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尔纳也实在过于“谦虚”了,何止“大仲马”这个名字周中华听过,“儒勒•凡尔纳”这个名字对于周中华来说也是“如雷贯耳”。
对于爱好科学幻想一类的文学爱好者,“儒勒•凡尔纳”这个名字的熟悉程度可能还要胜过对“大仲马”的熟悉。当然,对大多数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大仲马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外国作家。
而在当时,尽管此时的大仲马已经发表、出版了《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远方的中国对此人几乎还是一无所知。
当然,周中华是个例外,他不仅“早”就知道了大仲马,更是非常了解儒勒•凡尔纳。诸如《地心游记》、《环绕月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80天环绕地球》等等儒勒•凡尔纳的优秀作品,周中华几乎都读过,有的甚至还读了不止一遍。
“请问二位喝茶还是喝咖啡?” 儒勒•凡尔纳问道,丝毫没有感觉到周中华惊讶的目光。
伍汉灵帮周中华回答道:“喝茶。”
不一会儿,儒勒•凡尔纳泡好一壶红茶,端到茶几之上,给周中华夫妇斟好。
伍汉灵甚是奇怪,明明是一座浩大的豪宅,却连一个仆佣也没有。而这儒勒•凡尔纳也不知与那大仲马是什么关系,在这里甘作“厮仆”。于是她委婉的问道:“怎么大仲马先生家中连一个人都没有,您和他又是什么关系?”。
儒勒•凡尔纳见伍汉灵如此询问,笑了起来,他坐在沙发上,浅抿了一口茶,然后缓缓道来。
大仲马有黑人血统,他的祖父是德•拉•巴那特里候爵,而他的祖母则是黑奴。他的父亲亚历山大憎恨种族歧视,随母姓仲马。拿破仑时期,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
大仲马则自学成才,在当上公务员后,创作了一系列历史传奇小说和大量剧本。从此名声大振,红遍巴黎。而他的作品《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也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成名之后,大仲马便以“基督山伯爵”自居,并在塞纳河畔建筑了他梦想的豪宅——基督山城堡。从此,大仲马经常在城堡里大宴宾客,饮酒作乐。只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工夫,大仲马就把财产挥霍一空,如今已是债台高筑,破产在即。家里的仆佣早就四散而去了。
儒勒•凡尔纳则出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往往异想天开,驰骋于幻想之中。
在巴黎攻读法律期间,他便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凡尔纳撞到一位胖绅士身上,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笑说,这是他最拿手的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这位胖绅士便是大仲马。二人友谊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为凡尔纳走上创作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毕业后,儒勒•凡尔纳完全投入到文学的创作之中,由于经济拮据,大仲马时有接济。当然,此时他还未开始幻想小说的创作。
大仲马则因家庭的出身和经历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豪爽任侠的叛逆性格。他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对于路易•波拿巴的独裁、复辟更是深恶痛绝。这两次的示威游行,他都力邀凡尔纳积极参与,宣传鼓动,不遗余力。今天军警镇压,他二人都被打伤,若非凡尔纳将他拖出包围圈,势必要被逮捕入狱。
大仲马休息了一会儿,感到口渴,便从房中走出,想找些酒来解渴,一到客厅便看见三人正在谈论。凡尔纳见他出来,忙将周中华夫妇作了介绍。
大仲马得知这个救了他们的东方人居然就是“苏伊士运河之父”,也颇为惊讶,连称久仰。
