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络索》第二十二章 百里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天后,百里沐熙和子衿到了咸阳。咸阳街市的繁华,人烟的阜盛远甚于他们路过的每一个县,即使是白天,也有很多摊贩在叫卖,逛街、喝酒的闲人川流不息。百里府建在咸阳城的东边,寄托前人希望紫气东来的美好愿望;东南边正对着咸阳楼,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百里沐熙回到家乡,难掩激动之情,一路都在讲述年少时在咸阳生活所经历的事情,子衿听得津津有味,丝毫没有嫌母亲唠叨。百里府的大门是关着的,门头的红木牌匾上三个大大的金字--白里府,左右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嘴里含着圆润的石珠。百里沐熙没有着急去敲门,而是让车夫和子衿看看前面的咸阳楼。

只见前方一座雕梁画栋、丹楹刻桷的高楼立于堆砌高达七八米的石阶上,子衿不由心生赞叹:“书中的美轮美奂形容的就是它这样的楼吧。娘,这楼可有名字?”

百里沐熙为子衿和车夫娓娓道来:“这楼叫咸阳楼,起建于秦代,名咸阳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咸阳楼,傍城而立,临渭而显。宋仁宗在位时(公元1034~1037年),北宋诗人黄孝先任咸阳知县时重建此楼,用于观景,题名曰:清渭楼,与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齐名。”

子衿撒娇似的扑在百里沐熙怀里:“娘,我突然好崇拜您,知道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

“多亏了夫人和小姐,让我这个粗人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么高大的楼,也算是开了眼了,回去就可以和其他的车夫吹牛咯,呵呵呵~”车夫憨厚的笑着赞叹咸阳楼的壮观。

子衿开心地回答车夫:“那老伯您可要多看几眼,这样才能把牛吹上天去。”车夫也不在意,只是一直呵呵、呵呵的笑着。

看到太阳即将落山,百里沐熙想着百里府就快到摆饭的时间,催促子衿前去敲门。“好了,你这丫头,尽说些胡话。太阳快落山了,快去敲门,府里该开饭了。”

门开了,一个身穿黑色圆领长袍,扎巾,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的老人礼貌地告诉子衿,天色已晚,府里不待客,有事明天再来。百里沐熙走上去施礼:“李伯,我是小熙,您不记得我了吗?”

老人仔细打量了百里沐熙一番,惊呼:“小姐,是小姐。”,随即往院子里喊到:“来人,小姐回来了,快来人。”

几个小厮急急忙忙跑到老人后面问:“李管家,怎么了,谁来了?”

由于太过激动,老人的手微微颤抖,他指挥家丁:“小姐回来了,你快去禀报老爷和少爷,你们几个快去把车上的东西搬进来,把马从后门牵到马厩里”。随后引百里沐熙进府,边走边不停的询问百里沐熙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子衿见车夫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就让车夫随自己进去。

走过前院的石阶便进入了游廊,再走过穿堂就可看到一片牡丹花海,按理说牡丹花的花期早已过,可是这里的花却开的异常的鲜艳。牡丹花海的尽头是一间富丽堂皇的正房大院,一个戴束发冠,内穿襦裙,外罩对襟衫的中年男子和两个粉白黛黑、衣着华丽的女人站在门口,每人的身边都站着一个贴身丫鬟。看到李管家和百里沐熙,中年男子走下台阶,前来迎接:“妹妹回来了!”

看到中年男子,百里沐熙热泪盈眶,忙行礼:“哥哥!”

中年男子将百里沐熙引进门,在门边站着的女人和丫鬟也跟了进去,子衿一头雾水,初来乍到的她还不知道汉人的礼仪,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跟着进去,还好李管家发现了她的窘迫,引她和车夫进了门。

中年男子坐在中间的主座上,百里沐熙坐在右边,两个女人坐在左边,中年男子正在和百里沐熙嘘寒问暖,李管家禀报:“少爷,这位是小姐的女儿,您的侄女。”

百里沐熙想起自己还未向众人介绍子衿,起身向哥哥嫂嫂介绍子衿和车夫,子衿拜见了舅舅。

原来这就是我素未谋面的舅舅,娘亲唯一的哥哥---百里瑾瑜。听闻他自幼便是个奇才,三岁能识字,五岁会射箭,十五岁便跟随外公出征,现已是朝廷正三品上护军,可谓是才貌双全,今日一见,虎头燕颔,身躯凛凛,不乏将相之风,果然非同凡响。

百里瑾瑜让李管家带车夫去吃饭,顺便为百里沐熙、子衿和车夫安排住处。管家走后,百里瑾瑜才从座位上走下来为子衿介绍他的妻子和小妾,子衿方才拜见两位舅母。行完礼后,一个柳眉杏眼、面容和蔼的女人在丫鬟的搀扶下离开正厅,只留下一个龙眉凤目的女人,子衿心里明白,留下的才是舅舅明媒正娶的妻子。

百里沐熙心里记挂着老父亲,开口询问父亲的情况,中年男人便带着子衿和百里沐熙去百里老爷的房间。百里老爷安静地躺在床上,庞眉白发,脸色蜡黄,气息微弱,两个丫鬟坐在床边的凳子上照料着。

丫鬟看见百里瑾瑜进来,轻轻的起身行礼,百里瑾瑜挥手示意她们出去,丫鬟们便低着头、弯着腰绕过百里瑾瑜走出房间。百里沐熙走上前去,在百里老爷的床前坐了下来,看着父亲苍老的脸,掩面而泣。

百里老爷睁开疲累的双眼,看到了百里沐熙,颤颤巍巍的手从被褥里伸出来想要触摸百里沐熙,但却无力地摔在了铺着锦缎的床上。老人泪眼朦胧,干哑的嗓子艰难地发出几个难以分辨的音调。

百里沐熙用手绢将脸上的泪水擦干,拉住老人瘦削的手,轻声回应:“爹,爹,熙儿在这儿,熙儿回来看您了。”

百里老爷和百里沐熙喜极而泣,子衿和百里瑾瑜就在一旁安安静静地看着。老人发现了站在百里瑾瑜身后的子衿,将视线落在子衿身上,微弱的眼神里透露出慈祥。百里沐熙招呼子衿上前。“爹,这是子衿,我在信中跟您说过的,您的外孙女。子衿,快叫外公。”

子衿恭恭敬敬地叫了老人一声外公,老人微微点头,然后让百里瑾瑜去把自己柜子里的雕凤紫檀木箱拿来。百里瑾瑜打开老人床后的柜子,又拉出柜子里的小暗格,抬出一个做工考究的木箱放在老人床边。

老人摸出瓷枕下的钥匙递给百里沐熙,百里沐熙将木箱打开,掀开绣着花鸟的锦布,一对被金凤凰缠绕的光滑润泽的白玉手镯躺在轻薄的丝绸上。百里沐熙将手镯呈与老人,老人将手镯递给子衿,子衿受宠若惊,呆在原地,老人用尽虚弱的力气拉起子衿的手,将玉镯套在子衿的手腕上。

老人告诉百里沐熙箱子里还有其他东西,让她拿出来。百里沐熙将箱子中的丝绸拿了出来,看到箱底被白色手绢包裹着的东西。老人气喘吁吁地说:“熙儿,这是你娘的遗物,她让我交给你,让你有个念想。”

百里沐熙打开手绢,一根银制嵌异形紫珍珠发钗跃于手绢上,珍珠足有大拇指那么大,虽不是圆润的上好珍珠,却别有一番韵味。百里沐熙抚摸着母亲的遗物,为不能送母亲最后一程而感到愧疚,呜咽不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