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流浪在三国》第二十九章 攘外必先安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四月,江夏贼张武、陈孙联合赵慈、周直反。由于太守刘祥将精锐之师借给了孙坚,所以屡战屡败,无奈之下,刘祥请求邻郡风煜派兵相助。

“主公,现在刘表刚入荆州,虽然有章陵太守蔡瑁,南郡太守黄祖以及大将文聘相助,但根基还不稳固。而南阳太守袁术在得到了孙坚五万精锐之师后,竟然不北上和诸侯会盟,摆明了有吞并荆州的野心。刘表为了防备袁术的进攻,肯定没法调兵帮刘祥平反,所以丰认为现在正是出兵江夏的大好时机。”

田丰向风煜荐道,风煜点点头,目视他人。沮授站起来道:“孙坚一路北上,基本上吞并了荆南四郡的所有精锐,现在苏代虽然接任长沙太守,却无法兴风作浪,授也认为现在是出兵的最好时机。”

刘晔也点点头:“北方袁术和刘表对峙,南方又有大江之隔,西边刘焉碌碌无为,现在正是主公扩充地盘的好机会。”

风煜见其他人均表示同意,于是站起来道:“既然诸位先生认为现在是出兵的大好时机,那煜就进兵江夏,开始平定乱世第一步。”

半个月后,风煜带着江东二张,义父黄忠,“急先锋”刑道荣,“追风戟”王威,“玄武枪”李通,点齐一万大军,兵发江夏。

不一日,来到江夏,令风煜纳闷的是,迎接的人中竟然没见到太守刘祥的身影。风煜不是喜欢摆威风,而是于情于理身为主人的刘祥总应该过来见个面,打个招呼的,况且刘祥本就是个八面玲珑之人。经过前来迎接的江夏主薄的解释,风煜这才知道原来刘祥已经病倒在床上,现在整个江夏正处于恐慌之中。

进了太守府,刘祥躺在床上,见了风煜,未言先泣,大声哭道:“祥无能,致使江夏百姓,受此大难。”

风煜见刘祥老泪纵横,躺在椅上,整个人苍老无比,让人十分同情。又闻众贼攻破数城,杀人满野,血流成河,于是走到近前朗声道:“刘大人不須如此担心,贼子虽然兵强马壮,声势盛大,但在煜眼中不过是土鸡瓦狗尔。现在又做出如此人神共愤之事,凡志士必责其名,骂其行。今煜有襄阳精兵一万,日夜未停操练,十分有战力,来日定为大人斩将夺旗,刘大人大可放心。”

刘祥和众人听了风煜的话,心里才有些踏实,不过还是十分担心。

这时张昭也劝慰道:“刘大人请放宽心,我家大人虽然年少,却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定能为您平定众贼。”

风煜见除了自己带来的江东二张外,众人皆惊魂未定,暗叹江夏没一个成大事之人,于是更有取而代之之心,当下接口道:“以大义讨不义,我军必得百姓全力支持,请刘大人下令将兵马合为一处,让煜统之,以便破敌。”

刘祥见事已致此,又见风煜信心十足,也没有办法,唯有同意他的要求。

回到襄阳大军的大营,张昭问道:“主公有何败贼妙计?”

风煜“哈哈”一笑,豪气干云道:“如此逆贼何需计谋?看我明日力擒之。”

张昭听了无语,身为主公有时候确实需要一种霸气。风煜向营中诸将激励道:“明天一战,我等必扬名天下,众将准备,明日一同与我出战迎敌。”

众将轰然接令。

等二日一早,风煜引兵一万出城迎战,暗地命张昭领二千弩手伏于两翼,三千弓箭手伏于中军旗下,约炮响齐发。

三通鼓后,风煜身穿白色亮银甲,外罩锦袍玉带,手持方天画戟,立马阵前。左右排立黄忠,李通,刑道荣,王威等诸将。旌旗飘扬,衣甲鲜明,阵容严整。可见训练相当有素。

对面大约有五万人,为首一将,年约三十左右,生得浓眉大眼,满脸胡须,相貌堂堂。身材粗壮,头戴战盔,上系红缨,身披重甲,模样甚是威武雄壮。在他手中,握着两杆沉重粗长的钢鞭,正是叛军首领张武。