原来,周中华自成功倡议开凿苏伊士运河之后,不仅在英国广泛报道,在法国也是轰动一时。对于因为此人的介入,而导致法国丧失了对运河的主导权,路易•波拿巴则大发雷霆,把负责埃及事务的外交官员骂得狗血喷头。是以大仲马、凡尔纳等人早就耳闻了这个神奇的东方工程师。
四人谈起路易•波拿巴的野心,都大为指责。
周中华又向二人询问可否在法国安排中国的留学生学习。
大仲马皱起眉头,叹道:“如今巴黎城中早已是乌云压城,风雨欲来。今天这场斗争,更是让我们看清了波拿巴的嘴脸。看来此人称帝的野心已经是按耐不住了,只怕不日就会有非常的变化。唉,我既然无力回天,也不愿俯首称臣。反正我也快要破产,我准备把城堡卖给他人,流亡国外。一来政局动荡,二来波拿巴对周先生也很是不满,我看贵国的留学生不宜在法国求学。英国向来稳定,又是欧洲的先驱,你们不如速速赶往英国,不可在此耽搁时日。”
三人细想之下,都觉得很有道理。凡尔纳道:“大仲马先生也要尽快离开巴黎,这里的斗争自有我们年轻人来承担。我决定放下手中之笔,参与到义勇军之中。”
“不可,万万不可。”周中华连忙说道,听完伍汉灵的翻译,周中华大为紧张:“波拿巴的倒行逆施绝不会长久,法兰西必将回到共和体制。凡尔纳先生绝不可因此而放弃你的文学创作,那样就太可惜了。”
伍汉灵将周中华的话又翻译成法语,凡尔纳反有些大惑不解。大仲马也说道:“凡尔纳在文学创作上极有天分,你的科学幻想更是如天马行空,将来的成就必然不可限量。实在是不必为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二人如此一说,凡尔纳也慢慢打消了这个冲动的想法。
已经是半夜,周中华夫妇向大仲马告辞。伍汉灵又请大仲马画一个至皇后酒店的路线,凡尔纳道:“不必了,我也要回去,刚好和你们同路,我们一起走吧。”
离开基督山城堡,三人缓步而行。路上,凡尔纳好奇地问道:“周先生,你从万里之外的中国来到欧洲,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周中华于是将一路的情况大致作了介绍。
凡尔纳抬头看着满天的星星,忽发奇想,说道:“也不知环游地球一圈,需要多少时日?”周中华脱口而出:“只要八……。”猛然觉得不对,立刻止住话语。凡尔纳奇道:“只要什么?”周中华支支吾吾的说道:“只要各地都能通上火车,再加上苏伊士运河通航,定不会需要很多时日。”
凡尔纳感慨道:“周先生说的不错,当今的社会,科技之发展,日新月异。曾几何时,里昂到巴黎之间,以最快的马车尚且要两天才能到达。如今除了有蒸汽机车外,又有了许多的新技术,像你们从里昂到巴黎,居然只用了大半天时间,实在令人兴奋。对了,你们这次去伦敦,还能赶上一个科学技术的盛事。”
周中华奇道:“什么科学技术的盛事?”
凡尔纳笑道:“周先生当真不知?为了展示世界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英国于去年决定举办一个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各国参展。应女王的邀请,有十个国家组团参加了这届世界博览会。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亲自筹办,今年(1851)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已经在英国伦敦隆重开幕。太多的新技术简直让人头晕目眩。参展的展品竟然超过了一万四千件之多。”
这次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这届博览会开创了各种门类博览会的先河。
博览会用玻璃搭建了像水晶宫一样的展厅。英国动用了整个工业界的技术和力量,将无数新奇的发明和产品展示给世人。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英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迸发出的无限想象力。美国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国家,但是展示的产品竟然也超过了五百项,如麦考密克收割机、科耳特左轮枪、固特异橡皮和口嚼式烟草等。展出品中甚至还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钢钻,还有一头大象标本。
此时,博览会已经行将结束,据统计,共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
听凡尔纳如此一说,周中华顿时想起,在宣传上海世博会的资料上,好像看到过有关第一届世博会的介绍,没想到的是,居然就是在今年举办的。周中华忙问道:“这届世博会结束了吗?”
