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朱熹注解:哀公,鲁君,名蒋。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错,舍置也。诸,众也。程子曰:“举错得义,则人心服。”谢氏曰:“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这句话,成年人一目了然,但是要表达出来,还颇为费劲。所以,经典,只能悟,不能说。
举,有朝上扬、推的意思,所以,引申一下,就有推荐官员的意思。
错,如果是挫,就有朝下挫掉的意思,引申一下,就是废弃、罢免官员的意思。或者干脆就理解为错位。
但是,错,如果是措,那么与举相同,就成了举措。
错,还有不正确的意思,使动用法,使不当正。
用哪一种?虽然大意都没错,但是,孔子本人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
让我再度量一下。
孔子的本意,应该是这样,才显得有大家风范:弘扬正气、使歪风得到抑制,民众肯定会喜欢;弘扬歪风、使正气受到压抑,民众当然就不高兴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