张武骑着“的卢”立在队伍前面,远远望向城下的军队,心中充满豪情壮志。他自居江夏以来,也曾听部下说过,襄阳出了一位少年太守,献策平宗贼,放粮济难民,大战洞庭湖,威名远播。因功劳甚高,被封为右将军。

张武闻言,却不是十分相信。他在江夏,平生未尝一败,已是打遍江夏无敌手,想必纵横天下,也不是难事。那个什么右将军,难道能禁得住自己力道沉猛的一记钢鞭么?想到此处,张武不由轻蔑地哼了一声。

谁知那风煜现在竟然敢越界到江夏,率了襄阳军马,起兵攻打自己。嘿嘿,也好,若能杀了风煜,天下人将皆知某的勇名,那时率军驰骋天下,还有谁人能抗?

想到得意处,张武不由咧嘴微笑,直想冲上去,一鞭打风煜个口吐鲜血而亡。

这时风煜望见张武所骑之马,极其雄骏,比当初在并州时何曼为他抢的匈奴马还要好,于是回头谓众将曰:“此必千里马也。”

言未毕,黄忠提刀而出,径冲彼阵。

这时正好周直驰出军列,在两军中间大骂:“你这狗官,我与汝何冤何仇,你竟率军来犯,敢情欺到我家门上了么?”

黄忠本想为自己的主公取来“的卢”宝马,此时见对方侮辱自己的主公,遂拍马转向周直,怒声喝道:“汝等只当杀猪卖肉者,何在战场张狂,看我如何杀你。”

周直心中大怒,挺枪直冲黄忠,厉声道:“来将何人,某家枪下不杀无名之将。”

黄忠嘴角冷笑:“吾乃南阳黄忠是也。”

言毕,一刀斩周直落马,众贼寇大惊。

早有赵慈坐马不住,持枪欲来夹击黄忠,见周直如此快的被杀,心中已怯,无奈不能回头,只得硬着头皮来战。黄忠虽杀周直,却毫无兴奋可言,此时见对方又有一将杀来,当下大喜,欲再立一功。

突然自军阵中传来一声:“黄将军且住,容某来战。”黄忠回头一看,原来是“追风戟”王威,也不好意思和他争,于是回马走回阵中。

王威飙马而至,长戟一挺,敌住赵慈大叫道:“不要以少胜多,待王威来会会你。”

长戟如灵蛇吐信,豪无花巧,凭的就是速度和力量。赵慈心中一懔,知道自己碰上一个高手。长枪左右轮回,同时侧身甩打。

王威的实力,用风煜的话说,是实力在两星级至三星级之间的大将,而赵慈当初能杀了南阳太守秦颉,自然也不是庸手。两人只在一错马中,就变化了三四招。来去之快,变化无痕,绝对是一等高手的较量。

王威也似知道对手的不凡,心中无比兴奋,由于风煜手下良将众多,自从跟随风煜以来自己很少有出手的机会。今日终于可以一尝夙愿,于是拿出看家本领,手中长戟如猛虎出山,加上天生臂力,精钢戟呼啸生风,迅如闪电,真不愧“追风戟”之名;而赵慈也不示弱,枪花四起,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招招连环,对方稍有大意,必万劫不复。

两人错马相交搏杀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风煜见两人一时间分不出胜负,朝早已坐立不安的刑道荣道:“道荣,你去搦战。”