“我是在七月份去参观的,估计到下个月就要结束了。你们现在赶去应该还来得及。”凡尔纳说道:“唉,不知道几十年后的科技又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第二天,周中华便果断决定,立刻离开巴黎赶去英国。
就在周中华离开巴黎的一个多月后,也就是在1851年的12月1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出动八万军队,占领巴黎所有战略据点,解散议会,逮捕反对派人士,这场腥风血雨一直延续了整整一年。大仲马也于不久流亡布鲁塞尔。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称帝,史称拿破仑三世,开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独裁统治周中华一行从巴黎北上,直至英吉利海峡,再乘轮渡,抵达英国的南安普敦港。
南安普敦是个历史悠久的港城,十字军就是从这里启航远征。百年战争时,亨利五世的军队也从这里启程,前往法国作战。
1840年开通火车以后,港口更是迅速发展。此时,越洋邮船多以此为终点靠岸,旅客下船后再转乘火车前往伦敦等地。时至今日,南安普敦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客运港,有轮渡与海峡群岛、怀特岛以及法国相通。
而在“将来的”1912年,载着2200余人的大型客轮泰坦尼克号,即是从此地启程开始处女航,驶往美国,在途中与冰山相撞而沉没。
在南安普敦乘坐开往伦敦的列车,不多久就到了目的地:伦敦的泰晤士河南岸——滑铁卢车站。周中华从火车站走出来时,脑袋里浮现的都是电影《魂断蓝桥》里面的情节,邂逅、送别、重逢,都“将”在这个伤感的车站里发生的。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的岛屿所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大不列颠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英国最主要的国土。
5世纪中期,大批的日耳曼人由北欧入侵大不列颠,成为现今英格兰人的祖先。十五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争夺王位打了一场 30 年的“玫瑰”内战,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取胜,“都铎王朝”由此建立。
1714年,英国女王安娜逝世后,其表兄、德国汉诺威侯选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到英国即位,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始。
此时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 1840年她嫁给了她德国的表哥,萨克森-科堡-哥塔家族的阿尔伯特王子,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即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期,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如同飞驰的火车,内则经济发达,科学昌明;外则开疆拓土,殖民四方,由此进入了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
此时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面积是其本土的一百倍,号称“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女王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
英国又是一个保守、传统,同时非常尊重个人**和思想自由的国家。
首都伦敦则是英国最为典型的城市。这里是绅士、淑女之乡,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英国人都会让你体会到什么叫做热情和礼貌。因编纂《英语辞典》而成名的英国文坛大师萨廖埃尔•约翰逊曾经这样地感慨过:“当你对伦敦厌倦之际,就是对人生也厌倦了。”
泰晤士河从伦敦穿城而过,伦敦的主要建筑物也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两旁,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等。
此时的伦敦不仅是英国,甚至是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欧洲最大的海港和最重要的工业城市。
在利文斯敦大街,有一间汉米尔顿勋爵酒店,周中华等就暂时住在这里。紧靠着这条大街的就是赫赫有名的舰队街。
舰队街名称的来历其实与声名显赫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毫无关系,而是来自于在该街地面下流淌而过的一条小河“舰队河”。
在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笔下,对这条街的描写是这样的,“有谁能在舰队街热闹繁忙的时刻坐在那儿而不被那两条浩大的人流弄得目眩耳聋呢!一条人流跟着太阳无休止地往西走,一条人流对着太阳无休止地往东走,两条人流都在往日落处红紫两色山峦外的平原走!”
