得国主?”
“相国大人,若主君执意开战当如何?”
“联齐、楚合纵抗秦!”
“无利也,焉能驱使他国同战?齐多疑,楚贪财;齐出兵惧他国来犯,楚出兵欲贪七八城也!此计当选时机,现不可为也!”
“依公子所言当何为?”
“养兵蓄锐,方为上计;相国勿忧,国主已改心意,吾心中亦有思量!”
送出惠施,已近午时,数辆笺书忙于搬置书房,此时公子昂已得戚夫人之书,思量此‘棋’后手落子之处……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