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山绿水,桃花依旧》第34章 命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年的中秋节吴家过得格外热闹。二郎升了官,家里换了大院子,教出来的学生又考上了秀才,一桩桩喜事下来,郭氏跟吴老头眼里的笑意就没停下来过。老人家们一高兴,家里其他人自然也高兴了。

林氏还给家里下人们也准备了赏钱,下人们见主家和善大方,干起活来也更加卖力。

老家那边也来了信。林氏亲弟弟林小山的亲事已经定下来了,如今他也是个十□□岁的大小伙了,在镇上学了几年后,整个人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其他方面都大有长进,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眼下也正考虑自己单干来着。

说亲的女方是同一个村子里的罗家人,跟小山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陈婆子很是满意。这姑娘的娘家条件也不错,家里有好几十亩地,且父母兄弟也疼爱她,听说嫁过来之后还会陪送几亩水田外加一些值钱的家当。

女方家能愿意结这门亲,不可否认也是有林月跟吴二郎的因素在的,林家这些年得意于有个出息的女儿女婿,家里日子也越过越好。

对于这些林月没意见,她相信她爹娘的眼光,只要人好,跟小山处的来,女方家条件好与不好都是次要的。且人家嫁女儿,自然是希望男方条件好点,自己女儿嫁过去也能过得舒服些不是?!两家只等明年开春后就办喜事。

林月作为大姑姐,虽然远在京城,可也得有所表示的。她特意挑选了一套京城时兴的头面首饰并其他一些上乘的花色布匹寄回去,也算是全了她的一点心意。

由于只差几个月就快过年,林氏跟郭氏一合计,也准备了许多年礼一起捎回老家去,这么一收拾出来,满满一大车都装不下了,婆媳俩人又删删减减了一些才算定下来。由于东西多这次特意请的镖局,费了好些银钱,临近年关了,也是怕路上不安全,还是多费点钱保险点。

等青山镇老家这边收到京城捎回来的年礼后,又是一阵轰动。

各家各户都以收到京城的年礼为荣,一众大姑娘小媳妇过年走亲戚都会穿上用从京城送过来的布匹做的衣衫,惹得那些外人一阵眼红。

罗家姑娘手捧着未来大姑姐自京中捎来的贵重首饰,又摸着那些上好的布料,这心里也是一阵激动又自得。她家条件是不差,可对于能跟林家结亲也是欣喜的。都说未来婆家是个好的,准夫君积极上进,又有个这么显赫的亲姑姐,她嫁过去未来也风光,没看家里那些堂姐堂妹的都羡慕死自己了。

罗姑娘小心翼翼的将东西收好,又找了把锁将东西锁住了,这才放心。

罗大娘对着自己女儿也是一阵感叹:“你嫁过去以后,一定要跟夫家好生处好关系,你婆婆是个明事理的,你不用担心,你那公公也是个读书人,轻易也管不到你。你且记得以后一切以婆家的利益为准,切忌什么东西都往娘家扒拉。我看你那大姑姐以后还会有更大的出息,你且将关系搞好了,未来不愁没有好日子过。”

面对自己亲娘的殷切嘱咐,罗家姑娘认真听着,表示记着了。

吴大郎在镇上经营的铺子生意也如火如荼,他还又买了两个铺面,打算再卖点啥。现如今他在镇上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镇里那些地痞流氓轻易不敢在他店门口捣乱,就连从前那些他见了都要发虚的员外郎大户们,如今在他面前也得主动想着跟他攀交,盼着能跟他称兄道弟。

大郎虽然本身不是个善于交际的性子,但是经过了这么几年的历练,也算是能跟他们掰扯几句了。至于李氏,人越发富态了,许是日子好过了,她人也不像以前那么抠唆势力,整个人气质看着很平和。

对于现在的日子。李氏是感激的。当初没能上京,她这心里憋了好长一段时间,差点要发疯。好在自己男人不错,生意经营的红火,小叔子在京城当官也给力。托他的福,在这青山镇,还真没有谁敢给她脸色看。眼下只等柱子好好读书,将来也好跟他叔叔一样有出息。

老家这边一切都好,京城吴家这个年过得也不错。

这期间,还来了个意想不到的亲戚,是那当初在桃花村老家对着吴家二老讨好卖乖的蒋家二爷。

新年新际的,郭氏也乐意给人个笑脸。吴家人也客客气气地招待了这位亲戚。

那蒋家二爷将家里的生意做到京城里来了,这次是携夫人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上门拜节的。吴老头好不容易见到熟人了,甭管当初有啥嫌隙,现在也是高兴得很。

二郎也客客气气得喊了对方一声“表哥,”把人蒋二爷给美得。蒋二爷口才极好,为人也幽默风趣,饶是郭氏本来不怎么提得起劲儿的,现下也是被他逗得捧腹大笑。

相比之下,蒋二嫂看着就有些拘谨了,对着吴家二老也是恭恭敬敬的,也不见怎么说话,只脸色尴尬通红。林氏见她不自在遂也主动拉着她交谈,令对方感动不已。

蒋家在京城开了家酒楼,规模不算大,但胜在地理位置好,装潢得也雅致,想来也是主打文人墨客路线的。二郎应邀还去体验了一下,不得不说,从菜品到服务都很不错。很明显是用了心下了功夫的。

对于在京城了多了一门可以走动的亲戚,吴家众人都不反对,遂京里的两家也就这么熟络了起来。

二郎过完年就回翰林院当值了。

这日,他又被皇帝叫了过去。

皇后已经诞下了嫡皇子,皇帝喜爱得紧。他本身就正室嫡出,对嫡子有着天然好感。心中自然也为自己嫡皇子早早作出了打算。吴二郎就是他心中的谋算之一。

待二郎到见了皇帝行完了礼问完了安,承乾帝给他赐了座。

“吴清洋,朕问你,作为臣子,该如何?”皇帝的开场白甚是犀利。

“回陛下,臣读的圣贤书,学的是忠君为民之道。但凡有臣在朝中一天,臣敢保证,必不辜负圣恩,也不愧对黎明百姓!”二郎掀袍跪下认真答道。

承乾帝望着眼前眼里透着坚定信念的年轻人,许久没有说话。

“爱卿起来吧!”皇帝又挥退身边伺候的人,这才开口说到。

二郎坦坦荡荡的迎接着皇帝的审视,心中满满的志气。

“好,朕相信你说的。只希望你以后不要后悔!”

“臣永不后悔!”

“皇后已生下嫡长子,朕是过来人,不欲这个时候就进行分封。但是,遵从正统嫡出是千古年来不变的定律,朕也不例外。所以,朕的意思想必你也该明白了。没错,朕意属嫡子将来继承大统,可万事不能绝对。朕作为皇帝,以后也会有其他皇子出生,朕命你从此刻开始就辅佐嫡长子,将来不管如何,都不能后悔,成功与否你都没得退路,你可愿意?”承乾帝沉声问道。

听了皇帝的这一腔言论,吴二郎内心震惊得不得了。他一方面感激于皇帝的信任,一方面又有种对未来的忐忑。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直叫他心神晃荡!

眼下也容不得他多想,只听得他嘴边铿锵有力地回复道:“臣愿意遵从皇恩,定不负嘱托!”

短短一段对话,就决定了他的命运。

从此以后,他吴清洋的身家性命都系在了皇长子身上了。

这是一条成则封王拜侯败则粉身碎骨的道路。

这君臣两人的对话除了他们没有谁知道。二郎明白,往后的路途,自己只有勇往无前才能对得起自己,对的起君王。

他感恩承乾帝的信任,让他的人生从此很有分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