“急先锋”刑道荣本就是争强好负之辈,王威出战的时候,手上就痒痒,偏风煜没有点自己的意思,此时闻言大喜,手握开山斧驰出阵来。

张虎结拜兄弟陈孙见襄阳军中飚出一位长相魁梧,身着青色玄甲,手提大斧的少年将军,也不由性起,拍马杀出,和刑道荣缠在一起。

场中四将分成两队,杀的难解难分。

张武看得暗暗心惊,风煜帐下猛将怎么如此之多?于是收起小看之心。再过数十回合,见阵上两将败相已生,不禁心生冷汗,急令鼓手擂起,亲自领一万人冲杀向襄阳大军。

风煜见状,下令放起号炮,两翼二千弩兵整齐而出,弩箭齐发,中军内弓箭手也一齐拥出阵前,狂射一通。叛军如何挡的住,冲上来的士兵当场倒下去一大片,吓得张武往后急退,风煜立即把握机会,挥大军冲杀上去。

襄阳兵在经过风煜现代化军事训练后,表现出强大的战力,个个骁勇异常,全力往前。而黄忠所带领的近卫军团,更是以一杀十,勇不可挡。叛军兵败如山倒,敌将陈孙、赵慈也没于阵中,张武直退三十里才收兵扎营。

襄阳兵初战告捷,退回江夏,刘祥众臣当听到风煜首战打的叛军没一点脾气之时,无不欢呼动容。而风煜更是军威大振,名动荆襄,手下众多猛将直追孙坚。

休整数日后,风煜再次挥师进攻。

叛军经过先前一战,折了两万多人,被俘一万多人,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两万人。

王威在对方大寨前喊话:“张武,你聚众谋反,理当诛灭九族,如果你现在投降,我家大人仁义宽容,定会从轻发落。”

张武听了哈哈大笑:“某家从起事之事就没打算过投降,要我降风煜小儿,做梦吧,哈哈哈。”

阵内刑道荣听了已暴跳如雷,“张武匹夫,安敢辱我家主公,今日定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王威不再犹豫,高声传令到,“张武逆贼,以下犯上,今日必斩汝头,以正法度!全军压上,辱我主公者死!”

襄阳军团开始保持阵形和节奏缓缓压上,一边前进一边发出震天怒吼:“辱我主公者,死!死!死!”

李通见对面张武的士卒听了皆面有惧色,当即高声呼喊,“对面的江夏子弟听着,不想犯上作乱、株连九族者当倒戈相向,得张武人头者赏百金!”

此话一出,立刻在张武阵营引起一片混乱,张武看着周围士卒那偶尔瞄向自己的眼神怎么都象不怀好意,只得马上出言稳住军心:“尔等勿听对方胡言,弓弩手,前方百步,连续射击!”

言毕,只有稀稀拉拉的渺渺箭羽射向百步之外,张武见了大怒,连砍死数名犹豫不决的士卒,弓弩手方才向前方开始齐射!

而在此时,张武的营寨后方树林中,数百双眼睛正透过茂密的树叶扫描着张武的后寨。

“大哥,我们是不是胆子太大了点?就我们几百兄弟冲进别人几万大军的营寨,这个……恐怕不大好吧?”

一名身长八尺,面如重枣,大约十七八岁的少年听了此话翻了个白眼,一个爆栗敲在刚才说话的清秀少年头上,闷声教训到:

“操!你懂个屁,这叫富贵险中求!小严,你还记得威名远扬的锦帆甘宁吧,我得到一个消息,原来上次甘宁已经被这个襄阳太守给捉了,现在已经是荆州水军的将军了呢!只是风煜这小子把他做为暗子藏着。嘿嘿,这个少年太守不简单啊。惟才是举,不问出身,我们如果去投靠他,总不会比甘宁那原来做贼的混得差吧?你看,你们李家的那个“玄武枪”李通那么风光,你不会认为自己还不如他吧!”

那被称作小严的点点头,又有点担心地道:“魏延大哥,我知道您武功高强,可是我们毕竟实力相差太大了······”

魏延摇摇头道:“小严,以后打仗你可要注意观察,你听听前面震天的喊杀声,就知道张武的大队人马正在和官军开战,大营里一定空虚。其实我们也不要和这些反贼硬拼,只要在寨子里捣点乱,点把火,张武的军队一定会大乱的。到时候襄阳军队胜了,我们立的功劳可就不小了,那个风煜一定会赏我们个官做,你就不想光宗耀祖吗!”

