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民春秋》第十八章 反动标语事件(求推荐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老虎宋宗彪还差一年初中毕业,父亲高低不让他读了,说这样的形势下,得罪了老李家那可不是开玩笑的,政治问题呢。.说得小老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老虎太想读书了,学校让他留恋的地方太多了,不说那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校舍,不说那让人流连忘返、莲藕田田、垂柳依依的校园环境,更不要说国文老师满口的“之乎者也”、咬文嚼字和那满腹的锦绣文章,单单就一个谭妙芸就让他想得天昏地暗、欲罢不能……

他便恨死了李得成。在家里不务正业、晃晃悠悠了一段时间,便跟着大人下田,做一些轻省事儿,一天猴跳舞跳,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属于出工不出力的那种,也挣不到多少工分。

那是一个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春种时间,清江沿岸的人们已经穿了单衣下地了。那天,宋宗彪正赶着往水田里给大人们运种子,没情没绪的。突然听见小学校里人声喧哗,他回头一看,就见李得成带着一班人在那个小操场上抢篮球,他又是好一阵懊恼。人比人,气死人哟!

想起在学校每每举行球赛,他和李得成总是对手,常常把那家伙打得大败。若以班级出战,你上我就不上,完全是一副冰火两重天的架势。这一点,班上的同学、老师都清楚。

见他们的书包丢在很远的地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放下种子,跑过去偷偷搜了一遍李得成的书包,发现里面有两截半头粉笔,迅速拿一截出来,把李得成的作业本看了又看,发现反反复复出现那三个字,就模仿他的笔迹,在就近的路边一块光滑的大石板下,写下:“打倒某某某!”(当然是伟人的姓和吓人的职务。)又汗流浃背的回到水田里来忙着与大人们干他本不熟悉、不热心的活路,连种子也不再运了。

在宋家庄发现反动标语,在那么一个年代,那可是大得不能再大的反革命事件了。小队干部上报大队干部,大队干部上报乡里,乡里上报县里,层层上报。大队干部,当然是以李长锁为首的,首先控制了现场,控制了打篮球的同学以及宋家庄小学校的老师,文化人皆有嫌疑哦。

乡干部来了后,把初中的老师也火速通知来了。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小萝卜头干部们一脸严肃、如临大敌、如丧考妣。

县公安局来的人,很快就在李得成书包里找出了粉笔,对上了笔迹。可是李得成期期艾艾、哭哭啼啼就是不承认。

公安人员问:“你哪来的粉笔?”

“在教室捡的。”

“捡了做什么?”

“画猪呀、狗呀、猫儿……”

“反动标语怎么跟你作业上的的笔迹一模一样?”

“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没写,打篮球的同学可以证明。”李得成腿在抖。

“呵呵,你们完全可以互相包庇嘛!”似是一个领头的人冷冷的说。

公安人员不怕麻烦又单独找同学一个一个核实情况,找老师了解粉笔管理的情况,老师异口同声:“学校把粉笔分给了老师,大家都用得很仔细,不可能捡得到,没用完的,下课了就带走了,应该没有漏洞。”如此说来,这粉笔是偷的无疑。那偷粉笔的动机呢?

李得成嫌疑越来越大。李长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惜帮不上半点忙,公安局的人根本就无视一个小小村支书的存在!

“你恨我们的伟大领袖吗?”再次审问李得成。

“我是穷人出身,是伟大领袖把我救出了火坑,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万分感激伟大领袖!爹亲娘亲不如……天大地大不如……”这些话天天在说,天天在唱,很顺口。

公安人员深入调查他的社会关系,也觉得他的确没有写反动标语的理由。但粉笔和笔迹怎么也否定不了,还得审。被车轮战术问急了,李得成就说:“说不定有人害我。”

“谁?”审问的人精神一振、眼前一亮。

“宋宗彪,他家里是富裕中农,他大伯是恶霸地主,被枪毙了的。”李得成没有半点犹豫。

公安就又调查宋宗彪。大家证明,他那天下午在水田里参加劳动,根本没有离开过。问他,他像受了天大的委屈,表示坚决不可能。公安人员对他说:“你被怀疑了,你有写反动标语的动机。”

“怀疑了?怀疑不等于事实。哎,谁怀疑?”宋宗彪镇定自若。

“李得成。”

“我和他打过架,他记仇。”宋宗彪一脸无所谓。

李长锁报告说宋宗彪的父亲教过书,说不定家里还有粉笔什么的。公安人员又在小老虎家进行了搜查,没找到粉笔,倒把他的作业本拿过来与李得成的对照。

前面两个字两个人没什么差别,后面三个字,两人明显不同。第一个字,宋宗彪最后一笔竖折弯钩那“折”比李得成写的长了三分之一;第二个字,开头那一点,宋宗彪比李得成写得高出了许多;最后那个字,最后一笔,宋宗彪写得长些,是悬针而不是垂露。

没有证据,公安虽还是有点儿怀疑,但不好给宋宗彪定罪。

李得成被带到了乡政府。李长锁急如星火给县委书记打电话,说儿子肯定是被陷害的。这个书记是在宋家庄搞土改时的工作队队长,对老李家是了解的,也是有好感的,就让公安局继续查,但李得成不能继续读书了。

事情虽然不了了之,李得成也无精打采的回到了宋家庄,和宋宗彪一起修补地球。宋宗彪总算又出了一口恶气。

反动标语事件过后,李得成被学校赶回来了。他有好长一段时间窝在家里,不敢出门,心情坏到了极点。有心想报复一下宋宗彪,又找不出什么由头。

母亲张氏劝道:“照我说,心里无毛病,不怕冷水浸。你又没写,是别人害你的;如果你就像现在这样要死不活的,魂魄都没有了,人家还倒真的以为是你写的了。”

李长锁磕磕烟袋锅子:“你也不要闷得,我知道你这回背了黑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慢慢来,慢慢来。过两年了去参军吧。近来可以先散散心,然后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宋宗彪那一大班子不都一天在田里胡混吗?”

见两个大人都在劝弟弟,尚待自闺中的大姐李小英、二姐李小菊立即撺掇弟弟到庄外张家寨去看一场电影。那个时侯,乡下根本没有什么文化活动,看一场电影,那就算是一次奢侈的享受了,另外,她们也在家里呆得要发霉了,渴望到外面透一透新鲜空气,寻找一点儿刺激。李得财不愿意去,他情愿到山上去挖油亮子坨(枞树蔸,晚上可以照明)。

张家寨离宋家庄六七里路的样子,不过,要翻越栈道,为了安全,李家姐弟从家里出发得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