从18、19世纪开始,英国各大报社和小报馆纷纷搬进了这条街,像《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卫报》、《镜报》等等全国性大报和小报均把总部设在这条不过里许的街道上。
每天,编辑在楼上编报,地下室和后街就是印刷工厂,数以千计的记者奔走于议会、唐宁街、白金汉宫和社会各个角落。到了晚上,各报社则是灯火通明(此时还是煤气灯),印刷机飞转;编辑、记者聚集在酒吧、咖啡馆交流信息;早晨,报纸零售商、售报人游走于街上,批发报纸,发送到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点卖报。伦敦的舰队街,俨然便是英国信息的集散地,热闹非凡,厥成一景。
次日,周中华带着麦杜斯所写的信件,来到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创立于1830年,是欧洲最大的地理学术团体,也世界最大的地理学术团体之一。他的前身是1827年成立的“地理学家晚餐俱乐部”,其宗旨是促进和传播地理科学。在此基础上,1830年成立了英国伦敦地理学会,此后改称为皇家地理学会。(其实是1859年才改的名,作者稍作调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因资助大型探险活动著称于世,对英国探险的“黄金时代”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收件人是弗莱明爵士。此人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负责对外事务的理事,也是学会的主要资助者之一。看完麦杜斯的信,弗莱明爵士惊喜地叫道:“您就是周中华先生?”周中华微笑点点头说道:“是的,阁下。”
“太年轻了,太神奇了!” 弗莱明爵士激动地说道。
周中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不知这弗莱明爵士为何如此激动。
弗莱明爵士见周中华疑惑不解,笑着解释道:“您不知道,我们地理学会正在愁不知如和与您联系。您离开埃及之后,不是去了法国吗?”
周中华于是简约的将最近的行程说了一遍。
弗莱明爵士道:“一个月前,地理学会收到了英国驻埃及领事送来的,也就是您撰写的《苏伊士运河初步勘查报告》的副本。真是太神奇了。以我们学会多数成员的看法,这样一份勘查报告,即使只是初步性的,最少也要四五年时间才能完成。而您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形成了这份报告,其准确、详细和可行程度都是令人赞叹。地理学会计划将这份报告推荐到英国皇家科学院(又名英国皇家学会)的主要刊物《自然科学会报》上发表。现在我们正在设法和您取得联系,以便征得您的同意。万万没想到的是,您居然此时来到了伦敦。这真是太巧了。”
听说自己的勘查报告居然可以登上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主要刊物《自然科学会报》,周中华在欣喜、激动的同时,也觉得有一丝丝的惭愧。毕竟自己那份报告是建立在无数“前人”的辛苦工作之上,如此公然“剽窃”,还要公开刊印,周中华的脸皮再厚,也不禁有些发红。
弗莱明爵士哪里知道周中华的这番心思,他见周中华红着脸不说话,马上想到了另一层意思上。他谨慎地说道:“您的这份报告,按照惯例,英国皇家科学院将会给您支付一定的酬金,当然,数目不是很多。您对刊登还有什么意见吗?”
周中华连忙说道:“没有没有,我完全同意。”
弗莱明爵士于是约定周中华,明日到英国皇家科学院签署出版授权书。
回到汉米尔顿勋爵酒店,伍汉灵正在和两个客人聊天。一个则是“永和行”长驻伦敦的管事,姓谭。另一个则是“永和行”的老客户,“怡和洋行”伦敦总部的一个经理,名叫汤姆。
到了伦敦后,伍汉灵便让酒店服务生帮她捎口信到 “永和行”驻伦敦的办事处。谭管事数月前就接到信,说小姐和姑爷将抵伦敦,只是具体时间未定。如今听说二人已到,连忙请了“怡和洋行”的汤姆一同来面见小姐。谭管事同时还带来了家中的平安信,李鸿章等周中华的至交好友的信件,也是由他暂收,此时一并带来。
读完李鸿章等的来信后,伍汉灵又拿出一顶黑色的礼帽,让周中华戴上。周中华将辫子盘在头上,戴上礼帽,配着身上“永和服装厂”为他量身定做的西式礼服,赫然一个英国绅士。谭管事也笑道:“姑爷这一打扮,手里要是再拿把雨伞,就和英国人没两样了。”
其余的学子一见周中华如此潇洒的模样,都甚是羡慕。周中华笑道:“明天让师母给你们每人都买上一套礼服和帽子,这也是入乡随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