李严听了也信心大增:“大哥说得对,想建功立业哪能没有风险,我跟着大哥干了。”

魏延听了,对着身后的几百名弟兄低声说到:“兄弟们,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就看今天了,想搏一把的等下就别手软,害怕的就留下,从今以后就各奔前途!”

众人连忙表态:“大哥,放手干吧,兄弟们绝不是孬种!”

魏延点了点头,手一挥:“杀!”一马当先地冲了出去。

风煜正在指挥大军和张武戮战,突见敌军后方一片混乱,远处的敌军后寨处升起了腾腾黑烟。

这是怎么回事?风煜大为奇怪,难道有人偷袭了张武的后方?不管怎么样,此时正是破敌良机,立刻下令到,“全军突击!大家跟着我一起喊,张武的粮草被烧了,退路被断了!你们快投降吧,缴械者不杀,得张武人头者赏百金!”

帅旗挥动间,襄阳军全军一起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向张武部队冲去。那震天的喊声一下子就把敌军的士气彻底击垮,前方来不及逃跑的士卒已立即丢下武器投降,后面的部队四散逃命。

张武看着这一切,心底直喊“完了,全完了”,就在此时,一道劲风直袭后脑,只听一声:“张将军,你逆天而行终必失败,魏延就先借你脑袋一用了。”随后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原来放完火的魏延见张武一个人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不动,乘机偷袭,一举成功。张武一死,一些尚在顽抗的叛军也彻底丧失了勇气,丢下手中的武器举手投降,一场大战就在如此莫名其妙中结束!

“你说你叫魏延,他叫李严?”

风煜惊喜地问跪在眼前的两人,在得到两人的肯定后“哈哈”大笑,兴奋地直说:“好,好,你们二人起来吧,你们立了大功,我一定会好好赏你们的。以后你们就是我襄阳军中的人了!哈哈,哈哈哈。”

黄忠看着形状若癫的风煜不禁大为纳闷,为了两个少年直得高兴成这样吗?虽然这两个少年武功很不错,以后可能是个大将之才,可是主公当初见到公明,俊义也没这么兴奋啊,嘴笑得都快抽筋。不过他知道这个义子一向有识人之明,于是也不多言。

黄忠又哪能明白风煜此时的复杂心情,对魏延这个历史上的一代名将,实在是理不清、道不明。

如魏延本身的才能问题,魏延的性格问题,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异道会于潼关”的计划是否合理?孔明临终前的会议为什么不让魏延参加?对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向来是颇有异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管他人怎么看,风煜还是很喜欢这个人的,喜欢着他的那句名垂千古的豪言:“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试想想,五虎具在,刘备独选魏延时那“一军皆惊”的情景。大耳儿其他的本来没有,用人还是很准的,而魏延镇守汉中十五年,让曹魏大军不能进一步,也可说明其能力。屡败一代名将郭淮,更是体现了其将才。

综观魏延悲剧的一生,不管他的死是不是被冤枉的,还是其他原因,总之与他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西方有一句谚语:“英雄的悲剧往往是由于他的个性所造成的”。任何事情发生都有其各自的原因,但其中的主要因素,经常和‘个性’有关。

当然,魏延现在到了风煜手中,风煜是不会让历史重演了。

至于李严,在刘备眼中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物会差吗?论武功可与魏延相抗,论谋略更不在魏延之下。自刘备入主成都以后,他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充分表现了他的出色军事和政治能力。后来刘备临死时,更是让其统内外军事,可见其能力之强。

现在风煜一下子得到了两个将帅之才,怎能不高兴呢,不过风煜也会暗暗留意两人。在他的手下,没有人可以争权夺利,只能各司其职,任何有野心之人,将会被毫不留情地铲除。好在两人都还年轻,还有很大的改变可能性,风煜真的很希望两人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才。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五月,襄阳太守风煜一月而定江夏叛乱,江夏太守刘祥病死。风煜荐彭城张昭为太守,自此,风煜拥有了襄阳、江夏两郡,实力大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